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的工作日常

我喜欢四处溜达 2024-04-12 21:52:45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简称电信,是个热门专业,就业前景很不错,你能想得到的电子产品背后都需要该专业的技术人员——俗称电子工程师。

该专业涉及的工作主要分软件(嵌入式)编程与硬件(电路设计)。

软件编程对应的课程是C语言,ARM汇编语言和单片机。硬件对应的课程相对多点,主要有模电、数电、电路分析等。

个人觉得硬件比软件难,需要不断的摸索积累经验,软件则相对简单点,只要对单片机编程就行,也不会涉及到复杂的算法,只要一点数学基础。

有些大厂会明确区分电子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不过以我的经验来看,大多数还是会要求软硬兼顾,所以准备入行的同学最好两方面都要硬。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地域集中在一线城市或者珠三角、长三角附近城市,别的城市很难找到对应工作,不是说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少竞争太过激烈。

一般来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第一年工资在5~8K左右,少部分能突破这一水平,这里我说的是来一线城市求职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

工作四五年后大部分收入在10~25K之间,具体多少看个人能力了,只要能力达标基本能在15K左右,机遇好的话能达到25K左右。

电子工程师招聘信息

这点从招聘市场的反馈可以明确看到,再往上就不好说,得看天时地利人和,一般来讲要么转管理,要么成了技术骨干,要么有很好的运气,否则这就是职业天花板了。

电子工程师日常工作就是设计新产品以及常规产品的维护与升级。

这个说难也不难,说简单吧也没那么简单。一般来说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固定经营品类,平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围绕这些产品进行升级改进,偶尔市场出了个新品,我们及时研发跟进就行了。

比如说手机厂,每年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旗下手机进行相应升级,推出该型号对应的改进款新手机,工作难度不会太大,但还是要有相关经验才行。

再比如空调厂,主要工作也是推出某型号的改进款空调就可以,这个频率可能没有手机厂快,所以日常工作就会轻松些。

可是某天老板突然来了兴趣想搞搞小家电,比如电饱煲、电磁炉、榨汁机等,那工作就要忙起来了,你得去了解这些电器的功能,它们背后的电路设计及程序的编程。

别看这些产品各有不同的功能,两者还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它们背后的涉及到的电路原理是一样的,对电子工程师来说可能会麻烦点,但够不成困难。

简单的电路仿真图

大厂要生产不同品类的新产品当然会舍得花钱招有经验的电子技术人员,小厂(50~1000人)就不会这样,大概率还是用原班人马,这是常态,所以有种说法“小厂能锻炼人独挡一面的能力,大厂只把人当螺丝钉,专注某项工作即可”。

电路设计这块是有难度的,可能工作个五六年后,随便给你一张原理图你能分析个一二三来,但真要叫你重新设计某项功能的电路却很难,这里面会有各种出乎意料的坑在等着你。

这些坑很难避免,有老师傅带着还好,否则只能靠自己一个坑一个坑去趟,这个过程也是积累经验的过程,经验积累多了自然就成了老师傅。

模拟电路设计好了下一步就是画PCB板。

很多人不知道PCB长啥样,不知道大家小时玩过那种插卡游戏机,什么冒险岛、魂斗罗、超级玛丽这些。

有时候我们会把游戏卡的黄色外壳拆掉,将里面的绿色板子直接插在游戏机上用,其实这块绿色的东西就是PCB板,那一坨黑色东西覆盖住的东西就是芯片,里面有程序,游戏也是存在那里面。

小时候电子常见的PCB板

PCB板的形状各异,颜色也可以做成各样。

形状有方方正正的,也有圆形的,这块板子最终还是要根据产品来订,产品空间大,PCB的设计就更从容,这种情况下大多会设计成正方形、长方型、圆形。

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空间都不会太大,所以PCB板也要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比如说手机。

手机内部结构紧凑,大家都在追求轻薄化,有限的空间内必须尽可能的多塞些东西进去,那么PCB板设计肯定就是不规则的,见缝插针让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才行。

红色框图中为PCB形状

画完PCB接下来就要发往相就PCB制作工厂制作了,做好的PCB要焊元器件才有用,单纯的PCB板并不贵(10*10cm的也就十几块钱一片),主要是里面的电路设计,表面的元器件贵。

有的电子工程师喜欢将PCB板及料单一起发给别的部分同事焊接,这样能省不少事。不过我一直习惯自己焊接,这样能更方便找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器件的焊接就要涉及到电烙铁、万用表及示波器的使用了。

