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亲自捞人,联合国发声支援,美间谍潘婉芬到底做了什么?

俊博恩 2024-10-12 16:06:33

您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会努力带来更多优质内容!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2017年4月10日,北京市国家公安局颁布、实施了一条名为《公民举报间谍行为线索奖励办法》的信息。

该办法表示,举报间谍行为、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作用者,最高可获奖50万元。

信息一经问世便引得社会各界纷纷侧目,无数人民纷纷认为,在全民国家安全日即将到来之时发布这条信息,无疑具有十分鲜明的现实指向。

难道,我国又一次出现了巨大安全隐患?

一直以来,间谍与反间谍活动,始终是世界各国之间悄无声息又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各领域的飞速发展,出入境、对外交往的人员也正逐年增多着。

这样国内人员越发鱼龙混杂的情况,很容易让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以及其他敌对势力有机可乘,对我国政治、经济等各领域进行渗透,窃取机密,造成巨大损失。

严重时或将导致我国出现内部分裂。

因此,考虑到国家发展以后,间谍的破坏行动只增不减的危机状况,近年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挖掘、打击间谍,并拥有了极为明显的成果。

不过,仅靠国家之力远远不够——真正能跟间谍们朝夕相处,最容易察觉端倪的,还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

由此可见2015年7月1日时,第12届全国人大第15次会议,将每年4月15日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良苦用心。

其实,发动群众反间谍一直都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样的防范意识也始终存在于每个热爱祖国的中国公民心中——在无数经典国产电影中,完美再现群众开展隐蔽战线斗争、帮助国家安全机关缉拿间谍的情节早已深入人心,而我国民众也一直秉持着“发现间谍、扭送机关”的正义观念,多次将间谍们扭送至司法机关。

不过,正当群众忧心是否我国当前局势陷入危机之时,也有部分网友怀疑,这条措施的颁布,是为了借机让大家重温2015年时的“华裔女商人间谍案”。

这些网友表示,或许,北京公安机关是想通过这样鼓励群众的方式,让大家回忆当时的案件的相关具体情况,将“间谍”们表现出的种种异常牢记心中。

听闻这种说法,不少网友深感认同,随即开始重新翻阅相关资料。

那么,这位女间谍究竟在中国做了些什么呢?

一、逃离越南

潘婉芬出生于越南,是一名美籍越南华裔商人,另名“桑迪·潘·吉利斯”。

据相关信息表述,她的父母都是越南当地小有名气的商人,因此生活一直较为富裕稳定、衣食无忧。

然而,这样幸福的生活却在20世纪70年代被打破——原本亲如兄弟的中、越两国关系逐渐恶化、产生间隙。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说起。

当时,曾得到我国大力帮助、在越法战争中顺利胜出的越南提出了“南北统一”,并建议将老挝、柬埔寨地区并入越南,组成一个整体。

“南北统一”的主张无可厚非,毕竟,南越与北越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只是因为八月革命以后遭到不同势力统治,这才分裂为两个政权。

但是,对于将老挝、柬埔寨地区并入越南,我国领导人表示了不同意,继而从中进行积极协调。

要知道,如果我国认可了越南这一提议,无疑是辅助越南形成在中南半岛的霸权主义,更是对老挝、柬埔寨这两个独立主权国家的不公。

怎料,这样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的拒绝却得到了越南的不满,其国家领导人胡志明更是表示“越南想要成为强国,但中国并不认同”。

自此,两国之间稳固的感情逐渐开始产生细小的裂痕。

后来,随着越南战争趋于结束、我国逐渐减少物资提供,这样的行为再一次引起了越南不满。

此时,由于越南明显倾向于依靠苏联,而当时的中国与苏联关系交恶,我国同样也开始对越南颇有微词。

就这样,伴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我国与越南的关系最终走向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源于越南政府对于中国行径的高度不满,越南当地人民也开始掀起“排华”浪潮,在越南经商多年的潘婉芬一家也不例外。

起初,潘婉芬的父母认为,这场风波很快便会平息,并没有过多在意。

怎料,随着时间流逝,除了公司业绩直线下降以外,许多暴怒的人们开始来到她们家门前进行打砸示威,严重影响了一家人的生活。

眼见继续生活下去,生命安全或将无法保证。

潘婉芬的父母当即带着女儿辗转多地、偷渡前往美国。

来到美国以后,凭借过人的经商头脑,潘婉芬的父母很快东山再起,在这里的官僚场合占据了一席之地。

然而,在美国完成大学学业、步入军工企业工作的潘婉芬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重新拾起的幸福生活竟然再次落魄。

