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韦应物——曾经横行长安城的豪门恶少

诸心皆为非心 2022-06-06 16:20:00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韦应物

人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浪子回头的故事,既稀少又充满了故事性。

唐代的诗人里有两位回头的浪子,一位是前文我们讲过的陈子昂——连接初唐和盛唐的关键诗人。陈子昂的老爹是蜀中富豪,妥妥的陈百万。十八岁前的陈子昂大字不识一个,每天在大街上飞猫走狗,舞刀弄棒,悠哉悠哉。十八岁时因中意姑娘的一句光有钱有啥用,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不知道啥意思”。从此幡然醒悟,从少儿拼音学起,26岁就中得进士,绝对是天才级别的人。这让从小苦读,考了大半辈子,四五十岁中进士的贾岛、孟郊等人情何以堪。浪子回头这事吧,也要看有没有天分和悟性。毕竟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叫狗改不了吃屎,没什么悟性,脑袋撞破都不带知道回头的。

唐朝诗人中另一位浪子回头的人物是韦应物,今天咱们文章的主角。韦应物与陈子昂有相似也有不同,相似的是韦应物家也很有钱,而且不光有钱,还有势,这陈子昂没法比。陈子昂到京城考试,两考不中,最后策划了一出摔琴的故事才把自己推销出去,顺利考中。韦应物则不然,大字不识几个的他,不用考试,十几岁就通过家族走关系直接进了公务员队伍,成为了天子的侍卫。这是不就是传说中的躺赢,不用起跑直接出生在终点线?

韦应物出生于京兆韦氏的逍遥公房。关于韦氏家族的豪横,新唐书里有一句话可以做最好的诠释,大意是唐代以来世家繁盛者,未有能超过韦家的。整个唐朝,韦家出了17位宰相,一百多位刺史及以上的人物,这等繁荣,找遍唐朝,也扒拉不出几家可以比肩。

因为家族太大,韦氏又分为许多分支公房。韦应物所在的逍遥公房出了三位宰相,算是大的分支。韦家住在长安城南的韦曲,跟杜家的杜曲比邻,就是那个出了杜甫和杜牧的杜家,所以也就有了:“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咱们讲杜牧的时候也提过,公主想在城南置地,唐宣宗劝闺女,城南是韦杜两家的地盘,咱还是换个地方吧。你就说这家族势力有多大。很多人说中国没有世家贵族,看看人家欧洲。其实中国是有贵族的,起码唐之前是有的,唐朝是世家贵族们最后的晚餐,韦应物很幸运,赶上了这顿饭。

韦应物的爸爸是画家,根据《新唐》记载,韦父只有这么一个儿子,所以自然是宝贝的不得了。他对韦应物的成长是绝不鸡娃,纯放养,孩子怎么高兴怎么来。今天的教育都在强调双减,韦应物的老爹那时候也懂得这道理,而且更进一步,不止双减,是多减,这在大家族里相当挺异类,韦应物就是在这种充满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

这跟今天很多人的解放天性,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的理念倒是不谋而合。可问题在于,家庭条件太优越了,还这么养的话,出废物的几率非常高,更进一步,出社会败类的可能也不低。说到这里,韦应物一定会举手说,是的,不要怀疑,我曾经就是那个社会败类、地痞流氓的典型代表人物。陈子昂虽然也纨绔,但是起码人家没有社会危害,韦应物则可以毫不犹豫地被我们归类到社会危害大,群众口碑巨差那一类。这点不用我们说,他自己后来有在诗里写过。

在十七八岁的时候,韦应物通过家庭走关系,找了一份工作,这工作看着很普通,但是却是很多人眼红和梦寐以求的,啥工作呢?保安,哦,不对,应该叫侍卫,侍卫中逼格最高的层级-给皇帝当侍卫!就说谁会不喜欢有钱有势呢,一个文盲都能找到这么好的工作。韦应物后来对这段时光有过回忆,那叫一个恣意放纵。

逢杨开府——韦应物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

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

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

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几句诗写得十分直白:我年轻那会,仗着在皇帝身边做事,横行长安城,跟黑社会亡命徒交朋友,窝藏杀人犯,早上去赌场浪,晚上去附近调戏民女,犯事了有关部门干瞪眼不敢逮捕我,喝酒放荡就是那时候我的日常。

