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三伏天很热,而酷爱防晒的中国人民,却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晒背。
没错,就是字面意义的“晒背”。这个夏天,窗台下、草坪上、公园里,甚至马路中央,都时不时的“长出”了一些衣衫不整,造型奇特的人。
网图很显然,相较花费大价钱、大代价购养生,人们更喜欢晒阳光这种方便、简约,最重要又是“免费”的方式。不过,伴随着晒背的爆火,一些问题也被暴露了出来。01回看这波流行热潮,会发现一切都有迹可循。7月初,一条“南方人去新疆祛湿气”的话题火遍全网,网友们在热烈讨论的同时,也在寻求一种无需高额代价,也能有效祛湿的方式。这时,“晒背”如一颗星星之火,顺着这股风开始燎原。于是,曾经被大爷大妈占领的公园和广场,慢慢聚集出了一些年轻的身影,穿着防晒服、背对太阳、将头部藏在遮阳伞下、将后背裸交给强烈的紫外线。
网图这群年轻人的养生方式很“精致”:多巴胺配色的小遮阳伞、舒适度极高的瑜伽垫,配上一杯茶饮或咖啡,即便是表演随地大小趴,也显得格外有小资情调。当然,这种独特的养生方式或许最初并没有那么火热。7月中旬,正值中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许多社交平台出现了关于“晒背养生”的帖子,上到指点教学,下到科普笔记,内容甚为繁杂,重点却只有一个:方便、有效、健康,晒背首选。而后,明星、网红、白领、宝妈纷纷加入到了这场宣传大军中,一时之间,流量爆棚!网图走上时尚前列的网红博主们先抓住了这波流量。小红书一位博主平日发的减脂笔记平日里只有几十个点赞,不过,她尝试发布的第一个晒背视频,就收获了6.9万的点赞和1.1万的收藏,成为了平台当之无愧的爆款视频。而这位博主并非个例。截止到八月底,小红书上有关于“晒背”的话题已经有了134万+的笔记,短视频平台上有关话题播放量超过20亿,其他社交平台相关话题也是层出不穷,浏览量动辄过亿,可谓是真正的“顶流”。有眼疾手快的商家们,更是迅速放出“专为晒背研究”的商品链接。大到“防紫外线晒背椅”,小到“三伏天专用上衣”,流量密码算是被他们彻底玩明白了。
线上迎合线下需求,贴合目标获得流量;线下追捧线上流量,潜心养生获得健康,这怎么不能算是一种双赢呢?苦了的,只有那些一无所知,还要被卷入其中的人罢了。
02从7月15日开始,到8月23号,中国总计经历了约40天的“入伏天”,地表平均温度超过了40℃,已远远超出了人体适应的最佳温度。从医学角度来说,如果在超高温度下去外面晒太阳,绝非理智行为。但奈何,今年三伏天出了个热门的养生话题。网络上对“晒背”的口碑并不一致,但大部分人都觉得,晒完背之后,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一些亚健康状态,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绝对是有用的。
网图中医上面,对这种养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认同的。人体后背有许多穴位,通过晒阳光,能刺激穴位,加快气血运行,增添免疫力,而且能祛湿驱寒,对风湿这类疾病极有益处。对一些常年在办公室和家里,不常运动的人来说,晒晒后背,补充阳气,整个人的精气神也会好一些。但是,这一切的好处,都要建立在“适度”上面。网图今年7月份,浙江一位50岁的王阿姨在晒了半个小时的背后,出现了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情况,被紧急送医。医生经过诊治后,发现王阿姨出现了高渗性脱水、急性肾前性肾功能损害、横纹肌溶解等症状。简单来说,也算是一种特别严重的急性中暑类型了。王阿姨的症状并非偶然。今年的三伏天,全国多个城市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预报也连续发布多个高温预警,上海一段时间里更是迎来了40℃的天气。网图而在这种连清洁工都要给发高温补贴才出去工作的情况下,主动去晒阳光的人,可称之为“勇士”。不久前,苏州的闵女士在小区里正常行车时,压到了一个人。没错,被压的这个人,就是一位“晒背族”。闵女士回想当时的情况,心有余悸的表示:当时她从车位倒车,从她的角度看完全是盲区,她开过去都没发现人,是听到了声音才知道压了人。幸运的是,受伤的人并没有什么大碍,只是肌肉损伤,交警鉴定后,两个人各打五十大板,定案了。网图说实话,这就是典型的,因“晒背”而引发的一场无妄之灾。但最惨的,闵女士还排不上号。晒背族们最喜爱的公园、广场上,那些负责维护秩序的安保人员,经历的事才叫一个听者伤心、闻者落泪。将后背裸露在外,或呈“人”字,或呈“一”字排列在公众场合,这的确不算什么雅观的行为。安保人员有维护指标,对此情况只能劝离,但劝离的后果往往是:自己没捞到什么好,还平白无故多了几条投诉。有一些老人,同样热衷晒背,可因为上了年纪,保安不免会多了几分担心,见人一动不动,就要上前询问一下情况。但这种随意插手的行为,同样是让他在本上多了几条“骚扰”投诉,打工人夹在中间两边不是人,公园领导也对此很是头疼。
03实话说,如果没有这波潮流,中国人永远不会如此大胆。毕竟,就路人角度来看,在公众场合公开裸露肌肤,还是有点过于“时尚”了。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沉迷养生的年轻人,变多了。更何况,这种养生人数的增加,并非以往任何一次草率的追赶热点,而是真真正正的固定规模的极速增加。2023年夏季,网络上一条“药店开酸梅汤”的话题火爆全网,大家纷纷效仿,让不少商家找到了一条新赛道。
网图同年,中国中式养生水的市场规模达到了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而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28年,此产业的规模,可以达到百亿大关,且养生水的崛起还体现在无糖茶饮的增长上。从2015年到2022年,中国无糖茶饮市场规模整整增长了9倍。而这些数据背后,都是一个个大手一挥,愿为养生花钱的年轻人。目前,许多数据表明,我国的养生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万亿,这意味着什么?网图这意味着,平均算下来,每位城市住民每年在健康养生上面花的钱,是1000块。最重要的是,18——35岁的人群在其中占比为83.7%,现在,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句,90后、00后,已经完全成为了养生界的主力军。伴随着网络媒介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对于养生知识和信息的采集,也愈发快速。当然,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铺天盖地的信息存在许多良莠不齐的知识已是必然。毕竟,如今的养生赛道规模虽大,但并未形成稳定传播模式,蓝海之下,想入局的人只会多,不会少。时尚是个圈,放在养生界也能玩得转。晒背文化刚刚出现时,有人说:这是智商税,但更多的人说:这是科学养生。不知何时起,“科学养生”成为了年轻人挂在嘴边的热点话题。只是不知道,下一个被绕回来的圈,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