二、成为间谍

众所周知,美国的种族歧视一直极为严重,还有部分白人对女性同样也存在偏见。

集两者于一身的潘婉芬在事业方面屡屡受挫、各种事务都会成为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原本,潘婉芬的内心还在幻想,期望同事们会在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以后,对自己刮目相看。

可即便在事业方面做出再大成就,她也依然是部门中被边缘化的人、是公司中的专职杂物的“打杂小妹”。

长此以往,这样的工作生涯让潘婉芬忍无可忍,忿忿不平地准备离开美国。

此时,一条消息闯入她的视线——美国政府正在对外公开招募具备双语优势的“特殊雇员”。

或许是仍然对机会遍地、实力强劲的美国抱有幻想,潘婉芬前往美国政府面试。

正当潘婉芬准备展现自己的傲人能力时,面试官却直接打断了她的发言,仅仅测试了一下她的双语能力后便表示面试合格。

这样草率的面试流程让潘婉芬震惊不已却又万分高兴——她终于可以在美国大展宏图了。

只是,还不等她幻想自己未来迎来光明坦途、走上人生巅峰的模样,面试官便直接将其带到了一个小房间里,告诉了她真正的工作内容。

原来,这根本不是什么普通政府雇员,而是“美国特工”。

得知美国政府希望自己前往中国成为卧底,潘婉芬的内心满是犹豫。

她并不愿意以出卖祖国来换取成功。

但随着美国政府的筹码不断加大,潘婉芬的本心开始逐渐动摇,她真的太渴望成功、太渴望得到别人认可了。

经过再三权衡,最终,潘婉芬还是选择成为了美国特工中的一员。

后来,借助美国精心捏造的身份与家世,摇身一变成为“著名海归企业家”的潘婉芬顺利混入我国商圈,开始执行美国政府交代的间谍任务。

或许是继承了父亲优秀的经商才能,她很快便凭借独到的眼光、雷厉风行的手段,在中国商界拥有了一席之地。

眼见人脉已经规整到位,潘婉芬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情报网”——她投入大量金钱,威逼利诱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为自己“卖命”,更是为他们谋取了不少福利。

得知只要提供部分情报就能获取大量财富,不少人都表示愿意跟着潘婉芬“赚大钱”,更是帮助她在政府单位当中安插了一些眼线。

有了我国政府当中的内应,潘婉芬顺利掌握了一些高级官员们不为人知的秘密,并拿着这些把柄威逼利诱对方为自己做事。

在1996年至1998年、短短两年时间里,潘婉芬便建立起了一个2万余人的巨大“情报网”,其中囊括了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士。

几乎可以说,对于潘婉芬来说,我国各项机密完全触手可得。

但这样的异常状态并未逃过我国相关机构的法眼——2015年3月,随团体访华的潘婉芬被我国相关部门扣押。

据相关新闻报道,潘婉芬被扣押一事,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5年9月3日访华时透露。

当时,美国国务院某官员表示,美国对中国“扣押潘婉芬的行为保持了高度关注”,并要求中国提供此案更为详细的情况、允许美国使馆人员“全面地、不受干扰地”与她进行联系。

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司马昭之心——想必,肯定是潘婉芬手中已经掌握了某些美国政府迫切需要的中国机密,但还未能传递情报,因此想通过这样的会面方式获得相关信息。

2016年6月,联合国工作小组曾发表报告,认为美籍商人遭到中国的“随意扣押”违背国际人权标准,应当立刻予以释放。

听闻报告以后,我国外交部人员立刻予以回应,要求联合国停止“无根据的指责”,并声明潘婉芬涉嫌危害中国国家安全,作为法治国家,我国一定会依法严格处理这类案件。

后来,同年8月30日,我国外交部人员发布公开声明,称被拘押的潘婉芬已经依据中国法律定罪“间谍”。

接下来,潘婉芬或将面临终身的牢狱生活。

参考资料:

英媒:中国起诉美籍华裔女商人 指控其从事间谍活动

解放军报:用群众的眼睛,曝光阴暗处的“鼹鼠”--理论-人民网

中国以间谍罪起诉美籍华裔女商人潘婉芬 她还在中国招募间谍——观察者网

0 阅读:101
俊博恩

俊博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