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卦与师卦互为综卦,不过《杂卦传》说,“比乐师忧”。因为师卦代表的是聚众而行军打仗,战争不管谁胜谁负,总要历经一番血与烽火的洗礼,总有伤害和损失。但比则不同,比卦所体现的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依靠的亲密关系。所谓“比”就是比附,亲密合作辅助的意思。
比卦的结构是下卦为坎上卦为坤,象征着水在地中,水性润下,浸润土地之中,彼此不可分离,因此有亲密无间的意思。
卦辞: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比所说的,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建立亲密相处的关系,对于古人来说,所谓大吉莫过于天下和谐,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亲密无间,没有纷争和战事。
但对于亲比的原则,卦辞还是有所提示的。所谓“原筮”,就类似于蒙卦的初筮,都是以筮卜来做比喻。蒙卦中初筮表示求师要真诚,而元筮则表达与人亲比要审慎。在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一开始就要诚意相待,否则反反复复便会让人对心存戒心,关系自然难以深入。
且对于建立亲密关系的人也需要慎重选择。最要要选择尊敬长者的人就是“元”;能将关系持之以恒的人就是“永”;能固守中道,思想行为不偏邪的人就是“贞”。与有这三种品德的人建立亲密关系,才能无后顾之忧。
有的时候,亲比的关系也是一种立场的表达。就比如在先秦时期,有德的君子当位时,各路诸侯纷纷前来亲附,而这时候故意拖延时间不来或是迟来的,表明其心不诚,或是不甘,不愿,这便是“不宁方来”。既然不愿诚心亲比,对方自然也不会诚心相待了。结果自然是,有好事排除你,有祸事第一个考虑你,这便是“后夫凶”。而如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呢?
因此,比卦的六爻同样是以拟人的手法,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亲比的众生相。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初六是比卦的最初爻,也代表了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密关系最初始阶段。
那么 ,人与人之间建立亲密关系最关键是什么呢?就是诚信,且从一开始就要以诚相待,才能建立稳固且彼此信任的关系,这么做不单单不会有问题,说不定还会有意外的收获,这便是“有孚比之,无咎。有他吉也”。
缶是瓦陶所制,最为简单朴素的酒器。爻辞的意思是,若能在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以诚相待,就如同宴请好朋友,即便用最朴实无华的酒器餐具相待,但只要诚意充盈,就足以让人感动了。这便是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从卦象上来看,初六所处的位置在比卦最下,以拟人的角度来看,他在比卦五个阴爻中地位最底下,距离九五也是最遥远的,因此处境是最差的。以他的处境和地位要去亲比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可谓是难度相当的大。但爻辞认为,若初六一开始就带着精诚求比于九五,九五作为有德之君,是不会在意彼此之间身份和距离上的差距的,且会被初六的的诚意所感动,而接受亲比关系的,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益而无害的。
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一开始就要抱有诚意,最朴实的诚意比外在的表面功夫更能带来真正的友情。而诚意可以跨越身份地位和物理空间的距离,让人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若说比卦与九五建立亲比关系的五个阴爻中,自身条件最差的是初六,那么条件最好的则是六二了。
六二以阴爻居阴位,又处于内卦的中位,可谓是居中得正,且与外卦居中的九五形成正应关系,说明二者本就相互心之所向,这就是比之自内的关系,发自内心的相互吸引。在古代,这就类似才华横溢,志存高远的君子和求贤若渴的明君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看似相当的圆满,但最终能不能得到好的结果,还是要看双方是否能在固守中道的前提下,建立亲密的关系。
而对于六二来说,在这段亲比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自失。所谓不自失,就是不要为了攀附权贵而自失分寸,降志辱身,甚至以歪门邪道来谄媚迎合。这样将自失气节,又怎能赢得对方的尊敬和重视呢,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且比之道不仅仅在于下级对上级的亲附,还在于上级对于下级的亲比,因此六二自身有能力有德行,自然也会吸引九二前来亲比,完全无需谄媚迎奉。
正如有志之士与上层交往,不亢不卑,修身正己以待人,不折节,不迎奉。
六三:比之匪人。
在比卦的卦辞中又强调,建立亲比关系需慎重,需要选择有德之人来建立亲比关系。因此,初六和六二不管自身条件如何都以诚意来亲比刚健中正的九五,而六四本身就与九五处于亲比关系,唯独六三本应来亲比九五,却被匪人带偏了,因此“比之匪人”了。
那么这个匪人是谁呢,就是爻辞中提到的不愿亲比九五的“后夫”,上六。上六为什么不愿意亲比九五我们可以放到上六爻的时候再来分析。不过如今的局面就是,上六不服从九五,还拉拢了六三与他结成小团体。这情形就好像在公司里不肯服从上司的刺头员工,拉帮结派来挑衅上司的权威。而这个被匪人拉拢的人,往往就成了匪人对抗权威的帮凶和炮灰,这么看来,结局也是相当堪忧的,因此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与不识大体,逆势而行的匪人宵小为伍,又怎能有好结果呢?
