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78年调任北京市委书记,对华国锋抱怨:我到天津屁股还没坐稳

古凌 2024-12-24 16:49:13

1978年6月,天津的教育问题刚刚理出头绪,高考恢复带来的压力正逐步化解,林乎加已经开始在这座城市部署一系列改革。

他推动师资调配,提出“高校走读”政策,解决了不少学生上学难的燃眉之急。各项工作刚有起色,他却接到了新的任命——调任北京市市委书记。

接到调令时,林乎加说了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话:“我在天津屁股还没坐稳呢!”这句看似随口的抱怨,却道出一位实干型领导者被急速调任的不舍与无奈。

中央的决策有其深意。北京,这座高校云集的城市,正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师资不足、校舍紧张、扩招迫切……面对一系列难题,谁能顶住这股压力,把教育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林乎加

1977年5月,林乎加出任上海市委书记。当时,正值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宝钢项目的推进面临不少挑战。

林乎加到任后,立即开始着手研究宝钢项目的推进方案。他多次主持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的详细汇报,仔细分析国内的钢铁生产现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1978年3月,林乎加受中央委托,带领一个经济考察团出访日本,考察该国的钢铁工业发展。

这个考察团由多位经济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任务明确,就是要实地了解日本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技术以及管理经验。当时的日本,钢铁工业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生产技术成熟,工厂自动化程度高。

考察团走访了几家著名的钢铁企业,林乎加一行每到一处,都与日方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仔细询问设备引进、产能控制、成本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细节。

为了确保考察成果落到实处,林乎加特别强调,要让考察团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看、去问、去记录,回来后逐一总结解决办法。

林乎加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便立即投入工作,于6月1日向中央领导详细汇报了此次考察的成果。

会上,他向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介绍了日本钢铁工业的现状,特别是其高效的生产流程、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体系。

林乎加指出,日本钢铁企业能够保持高效率,关键在于他们充分运用了先进技术,同时也有合理的管理和工艺流程支撑。

他说,中国要想缩小差距,实现钢铁工业的现代化,必须引进这些技术,并在国内加以消化吸收。他特别提到,通过外汇购买国际先进技术是当前一条可行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外资也应作为重要手段。

他在会上直言:“我认为,用外汇进口新技术,可以加一些;利用外资,胆也要大一些。”

听完林乎加的汇报,华国锋不时点头,表示肯定,中央也插话询问了一些细节,比如日本企业在引进设备后的后续维护问题,以及这些设备如何适应不同工况的实际使用。

他建议,可以通过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培养国内技术人员,逐步提高我国的自主运维能力。

会议上,林乎加还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他强调,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加强国内技术队伍的培养,特别是让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有机会参与新设备的操作和学习。

此外,他建议,可以在宝钢项目中试行“边引进、边建设、边生产”的方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新技术的作用,加速项目的推进。

华国锋听后表示,这些建议很有针对性,既有大方向的战略眼光,也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中央也对林乎加的观点给予了支持,强调技术引进必须要结合中国实际,不能简单模仿,既要引进设备,也要把“脑袋”引进来,让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思维在国内扎根。

林乎加的这次汇报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也为后续宝钢项目的推进指明了方向。

天津市委任职

1978年6月,林乎加调任天津,担任市委第一书记及市革委会主任。

正值恢复高考制度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大量考生涌入考场,激烈的竞争让高考场景堪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许多成绩合格的学生被高校拒之门外,原因只有一个:学校收不了这么多人。

林乎加找来了天津市教育局和各大高校负责人,详细了解各学校面临的具体困难。

他让教育部门提供一份详实的数据,统计了天津市所有高校的招生规模、校舍使用率和师资力量,仔细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他发现,天津高校的校舍资源基本已经满负荷运转,很多教室和宿舍都是拥挤不堪,学校也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扩建。

同时,师资短缺的问题更加明显,部分学校甚至出现了“一师多课”的情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面对这些现实难题,林乎加没有停留在纸面上。

他组织各相关部门召开会议,把问题逐一分解,逐项解决。他决定通过几项紧急措施来缓解当前局面,提出要从人力、空间和政策上同时着手。

他要求教育局协调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师资力量,通过短期调派的方式,支援天津高校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启动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本地年轻教师通过短期进修快速成长。

在校舍问题上,林乎加提出了“高校走读”的新政策,经过反复讨论和评估,最终被定为天津市的应急措施。他要求高校调整教学安排,优先保证走读学生的上课时间,同时在市内增加公共交通线路,为走读学生提供便利。

为了让政策尽快落地,林乎加亲自督促各部门推进工作,要求各高校按照实际情况增加招生名额,做好相关安排。

在他的推动下,天津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修缮老旧教室,挪出更多空间供学生使用。

此外,他还号召社会力量支持教育事业,一些机关单位、企业的会议室和闲置场地也被暂时改为临时教室,缓解了部分高校的用房压力。

“高校走读”政策实施后,那些原本因为校舍问题无法入学的考生,通过走读的方式顺利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各大高校的校长向市里汇报时表示,这次走读政策解决了实际问题,帮助了许多学生圆了大学梦。

与此同时,调派过来的师资力量也在逐步到位,教学工作逐渐稳定下来,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在提升。

对北京高等教育的影响

1978年10月,林乎加接到调令,中央决定让他调任北京市市委书记。

他在交接工作时提到,天津的教育问题刚刚理顺,很多事情还需要持续推进。而当他见到华国锋时,半开玩笑地抱怨了一句:“我在天津屁股还没坐稳呢!”

林乎加到北京后,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局面。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高校云集,但资源分配、办学规模等方面仍存在瓶颈。

他首先要求北京市教育局对各高校进行全面摸底,统计现有的招生规模、师资配备和教学设施情况。他指出,北京有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只要通过合理调配和政策支持,可以最大程度释放潜力,容纳更多学生。

林乎加要求市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优先支持高校的新校区建设,改善教学设施,增设实验室和图书馆。鼓励高校与社会合作,通过企业和单位赞助的方式筹集资金,缓解财政压力。

在推动扩招的同时,林乎加也明确提出要赋予高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他认为,高校只有具备自主权,才能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和管理。他指示教育部门进行政策调整,允许高校在课程设置、招生计划、资金使用等方面拥有更多决策权。

北京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许多原本被录取名额限制的学生得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同时,教学质量也保持稳定,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被培养出来。

高校自主权的扩大,进一步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为北京的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高等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约9900万名人才。

晚年

1981年2月,林乎加离开地方工作岗位,调往中央,开始了他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工作。他先后担任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后来又成为农牧渔业部党组书记、部长。

与此同时,他还兼任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对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农业综合治理。

林乎加上任后,多次深入“三西”地区实地调研,亲自察看当地的农业现状,走访农户,了解生产中的具体困难。

他指示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围绕水利建设、土地改良、生态恢复等方面展开重点攻坚。他强调,要用科学手段改变“三西”地区的落后面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在他的推动下,多个农业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大量水利设施和梯田建设工程逐步落地,干旱的土地逐渐焕发生机。

1995年6月,林乎加正式离休,结束了他长达数十年的工作生涯。2018年9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林乎加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3 阅读:1880
古凌

古凌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古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