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本法》改编自长洱的同名小说,剧情讲述主角群因某些物件,穿梭在两个平行世界,以追求热爱为基调,展开的成长故事。

平行世界的设定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思考,比如:剧中某些选择若落到我身上,我会怎么做?如果能重来一次,又会有什么不同?这部剧让我们反思,那些不可得的可能性,往往吸引我们的注意,而已拥有的却常常被忽视。
✔ 一个人的经历,决定他是谁,赋予了他再次直面困境的勇气草莓世界的林朝夕,因为失去了初恋,感受到自己与天才的差距,内心挣扎后选择了平凡的生活。

然而,妥协是否真的是成长的象征?她曾经的热爱依然存在,隐藏在心底。草莓世界的朝夕,尽管未能像芝士朝夕那样,有着娱乐圈女王的成功,但她经历奥数集训、勇敢挑战权威,这些经历是心灵成长的重要养分。
这种透过体验来自我反思的过程,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空椅法”或“心理剧”技巧。
许多人内心都有一个受伤的孩子,只有在我们学会如何照顾这个孩子时,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和成长。

而穿越到平行世界后,她能勇敢一次,做了很多以前不敢做的事,虽说那是别人的人生,最后能拍拍屁股走人,但在成功穿越回来之前,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草莓世界的裴之也是如此,当他通过穿越,获得与父亲共渡一段时光后,他舍不得离开,因为这个世界给了他太多未曾拥有的东西。然而,梦境终究会醒来,他最终还是得面对草莓世界的缺憾和自己生病的现实。

我特别喜欢第22集、23集中,裴之与父亲的互动和对话,尤其是当草莓裴之提到自己不再想继续打拳,想要继续学习数学时,父亲的一句“当然行啦!”,那一瞬间很暖心,即使他有微微的失望,仍然表现出父爱的支持。
✔ 跌倒了…之后呢?本以为芝士朝夕是个被冒牌者阴影笼罩的悲剧角色,最终与研究数学无缘,无法和心上人芝士裴之在一起,虽然她在演艺圈有所成就,但我们不确定她是否真心喜欢这个领域。

我认为,其实朝夕最重要的并不是她是否喜欢现在的工作,而是她已经放下过去,选择继续前行。
放下对学习数学的执着,转向其他领域,也是另一种可能成功的方式。
正如洪兰老师所说:“跌倒了,换个地方爬起来。” 即便在某处失败,也不代表其他方面不能成功。

我们也希望芝士朝夕也能有一个完整、没有缺憾的心灵,但受伤了又能怎么办呢?芝士朝夕用转移重心的方式躲避了芝士裴之和老林,心底无法原谅抢夺了自己光阴的草莓朝夕,有点伤感,但她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等未来有了勇气后,说不定就能回头处理这个伤口。
只要我乐意,怎么活都可以。深情的尽头或许是放手。
当芝士世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完美,芝士裴之拥有了他人羡慕的名与利,但始终缺少心心念念的她,那个深深的缺口 ● 草莓世界的林朝夕。

我不知道爱情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衡量,但是对我来说,肯定不是时间。
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那思念也依旧传达不到另个时空。即使穿越后有了片刻的相处,草莓朝夕的心并不属于他。
朝夕母亲的信中那句:“……不要对我有任何想象,想象会带来悲伤……”,我想这句话也很适合送给裴之。
裴之最终尊重她的选择,成全他们,或许是他深情的最终诠释。

讨论了两位?〈四位〉角色后,我想对其他元素做点反思与分享,毕竟即使看着别人的人生,学习了此中的道理后,还是要回到与自己最相关,或是最在意的事物上。
✔ 选择与专注我能理解,现代社会中,攀比的风气日益盛行。从比成绩到比才艺,似乎每个人都得掌握十八般武艺。然而,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这些追求是否适合自己或我们的孩子?
当父母迎接孩子的到来,最常许下的愿望无非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幸福一生”。

然而,随着时间推进,很多父母开始逼迫孩子学习各种才艺,这些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他们在这些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吗?
我在高中时,有位老师曾说:“等我的孩子出生后,我一定要让他学钢琴,因为我小时候想学,但家里穷,学不起。”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能与当时的她对话,我会鼓励她自己去学钢琴,而不是将这个愿望投射到孩子身上。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孩子学了钢琴、也热爱钢琴,并对你说:“妈,我将来想当钢琴家。”
你的反应会是什么呢?
许多父母可能会回应:“音乐很难养活自己,不如学医学或其他技术。”
那么,当初又为何让孩子学琴呢?
你问天才比普通人强在哪里?除了记忆力、观察力等天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关键,在于他们的专注。
天才们一旦锁定目标,便会全力以赴,我们若将时间浪费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而非专注于培养真正的兴趣或才能,这不是很可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