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还在于,六三本身就是以阴爻居阳位,居位不正,又过中,心思不纯正,且行为容易偏激,与九五也没有相应相比的关系,反而与匪人正六存在相应的关系。《周易》中,阴阳相应属正应,结果自然是好的;同性相应属不正应,要么无法结对互助,要么不会有好的结果。因此六三与匪人相比,在于六三本身也并非纯良正派的人。
君子本就不愿与不正派的人接近,德行不正的人就只能与小人为伍。与小人为伍自然就不会有好结果。
六四:外比之,贞吉。
六四临近九五,本身就存在亲比关系,因六四和九五都处于外卦,因此称“外比之”,而九二则处于内卦中,因此爻辞称“比于内”。六四阴爻居阴位乃柔顺得正,又承阳刚中正的九五,在《周易》中一般六四承九五的结果都是相当不错的。在比卦中,六四与九五的关系就如同能力强,个性又敦厚的大臣辅佐开明的有为之君,君王刚明且正,臣子贤能且服从,这便是“外比于贤,以从上也”,二者相得益彰,自然是吉的。只不过这吉是有条件的,需贞吉。意思便是要以正从上,摆正自己的姿态来服从上级的领导,而不要有谄媚迎奉的言行举止。
若是自身行得正,做得端,即便被人误解而小有闲言碎语,自然也不用担心,毕竟连孔子也曾感叹过“事君尽力,人以为谄也。”无端的谣言很快就会被破解的。
这便是与上司打交道一定要守正,要不会被认为是逢迎讨好。只要行得正,做的端,闲言碎语可以不攻自破。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九五爻居中得正处君位,是刚正无偏私的君主,明君治世,天下归心,因此众阴爻就如诸侯一般,纷纷来依附亲比九五。而九五所采取的亲比政策是“显比”。所谓的显比就是光明正大,不偏不倚地团结亲善天下所有的人,对于诸侯的归附,九五采取来着不拒,去者不强求的态度。而《周易》也以贵族狩猎作为比喻来说明显何谓显比。
在比卦中,去者不追的对象自然就是上六了。且古之君王讲求以自身德行吸引天下人归顺,若仍有人不愿前来比附,说明君王自身德行还未达圆满,贤明的君王自然会从自身寻找原因而进一步精进圆满,以此来彰显王道之德。
对于归附与九五的所有臣民,九五所采取的态度亦是不偏不倚。不会因近而近亲,更不会因远而疏离,对于天下人一视同仁,这就是以中道亲比天下,也只有九五居中得正能的刚明之君能做到,而做到这点自然于国于民都是大吉的。
上位者对下面的人一视同仁,不因为近而亲,不因为远而疏。这样就会让想动歪心思的人知道,就算阿谀奉承也不会有好结果还徒增人笑柄。更是让踏踏实实工作的人知道,只要尽心尽力,都能得到赏识,这样的治理方针自然会让团队越来越好。
上六:比之无首,凶。
比卦所说的其实是上下级之间建立亲善关系的内容,在卦辞的一开始就就已经明确的表达了,与人建立亲善关系,一开始的诚意相当重要。那么上六为什么凶呢?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想好好地带着诚意来表达亲善的意愿,这就是“比之无首”。
在众阴爻纷纷归附亲比九五的时候,上六却始终迟疑冷淡,还背地里拉拢六三自己搞小团体而拒绝上六释放的善意。因为上六乘阳凌刚,目中毫无九五这位贤能尊长,且居比卦最上比道已穷,因此上六的个性是个倨傲自矜的人,自身能力不足以与九五抗衡,只能私下搞小动作来破坏大集体的和谐。这样的人不管是在古代的朝堂上,还是在现在的企业团队中显然都是不安定的因素,因而不受团队的欢迎。
即便是他拉拢六三搞小团队,也是带着目的接近六三,毫无亲善的诚意可言。若有一天六三明白了他的用心自然也不会与他为伍了。因此“比之无首,无所终也”,毫无诚意的开始,自然也无法善始善终,等到他需要团队协助的事后,就会发现自己早已被团队众人所弃,正所谓失道寡助,这样的人又怎能有好结果呢。
上六孤家寡人,在与人结交之初就存在问题,用心不诚,是的失道寡助,无人亲善。
在生活中总是绕不开人与人亲密相处的关系,其中很多就涉及到了合作与信任的主题。而比卦所展示的关键就在于,不是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美好而无害,正如《周易》的世界中,有阳就有阴,有真就有伪,因此比卦之中,有“亲比”就有“匪比”。
所谓“亲比”就如君子之交,诚心诚意相互合作,而“匪比”则多带着不正当的目的而接近,却多表现的让人难以抗拒,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心却分辨了。
《庄子》有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而比卦的智慧则在于,亲密关系并非功利所能衡量,若将功利放在亲比的第一位,那便是本木倒置,终将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