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相映红,从此萧郎是路人。唐诗里面的爱情故事

诸心皆为非心 2022-06-06 16:18:37

今天我们接上文,再花点笔墨说说韦应物。韦应物这个人吧,性情高洁,爱干净,居所总是打扫得特别整洁。家里搞得太干净呢,就容易朋友少,能跟韦应物往来酬唱玩到一起的人不多,大概有刘长卿、顾况、皎然和尚等人。可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这几个人品行都非常不错。

刘长卿除了跟韦应物关系好,与《枫桥夜泊》作者张继关系也很近。张继同样是一位难得的清官,死后啥钱财也没留下,托孤自己的一双儿女,拜托刘长卿照顾长大成人,可见刘长卿是一位可靠的人。

顾况就不用说了,前文咱讲白居易的时候有提,年轻时在东都洛阳上阳宫外,通过在树叶上写诗,以流水为载体,交了个宫女笔友,最终把笔友变成了媳妇。安史之乱对别人而言是浩劫,对顾况来说却成就了自己的传奇姻缘,顾况还提携了包括白居易在内的很多后辈,是一位宽厚的长者。

皎然与韦应物的结识较晚,韦应物在苏州担任刺史时,皎然在江浙一带已经是十分有名的年轻诗僧了。皎然听说韦应物的高尚品格后就想去结识下这位前辈,顺便在诗词上得到些指点。为了这次见面,他是煞费苦心,仔细研读韦应物的作品,一番揣摩,仿照这种风格做出了十多首诗,揣着文稿就去了。韦应物也听说过皎然的大名,对这些诗还挺期待的,可是拿起诗稿看时,却是越看脸色越不好,越看脸色越不好,最后毫不客气,直接端起茶杯请皎然走人。

皎然回家后越想越来气,凭啥啊。第二天他带着自己的旧作非要再拜见一次韦应物,韦应物十分勉强地接待了他。出于礼貌,韦应物象征性翻开诗稿瞄了两眼,结果越看越喜欢,越看脸色越好,赞叹说:真是好诗,昨天你咋不把这些作品拿来呢!皎然苦笑说:听说大人为人淡泊,诗风清新,所以不敢拿出这种风格迥异的作品。韦应物一听乐了,说,昨天那些诗,风格与我雷同,但是质量却远不及我,弄得我差点以为你是徒有虚名之辈。今天的诗虽然跟我风格不同,但是都是好诗啊,你不应该放弃自己擅长的方向。皎然听了大为折服,从此两人成为了忘年交。

与韦应物同时代有位叫崔郊的诗人,他留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但是却脍炙人口,典型的诗比人红。

崔姓是唐代的大姓,论起家族荣耀来,比韦氏还要高光,唐代豪门排行,五姓七族中,崔姓占了俩,所以民间才有了“天下望族,崔卢为首”的说法。整唐一朝,博陵崔氏出了16位宰相,清河崔氏出了12位宰相,远超其他姓氏,至于刺史以上的官员,也比其他姓氏多得多。

但是有一点,在文坛、诗歌方面,崔氏却并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人物,或者说没有像王氏的王维、王勃,杜氏的杜甫、杜牧这样有突出能力的领军人物。崔氏不缺高官,缺的是文化名人,当然要细数的话,也能找到一些,比如崔颢、崔郊、崔护等。但是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人们对这几位的认识总是能与男女爱情故事扯到一起,而不管是诗还是与诗有关的故事都比诗人出名。不信咱们一个一个地说。

崔郊

崔郊年轻时,(为了防止争论,咱事先说下哈,没有证据显示崔郊与博陵崔氏或者清河崔氏有什么直接关系,只是他们都姓崔)也是一位上进爱读书的好娃,可惜毕竟天分在那,终其一生也只是个秀才。但是他有一首诗成功地流传了下来,并顺利地叫后人记住了他。

崔郊早年曾经有一段时间借住在襄樊姑姑家里,一来二去跟姑姑家的一位婢女好上了。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姑姑家条件也不是那么的好,遇见合适的买家,直接把这位婢女给卖了。卖给谁了呢,高官于頔(di),于頔对这个姑娘也喜欢得不得了,付了40万的钱。40万不是个小数目,这个数对穷小子崔郊来说,那绝对是付不起的。崔郊没钱还想念人姑娘,于是就常常跑到于頔府邸附近巴巴地待着,期望能与姑娘再见面。大概一边待着一边念叨:燕子,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终于在寒食节那天,叫他等到了,两人四目相望,真是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思念声。临别时崔郊把自己早已写好的诗送给了姑娘说:燕子,你要开心,你要幸福,你的世界没有我了,没关系,你要自己幸福。