如果没有意外,韦应物的一生可能会这么废物下去,一直到死,韦应物自己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不光是韦应物,整个大唐当时都沉浸在盛世欢歌中,没有人会想到风已起、雨欲来、山河将倾。就好比三年前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小小的病毒会把世界折腾成什么样子。

要真是那样一成不变的话,唐朝诗坛就会失去一位有影响力的个性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也会失去一位得力干将,大唐官员里也会失去一位少有的清官了,于是意外来了。

公元756年,渔阳战鼓杀声震天,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不讲武德,不打招呼仓皇出逃,带着亲爱的小杨和大舅子老杨等人往西跑,把韦应物扔在了长安。对韦应物来说,天塌了,一夜之间他变成了丧家之犬,以前从来都是他欺凌别人,如今却是从云端掉进了泥土里,他成了别人欺凌的对象。

在这场大唐的浩劫里,韦应物饱尝了从不曾经历过的人间疾苦和苦难,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两三年。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成长可能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当某一天韦应物静下心来,审视自己时,才发现之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混账,多么的虚度光阴。一夜之间韦应物成熟了,开始了折节读书,与过去彻底做了告别。史书记载他后来的转变:“饮食简朴,清心寡欲,在居所常焚香扫地而坐”。埋头于诗歌和文章之间,开始了发愤图强之路。

应该说老天待韦应物不薄,在他落魄清贫之时,一个叫元平的女人嫁给了他。也可能是贤惠的元平唤醒了韦应物那放荡半生的梦,出身贵族的元平从未嫌弃过他的贫穷,相反创造一切条件让他安心读书,主动承担起了教育孩子和家里家外忙活的任务,日子虽然苦,但是两人相濡以沫,过的十分温馨和谐。

大概韦应物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只要静下心来,很快就会脱颖而出。他那不靠谱的老爹要是从小督促他学习的话,可能很早韦应物就是另一个样子了。好在一切不算晚,短短几年韦应物就已在诗词界小有名气。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27岁那年,韦应物成功入仕,此后的三十多年里,他多地任职,身体力行做到了清廉为官和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在叛军撤离洛阳后,他毅然接受了洛阳丞的职位,致力恢复东都的建设。大历十二年,云阳发生洪涝,韦应物冒着酷暑,百里奔驰,赶去视察,对当时的状况心急如焚。他也曾写诗说:“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对自己治下的老百姓流离失所感到羞愧,这时的他哪里还有半点当年浪荡的影子。

韦应物的人生最后一站是苏州,在苏州担任刺史的三年里,他勤政务,理赋税,拖着带病的身子实实在在为苏州操劳了三年,深受苏州百姓的喜爱,当地百姓以“韦苏州”这个美名来敬称他。最终他也病逝在苏州,令人可惜又可敬的是,他为官这么多年,居然一分钱没有为自己攒下,死后连处理自己身后事的钱都没有。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后世将他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为王孟韦柳。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丽平和而又饶有生意,同时对人间疾苦又十分同情,是中唐成就较高的一位诗人。其代表作《滁州西涧》意境悠然,景致传神,是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同时韦应物对早逝的妻子元萍的思念之情也感人至深,十几年间写下了大量思念亡妻的诗词,清代乔亿评说:“古今悼亡之作,唯韦公应物十数篇,澹缓凄楚,真切动 人,不必语语沉痛,而幽忧郁堙之气,直灌输其中,诚绝调 也”。就以韦应物的一首怀念亡妻的《伤逝》来结束本文吧,喜欢的请关注!!!

伤逝--韦应物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

念我室中人,逝去亦不回。

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

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

柔素亮为表,礼章夙所该。

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

一旦入闺门,四屋满尘埃。

斯人既已矣,触物但伤摧。

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梦想忽如睹,惊起复徘徊。

此心良无已,绕屋生蒿莱。

0 阅读:55
评论列表
  • 2022-06-07 12:11

    咏高考》 年年岁岁考相似, 岁岁年年生不同。 鱼跃龙门今日去, 蟾宫折桂有你名! 祝应届考生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