这三种技能是每一个电子工程师的基础,电子工程师是一个相当强调动手能力的行业,不管是焊元器件还是分析电路,都要多动手多实践。

一个0603封装的电阻尺寸是1.6*0.8mm,要用镊子稳稳的镊住再焊到PCB板上并不容易,很多同事就干不了这活,更有的一镊到这么细小的东西就忍不住手发抖,这种情况对工作是很不利的。

PCB焊好就该检查电路了,电路的波形是否按照自己的设计走很重要,表面看PCB板上堆满了元器件,实际上在电路上走的全是波形。

这里面数字电路相对简单点,模拟电路相对复杂点。

一般模拟电路接收到的信号都是微弱的小信号,要经过放大、滤波、整流后才能进入AD芯片采集,这其中每一步信号变化都很重要,和元器件的选型、运放的放大倍数、滤波的效果有很重要的关系,不好处理,相当锻炼人的能力,也特别折磨人的耐心。

电子工程师这份工作听起来好像不错,其实相当折磨人,特别是搞硬件电路时能让人崩溃,如果想一直奋斗到干技术的一线,那就要准备活到老学到老,很少有轻松的时候。

超声波接收波形

我早期做过一款超声波测风速传感器,花了近一年时间来研发,整个过程折磨的我死去活来。

最开始是超声波探头的选型,选了进口的和国产的各几种(最后用的国产),这之前我也没用过超声波探头,超声波探头发出来的信号我都不知道长什么样。

没见过又怎样,该做还得做,做不来就硬着头皮做,网上找各种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排除,觉得可靠的就专心研究,然后东一块西一块的自己整理到一起,设计电路图、画PCB板,焊板子做测试。

超声波驱动需要较大的电流,所以必须一阵一阵的驱动,让它震一下停一下,中间有个短时间的停顿,否则驱动芯片受不了,会发热烧毁,最早时我没经验就犯过这个错误,手摸上去烫的起泡才知道问题出在哪。

第一次做PCB板肯定是不成功的,但也不是一点都不能用,自己各种飞线测试,终于看清了超声波接收到的波形长啥样,就是像上图那种,前面是刚起震的弱信号,慢慢的震动幅度达到最大,接着便慢慢消弱。

光这一步我就用了三个月的时间,见到波形后还是很高兴的,毕竟向差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超声波探头接收到的信号是很小的,小到几乎看不见,需要经过几级放大滤波处理后才看的到,问题就来了,放大后是看到了信号,但是随之而来的噪声也明显放大了。

这种信号几乎不可用,没事,有信号了就行,还怕你噪声大?有的是办法对付它。

于是不断改进电路,选择不同型号的运放来处理,就是为了降低噪声,这段时间真是压力山大,经常在心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一行,但是没办法呀,除了这个其它的我也不会,只能咬牙坚持。

一直到现在我偶尔都还会有这种想法,可见做这行心不大是不行的,有很多同事没坚持下来就是因为抗压能力太弱了。

差不多用了半年多时间吧,硬件电路调的差不多了(真的只是差不多),开始搞软件了,这也是电子工程师日常工作中做产品的最后一步。

因为硬件电路只能算是差不多凑合能用(没办法我尽力了),软件这块就非常难处理,没办法啊!已经做了这么久了也该出点成绩才行,只能硬着头皮处理了。

信号到单片机后进行各种软件滤波,去掉不可靠值后再初步计算风速,计算完风速又对该值做处理(这里强调一定的数据功底),最后交出一份不算满意的答卷。

如果说满分是100分的话,我这个成绩只能算是60分,怎么形容呢?大概就是刚刚够用吧,没风时传感器输出为0,微风时出不出值看运气,风再大点会出值,但值不准,跳动很大,基本只能反应出风大小的趋势,精确不到具体的风速值,就这样。

大家别笑,当时国产的超声波风速风向传感器大多都这个熊样,我们也买过一些竞品做比较,大家都是半斤八两的样子,谁也别笑话谁。

这也不真全是我实力的问题,和供货商的元器件也有关系。

比如几年后,国产超声波探头厂家升级了技术,那信号徒然间就变大了,处理起来远没有当年我弄时麻烦,放大电路都少了几级,滤波更是轻松了不少,然后大家的产品跟着也就提升了一波性能。

以上大概就是每个电子工程师的日常工作了,电路设计、画PCB板、焊PCB板,调试电路,单片机编程,一整套下来工作基本就完成了,看起来简单轻松,真要做到了就能了解到其中的冷暖。

我是认为这个工种有点磨人,特别是硬件设计这块,一旦自己想要的信号调不出来,分分钟让你怀疑自己不适合干这行,所以内心敏感抗压能力弱的人慎选这一专业。

0 阅读:3

我喜欢四处溜达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