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天下:新疆篇(三)坎儿井

清醒一点吧 2024-10-10 09:47:26

坎儿井

土鲁番的热还真不是吹的,跑一路,汗流一路,这里还真算得上中国最热之地。我们到达坎儿井时,正是午时,太阳如同火球,感觉一切都快烤焦,地面零星的几棵树耷拉着脑袋,叶翻卷着,想找一片阴凉喘口气儿都难。

坎儿井景区有高高的门楼,像边塞雄关。上书“坎儿井源”四个大字。入内厅,可容百余人。厅内陈列着这方土地的历史遗物,一番察看后,得知吐鲁番便是古时的高昌,亦称火州。

火州之火,名不虚传,不过这是地表,地下则另一重天地。

顺着指定的路线,进入地穴,但闻水声汩汩潺潺,清凉习习飕飕,每下沉一步,凉爽就多出一分。

这就是真正的坎儿井了!

我不得不发出感叹:这世上最热的沙土之下却有着最清凉的世界!

坎儿井的诞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告诉你谜底。

相传古时,有位年轻人赶着羊群来到吐鲁番,本以为绿野满目,然而,迎接他的,却是干旱的荒漠。牧人跑遍这方土地,也没发现一滴水。绝望之余,突然有一个漂亮的仙子飞来,玉指一点,他的眼前便出现一片绿茵茵的洼地,青草茂密,只是不见水迹。眼见羊群即将渴死,情急之下,他便动手在草地上掘土找水。

此时,有过路人劝他:“别费劲了!小伙子,水是到不了吐鲁番的,它在半路上就让太阳和戈壁合谋分光了!”

年轻人思忖着,绿草和清泉不是一对天生的情人吗?既然见到绿草,就一定能找到它的情侣。于是,他继续下掘。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挖到几丈深时,水像珍珠似的从沙隙中涌了出来,汨汨欢唱,比甘露还甜。为了不让泉水被太阳夺走,聪明的牧人顺着北高南低的地势每隔几十步开凿一眼竖井,再以竖井为出口,掏挖地下暗渠,使竖井、暗渠连通一体,形成长长的水流,一直流到盆地低洼处,露出地面。

牧人找到水的消息像长了鸟翅一样很快传遍了吐鲁番。于是,人们纷纷效仿,挖一段暗渠,掘一口竖井,再挖一段暗渠,又掘一口竖井,此接彼连,绵延不断。就这样,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挖出了一道道工程浩繁的地下长河。从此火洲有了瓜果满园,有了鸟语花香,有了人畜兴旺。

坎儿井丝毫不逊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在这片荒漠之下,水渠成百上千条,总长竟有5000余公里。这么庞大的水利工程,在全靠人力开掘的时代,不奇乎?不伟乎?

坎儿井中名气最大的据说是米衣木·阿吉坎儿井,已有200余年历史。全长有5公里,最深处达80米,其日水量可浇地70余亩,有如此大的规模与能量,名气不大都不可能。我不知道米衣木·阿吉家族的情况,也不清楚这个家族在新疆及我国的历史上地位如何,但就其开凿的坎儿井而言,无疑是卓越而让人敬佩的。

然而,就时间而言,它还嫩点,可契克坎儿井,距今已有577年的历史;就深度而言,也不为最,吐峪沟乡的努尔买提主任家的坎儿井,其深98米,让人叹为观止;就长度而言,亦有更甚者,鄯善县的红土坎儿井,全长25公里,更是独领风骚。

坎儿井的开凿是很科学的。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钡四部分组成。竖井即由地表往下挖,一直挖到有水流的层面,形成井窖。一条坎儿井,竖井很多,隔20多米出现一个,它内似于煤洞的通风口。空中俯瞰,这些竖井嵌在沙漠中,像缀着的珠玉。暗渠即地表之下连通的水流,明渠即地表上的水道,它俩互通。至于涝钡,即蓄水池,常设置在生活区和种植区。

坎儿井是新疆人民的杰作,这项水利工程被人们誉为“地下红旗渠”。当游完这一段时,我才真正明白“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原是大有深意的。在缺水之地看到大片大片晶莹剔透的水灵灵的葡萄,这是灌溉方式“成熟”的坎儿井的功劳,是新疆人民智慧与汗水“成熟”的结晶。

0 阅读:3

清醒一点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