赠去婢--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不知是这姑娘没有收藏妥当还是故意的,这首诗就被于頔看到了。不想于頔对这事特别在意,一通追问,姑娘不敢隐瞒,原原本本地说了。于頔听完冲手下一众差人说,去把崔郊这小子给我带来。估计崔郊被带到于府的时候心里是紧张的,脑瓜子是发蒙的,腿肚子是转筋的,指不定会挨一顿毒打呢。结果见面的时候画风出奇的友好,于頔跑过去握住他的手说,:“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是你写的啊,这也太有才了,就冲这两句诗就不止40万,你俩有旧情跟我说啊,我又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来人,备上厚礼,送他俩走!这姑娘我不要了,成全你!就这么成就了一段佳话。整个过程我猜崔郊都是一路懵逼

于頔能这么做不意外,他本身就是一位爱诗的文化人,皎然和尚的诗集就是请于頔做的序。

崔护

崔护比崔郊整整晚了一辈,大致是跟白居易一个时代的人,这位是正经的博陵崔氏人,文采出众,进士出身。官也做得足够高,曾官至京兆尹(长安市长)、岭南节度使等,他的爱情故事就更加有名了。

崔护年轻时是一个略显内向的人,第一次去长安参加科考时名落孙山,他就暂住在京城,准备来年再战。春暖花开季节,待不住,崔护就一个人跑去城南郊区踏青赏花,口渴之际,敲开了一个小庄园的门,想讨一口水喝。开门接待他的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小姑娘把水递给他后就站在桃树边安静的待着,人与桃花交相辉映,美得不可方物,直接把崔护看得魂都没了。崔护在这有一搭没一搭的找话,直到水都喝光了,就差拿舌头舔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那时的崔护也是腼腆,虽然想见人家姑娘,却抹不开脸,也找不到什么理由去再见面。直到第二年清明,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才终于鼓起骚动的心,直奔城南老地方。到了后,地方还是那个地方,风景也还是那个风景,桃花也在盛开,但是桃树下却不见了姑娘,大门上落着锁。崔护像个傻小子似的在门外等了一天不见人回来,只好向邻居借了笔墨,在姑娘家门上题了一首诗,恋恋不舍地离去: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一般的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崔护的故事却是才开头,他回去后辗转反侧矛盾了几天还不死心,又跑来城南。这次门倒是没锁,家里有人,但是里面却传出了哭声,崔护大惊之下前去敲门。一位老者听见敲门声出来了,见是个年轻人,就问,你是不是叫崔护?崔护赶紧回答说是我。老人一听就哭了,说你这臭小子,真是把我闺女害死了,去年你来这里讨水喝,走了后我闺女就神情恍惚,跟丢了魂似的。前几天我带她出门散心,没曾想你跑来在门上提什么诗呢,她看了直接魂没了,病倒在床茶不思饭不进,眼看是活不成了。

崔护听了十分悲痛,请求老者允许他进去看姑娘一面,老人同意了。崔护走进屋内,坐在姑娘床边,就开始了念叨,无外乎这一年来对姑娘的思念之情啥的,一边念叨一边掉眼泪:燕子,我回来找你了,你快醒醒啊。。。。。。眼泪滴滴答答就掉到姑娘脸上了,咱也不知道这眼泪怎么就这么神奇,堪比九死还魂丹,不输观音菩萨的杨枝甘露,反正你就当故事听吧,然后这姑娘居然就被雨淋醒了。

后面的故事就简单了,两人喜结连理,白头到老。

崔颢

崔颢倒是没有上面两位本家的爱情故事,但是他有一个毛病是被当时的文人所看不上的,什么毛病呢,换媳妇。旧时候妻妾的地位是不同的,妾可以随时说不要就不要,没人会说啥,但是妻子就不可以,有法律保障,不能随便休掉。可即便如此,据记载崔颢也没少休妻,通常是一个媳妇娶进门来,几年过去腻烦了,就休掉,再娶一个【“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如此搞了几次,直接把自己的名声在文人间搞臭了,被后世留下了“有文无行”的评语。但是不可否认,崔颢的文采是相当好的,要不然也不能一首《黄鹤楼》叫李白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能够让李白拍手叫好的诗还真没几个。

崔姓诗人我们就写到这里,如果您感兴趣,愿意听,咱们就继续唠。喜欢请关注,谢谢!!!

1 阅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