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味遵从娃的兴趣其实错了,父母要避开误区

果汁妈妈 2020-04-18 19:49:4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确实很有意义,也是很多父母都同意的事实。

准确地说,兴趣只能视为一颗种子。播种后能否发芽,不仅取决于种子本身,还取决于是否有艰苦奋斗的毅力。

换句话说,父母不能对这句话过度误解,兴趣不是万能的,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

现实中很多父母自作主张的扼杀了孩子的兴趣,但却对孩子抵抗学习的现象毫无办法,陷入困扰中,反倒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作为父母,即使在阅读了许多的育儿书籍之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仍然感觉像在黑暗中摸索,好像哪里都是出口,但又困在里面走不出去。

看别人讲的头头是道,也很赞同,但具体落实到与孩子的相处中时,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让很多父母都感到困惑。

其实盲目遵循孩子的兴趣,其实是不对的。来看看这个例子。

一、古代司马迁,现今的刘宪华

司马迁四岁时,在父亲司马谈教书的书院里受教。

一天父亲上课之后,开始抽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王聪背诵了《诗经·唐风》中的一篇。

王聪背到一半便忘记了,便用胳膊肘戳戳司马迁,想让司马迁给自己点提示。司马迁很快就明白了,给了暗示,没背几句王聪又忘了,司马迁再次告知。

俩人看似神不知鬼不觉的行为其实早就被司马谈看穿了,他敲了敲桌子说:"学习是个艰苦的工作,没有努力,如何学习到知识?"

之后又转向儿子司马迁,呵斥道:"难道你都背会了吗?一字不落地背出来,若背错其中一个字,就狠狠地责罚你!"

司马迁背完一首接一首,到尚未学过的《蒹葭》之时,司马谈便说道:"没学过的不用背"。

司马迁一听反倒贫嘴表示:"您不是常说要多学习才能成为圣贤之辈吗?"

正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对历史书籍不感兴趣的司马迁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知识,甚至变得越来越了自信,学识丰富,最终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学家。

音乐界的刘宪华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从小就被父母逼着学钢琴,直到十一,十二岁他对钢琴仍旧不感兴趣,甚至不愿练习,直到他赢得了第一场比赛。

对此,刘宪华对父母一直心存感激,他说:"要不是父母的坚持,自己也不会学到这么多东西”。

如果父母仅仅遵从孩子的兴趣,历史上就不会有有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而当代音乐界也不会有“音乐才子”刘宪华。

要了解其中的问题所在,我们需要逐层来分析兴趣一词。

二、究竟是什么兴趣?

根据不同的角度兴趣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1、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

物质兴趣几乎是本能的。例如,男孩看到喜欢的小汽车就想买回家,女孩看到漂亮的裙子就想穿在自己身上,看到诱人的美食就想多吃一些,都属于人类本能,几乎很难改变。

精神兴趣更多是指精神层面,一般分为较高层次的精神层次和低级精神层次。

其中的高层次的精神兴趣多指:知识认知类和学习技能类。低层次兴趣则会让人意志消沉,走上歪路。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既要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兴趣,又要更加重视精神上的兴趣。

如果一味地扩大物质兴趣而忽略了精神兴趣,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长大很容易变成虚荣心强又物质的人。

有些人看似名牌加身,却口出狂言,满嘴脏话。而穿简单衬衫,牛仔裤的人却能侃侃而谈。

2、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指孩子发自内心去喜欢的,自己愿意去做的事。就像大家常说的:孩子对画画感兴趣,画一幅作品时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画作中,这就是直接兴趣。

间接兴趣是指孩子不喜欢但必须取得一定结果的兴趣。例如:孩子不喜欢学英语,但是为了能考一个理想的大学,他必须努力学习英语,这是间接的兴趣。

实际上,孩子们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不可能仅学习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还需要对其他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产生间接兴趣才能学好。

如果只是因为孩子的不喜欢,不感兴趣就放弃,不学了,那永远都不会取得成功。

3、广阔兴趣与中心兴趣

广泛的兴趣意味着孩子有积极探索一切的动力。他想了解的知识面相对广泛。例如,他不仅对画画感兴趣,而且还沉浸于深刻的化学和数学理论中。

中心兴趣是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通常表现为对特定事物强烈而持续的热情和兴趣。

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往往二者兼得。

简而言之,如果对任何事情都有着广泛的兴趣,却不能形成稳定和持久的中心兴趣,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

就好比什么都略懂一些的人,却比不上精通一门的人。

4、稳定的兴趣与可转移的兴趣

顾名思义,稳定的兴趣显然可以带给人们长期的动力,并促进人们的成功。

而不断的转移自己的兴趣中心点就像猴子掰玉米,只是略懂皮毛,最终什么都做不成。

▼真正的兴趣是这样的:

学习之前充满着期待和信心,暗示自己要好好学。而学习时过程是痛苦和乏味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学会之后,让自己很有成就感,成为众人中的佼佼者。

三、家长要避开以下这些误区:

1、兴趣并非与生俱来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活泼还跳舞,说明孩子对音乐和舞蹈感兴趣,就想把孩子送去辅导班学习。

实际上,错误的认知了因果关系,一时的喜欢并不能称为兴趣,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持久而深刻地产生的兴趣才是真正的兴趣。

否则,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孩子很难坚持下来,家长觉得是自己弄错了孩子的兴趣点,允许孩子放弃,到最后什么都没学下。

兴趣并非天然,后天的培养和训练更为重要,但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的。

2、"喜欢"不一定就是兴趣

许多父母给孩子报班之前都会询问孩子的意见,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其实这都太表面了。并非一句简单的喜欢就能学成的,也并不是三分钟热度就能学好本领的,这个过程的积累需要家长和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坚持下去。

父母需要做的是将孩子的喜好转化为毅力,与孩子们并肩面对苦难,而不是提前把这些问题规避掉。否则,孩子学什么都是半途而废,永远坚持不下去。

四、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兴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孩子们的诱惑太多了,上网会让他们感到快乐,玩游戏会让他们感到有趣和喜欢,但这不是兴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习生存》一书中说:将来,文盲将不再是文盲,而是不懂得学习的人。

实际上,那些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得益于自己长年累月的专注,研究一件事。

这与三分钟热度不一样,父母应该从中引导孩子,尊重但并非遵循孩子的兴趣。

换句话说,即使孩子在日常练习中三分钟的热度,没多久就失去了最初的兴趣,父母也不能盲目跟随。

毕竟,孩子的性格天生就不稳定,无法保持长期的兴趣和努力,父母需要努力和指导,坚持不懈地陪伴孩子。

0 阅读:18
果汁妈妈

果汁妈妈

在育儿路上边摸索边成长,愿把经验与爱传递给每位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