被人们戏称“情妇馆”的山东博物馆,三过济南,终于一睹“芳容”

徐霞客大后人 2024-12-14 17:04:45

久闻山东博物馆大名,因其被调侃为“情妇馆”,这奇怪的戏称,像个勾人的小钩子,让我对它兴趣大增。我三过济南而不入,前两次都与它失之交臂,不是没预约到,就是行程太赶被其他琐事绊住了脚,心里那叫一个痒痒,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一睹芳容。

一、宏伟壮观的博物馆建筑

山东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宏伟壮观,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彰显出齐鲁大地的古朴大气,又体现了当代建筑艺术的创新与活力。方正的建筑轮廓在阳光下显得庄严肃穆,巨大的立柱犹如历史的守望者,默默支撑着这座文化的大厦。当我一步步走近它时,仿佛能感受到从馆内散发出来的浓厚历史气息,那是岁月沉淀的韵味,是历经沧桑后依旧熠熠生辉的文化力量。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空间,高挑的穹顶和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开阔而庄重的氛围。馆内布局合理,各个展厅错落有致,指示牌清晰明了,引导着游客们有序地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二、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展厅

史前时期:距今60万年前后,山东境内开始有了古人类的活动踪迹,属于新时期时代的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进入青铜时代早期的岳石文化一脉相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史前文明。作为多元一体中的重要一元,黄河下游地区悠久而又神秘的海岱史前文明,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商周时期:商代国家政治疆域意识已经确立,商王朝以王畿为中心,向四方侵略,不断扩大版图。在商王朝东进过程中,东夷文化与商文化不断交流碰撞、吸收融合,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时期周王室通过征伐、分封等手段,加强了对东夷地区的控制。在周王室分封的山东诸国中,齐鲁两国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成为当时华夏范围内的经济、文化重心。东夷文化在周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发展为独具特色的齐鲁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秦汉隋唐:从秦横扫六合,史称皇帝,到唐八方辐辏,兼容并蓄,一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逐步得以确立和发展。期间既有秦汉的大一统,也有魏晋南北朝动荡中的民族大融合,更有隋唐时期的统一和繁盛。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既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

宋元明清:自宋迄清,随着开封和北京先后成为王朝都城,一向远离军师的山东地区跃身近畿重地。大运河的凿通,又使山东成为南北贯通的咽喉要地,地处海、陆丝路的交汇节点,这里曾经帆影幢幢,驼铃声声。作为儒风浩荡的三左名邦,这里自古底蕴深厚,文脉绵长居于沃野千里的黄河下游,这里向来河川并流,遗迹星列。

近现代历史文化: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和封建统治的专制腐败,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救国寻路,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主题。在中西文明的剧烈碰撞和融合中,山东由封闭走向开放,千万名众在民族耻辱和历史中奋起抗争、不懈探索。从以工求强、自主开埠到思想变革、辛亥声浪,齐鲁大地发生了时代性的嬗变和现代化转型,在全国民主革命运动中具有重要影响。

三、反映山东地域文化特色的特展

山东龙——穿越白垩纪

山东地区在白垩纪是恐龙生活的乐园,山东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恐龙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地区,展览以山东白垩纪恐龙为主为主角,依托山东地区恐龙化石资源,借助古生物学家的研究成果,运用裸眼3D、VR、科学绘画、实景小模型等多重手段,再现形态各异的恐龙及其生境,解读它的身体结构、习性、演化等,拼凑出白垩纪山东恐龙的生命图景。

山东石刻艺术展佛教造像

佛教自东汉初年从古印度正式传入中国后,山东就成为佛教的重要活动区域。山东也是中国最早发现佛教图像的地方之一。展览选取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境内出土的部分造像精品,分为佛教造像艺术和佛塔等佛教文物两部分,展示了山东佛教造像的辉煌成就和独树一帜造像风格。

特展还有明清官窑瓷器展;山东石刻艺术展;汉代画像展;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展;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

走出山东博物馆,我的心中满是感慨与思索。这座博物馆不仅仅是文物的收藏之所,更是文化的传承之地、历史的见证之窗。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有机会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聆听历史的声音,去感受文化的魅力,去追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使者,它们穿越时空,将过去的辉煌与智慧带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得以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力量,在文化的滋养中不断前行。此次山东博物馆之行,将成为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文化之旅,它所带给我的震撼与启迪,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并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积极地去探索历史文化的奥秘,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0 阅读:0
徐霞客大后人

徐霞客大后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