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企业暴雷!吃出异物,售卖过期食品,门店缩减利润暴跌1038%

论芸轩 2024-11-11 14:49:22

文| 论芸轩

编辑|论芸轩

【前言】

崩盘边缘?来伊份,还能“伊”靠谁?

前有良品铺子,后有来伊份,昔日的备受追捧的零食大佬,如今却都沦为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早些天,良品铺子因为被博主打假陷入了舆论风波,接二连三的丑闻更是蜂拥而至,净利润更是暴跌89%。

鲜为人知的是,2024年前三季度,来伊份也交出了一份堪称“灾难级”的成绩单,净利润暴跌超过1000%,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那问题来了,来伊份究竟怎么了?是被时代抛弃了,还是被自己“作死”的?

【暴跌1038%!】

这些天,关于良品铺子造假的事情可谓是闹得沸沸扬扬。

而这事件的导火索是两位知名打假博主的揭露,他们发现良品铺子旗下多款产品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藕粉中被检出木薯淀粉,以及一款酸辣粉的粉饼竟不含任何淀粉成分。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迹象表明良品铺子早已知晓这些问题,据爆料,该公司在今年6月之前生产的藕粉产品普遍含有木薯淀粉。

尽管新生产的产品已经改正,但此前的问题产品并未被召回,仍在市场上销售,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无疑加剧了公众的不满。

面对舆论压力,良品铺子迅速做出回应,声称相关产品经多次检测均合格,并提供了检测报告。

然而,这份报告非但没有平息争议,反而引发了更多质疑。

许多消费者指出,官方检测结果与打假博主的发现存在矛盾,真相究竟如何令人困惑。

这场风波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武汉市东西湖区的市场监管机构已经介入调查,承诺将依法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良品铺子近期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8.66%,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89.86%,第三季度甚至出现了亏损。

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良品铺子的事情前脚刚暴雷,后脚来伊份2024年前三季度的财报。

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毫不为过,营收竟然同比下降15.96%,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归母净利润暴跌1038.26%,直接由盈转亏,亏损金额高达4262.36万元。

即使单看第三季度,情况也未见好转,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分别下降了18.12%和15.74%。

这份成绩单,如同当头棒喝,将曾经的“零食巨头”打入谷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来伊份官方的解释是“消费复苏压力”和“门店结构调整”。

诚然,2024年消费市场确实存在压力,但将所有责任归咎于外部环境,未免有些避重就轻。

其他零食品牌,虽然也面临同样的市场环境,但它们的业绩表现远没有来伊份这般糟糕。

三只松鼠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增长超过了75%,相比之下,来伊份的表现就显得不太乐观了。

由此可见,来伊份的问题并非仅仅是外部环境导致,其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才是导致其业绩崩盘的关键。

【走在“作死”的边缘】

事实上,来伊份的业绩下滑并非突发事件,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早在2023年,公司的全年收入下降了9.25%,净利润也同比减少了44.09%。

官方解释说,主要是因为上海地区的团购业务收入下降,还有部分电商业务进行了调整。

然而,这些解释更像是隔靴搔痒,并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疫情这三年,线下门店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上海的高租金也让成本压力更大,加上线上布局不够强,来伊份的盈利能力一直面临挑战。

更关键的是,来伊份的产品没啥特色,也没有爆款,价格优势也不明显。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而固守高价策略的来伊份,显然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缺乏核心竞争力,才是来伊份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消费者的信任出了问题,主要是因为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业绩下滑只是冰山一角,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于消费者信任的崩塌。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来伊份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屡见不鲜。

从软糖里的毛发,到月饼里的塑料,再到发霉变质的零食,甚至还有官方旗舰店售卖过期食品的案例,这些负面消息不断冲击着消费者的神经。

食品安全问题,对于食品企业而言无异于“自杀”。

一次次的质量问题,如同一次次地将消费者的信任踩在脚下。

以前的零食大户,现在却成了大家都不想碰的雷区。

这种信任危机的蔓延,比业绩下滑更加致命,它直接摧毁了来伊份的品牌形象,使其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负面印象。

回顾来伊份的发展历程,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个案,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毛病。

早在2012年,来伊份就曾卷入“毒蜜饯”风波。

后来,牛轧糖和手撕肉条也经常出现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的问题。

从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一共召回了超过7万公斤的不合格产品。这个数字确实让人震惊,也反映出他们在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影响了来伊份的品牌信誉。

【来伊份的“坚持”】

在零食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价格战几乎成了不可避免的“内卷”方式。

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品牌纷纷加入价格战,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来伊份一直坚持不打价格战,更看重质量和价值。

这种“坚持”,在某些人看来是“不忘初心”,但在另一些人看来,更像是“固步自封”。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高质高价”的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

来伊份的产品定价相对较高,但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频频翻车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其他品牌。

这种“坚持不降价”的做法,无异于将消费者拱手让给竞争对手。

此外,来伊份的加盟模式也为其发展埋下了隐患。

截至2024年上半年,来伊份的加盟店数量已经接近总店数的一半了。

虽然加盟模式可以快速扩张规模,但也带来了管理难度提升、食品安全管控难以落实的弊端。

官方旗舰店售卖过期食品的事件,就发生在加盟店。

加盟模式的快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最终反噬了来伊份自身的发展。

面对困难,来伊份也尝试过改变,近年来,它积极探索新模式,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仓储会员店和生活店的布局。

2024年9月,来伊份在上海开设了全国首家仓储会员店,主打大包装和高性价比,试图复制山姆、Costco等仓储会员店的成功模式。

然而,仓储会员店的运营并非易事,它需要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丰富的产品品类作为支撑。

以目前来伊份的体量和实力,能否玩转仓储会员店模式,仍是一个未知数。

首家仓储会员店刚开业时,商品种类还不到200种,跟山姆这样的成熟仓储会员店相比,显然还差了不少。

虽然国庆期间销售额有所提升,但这并不能说明其长期运营能力,仓储会员店这种模式能不能帮到来伊份,还得看以后的情况。

除了仓储会员店,来伊份还推出了创新型“生活店”,主打社区便利、品类丰富、生活特性。

这种模式的目的是提高单店的销售额和客流量,并打算在江浙沪皖地区迅速推广。

从数据来看,生活店的单店业绩和客流确实有所提升,但这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以及能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仍需进一步观察。

此外,来伊份还尝试跨界发展,推出了“来咖啡”、“湃湃柠”、“醉爱”系列白酒等新品,试图打造“全天候”线下消费场景。

这些新尝试都没能变成爆款,反而让人觉得有点儿杂乱无章,缺乏明确的战略和品牌定位。

多元化布局本身没有问题,但关键在于要找到与自身品牌调性相符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风,最终分散资源,导致主业失焦。

【结语】

来伊份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从“零食第一股”到如今的颓势,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经营策略的失误。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产品缺乏特色、价格竞争力不足、加盟模式管理混乱、新模式探索效果不佳,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将曾经的“零食巨头”推向了崩盘的边缘。

可以说,来伊份的未来之路,注定充满挑战,只要勇于面对问题,积极寻求改变,提高核心竞争力,还是有机会重回巅峰的!

0 阅读:7
论芸轩

论芸轩

关注我,看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