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自上任以来,迅速展示出强硬的外交政策,令全球各国对其动向充满了警惕。尤其是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外交挑战。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下,澳大利亚的立场变得更加复杂。虽然澳方政府表现出务实的态度,努力平衡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但如何在中美两国日益紧张的局势中寻求最佳定位,依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澳大利亚外长黄英贤在特朗普就职典礼后的首次媒体采访中,面临媒体的不断追问,尽管她试图避免回答敏感问题,但也无法掩饰其内心的忧虑。她表示,澳大利亚将“现实地”应对特朗普的政策转变,并专注于国家自身利益。显然,黄英贤意识到,美澳关系的传统纽带或许不再是澳大利亚外交的唯一依靠。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主导下,澳大利亚的外交策略需要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与前总理莫里森不同,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和黄英贤似乎更加明白,不能再一味依赖美澳同盟,而应从实际出发,审视全球政治的变化与风险。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天,便通过签署多项行政命令,迅速为美国重新定义了国际定位,尤其是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一举措立即在澳大利亚国内引发广泛争议。支持者认为,特朗普此举使得澳大利亚在全球能源经济中能有更多自主权,不必再受制于气候协定中的繁琐条款。而反对者则认为,特朗普的做法不仅有损全球气候治理,还可能让澳大利亚在全球环境问题上陷入孤立。
然而,黄英贤表示,尽管特朗普的行为令人担忧,澳大利亚仍将采取“现实”的态度,不会因特朗普的言辞而做出过于急功近的外交决策。事实上,澳大利亚在面对特朗普新政府时,更加注重务实的外交策略,而非依赖一味的同盟关系。黄英贤提到,澳大利亚需要根据特朗普政府的实际行动来调整外交政策,而非单纯依赖美国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协定中的立场。这一立场让澳大利亚的外交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美国逐步退出多边机制的背景下。但正如黄英贤所言,澳大利亚需保持独立性与灵活性,特别是在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后,澳大利亚如何定位自己的能源政策,成为了国内各党派激烈辩论的话题。一方面,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将促使美国更加重视国内经济和能源利益,可能会对澳大利亚的相关产业带来竞争压力;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也不可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独善其身。对于是否继续留在《巴黎协定》内,澳大利亚内部存在不同的声音,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显然并非简单的外交辞令所能应对。除了气候议题,澳大利亚最为关心的,还是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的强硬态度。特朗普曾在上任期间对澳大利亚征收钢铝关税,虽然经过一番谈判,最终获得豁免,但这一豁免令并不永久。如今,特朗普再次对澳大利亚提出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令澳方政府感到压力山大。
黄英贤在美国访问期间多次强调,澳大利亚对美国的进口远大于出口,澳大利亚对美国市场的贡献不容小觑。然而,尽管表露出积极的态度,她并未从美国方面得到任何明确的保证。显然,澳大利亚仍需在特朗普的强硬关税政策下寻求新的外交突破。对于澳大利亚来说,最令人担忧的,莫过于特朗普政策带来的中美博弈风险。作为美国的盟友,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离不开美国的支持,但在经济领域却深受中国的影响。澳大利亚的经济利益与中国紧密相连,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和农产品出口方面。然而,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态度,可能会使澳大利亚成为中美贸易战的受害者。澳大利亚金融界分析认为,如果中国受到严重贸易打击,澳大利亚也难以置身事外。面对这种局面,澳大利亚可能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避免在中美之间成为“夹心饼干”。
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无疑给全球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澳大利亚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外交考验。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澳大利亚政府在努力维护美澳关系的同时,也需在中美博弈中寻找到最合适的定位。未来,澳大利亚是否能在强硬的特朗普政府下保持战略自主,将成为全球政治舞台上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