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距离地球160万公里拍摄的地球照,大家有见过这样的地球吗?

星空承载梦想 2024-12-03 10:04:20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地球是一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等,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现在人类已经对地球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当时太阳系内部充斥着大量气体和尘埃颗粒,相互作用形成了围绕恒星旋转的星云盘,离心力较小,距离太阳较近的气体物质在盘中心逐渐聚集,在作用于该气体物质的引力下形成了原行星核心,同时随着行星核心不断增长,围绕其运动的星际尘埃也被带入了行星核心周围,在行星核心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物质,形成了地球的基本体积,以及大约千分之一的太阳系质量的气体和尘埃。

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核、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和地壳,根据地球的地震和重力探测结果,我们能够了解在地球内部,铁和镍等重元素集中在地核中,而硅等轻元素则主要分布在地壳和上地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表面由于受到太阳的辐射和强烈的化学反应影响,逐渐形成了大气层,其中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大气层的形成为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化提供了条件。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球表面不断发生变化,在板块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壳分裂和重组,形成了山川和海洋。这一漫长的历程,最终铸就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地球。在地球诞生40亿年左右,在地球表面,水和地表分子交叉反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物,为生命诞生提供了基础。

在大约35亿年前,最早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等微生物出现。早期以原核生物蓝菌为主导,构建了最初的生态系统,后因环境因素变化,约19-20亿年前,真核生物开始兴起,约6亿年前元古宙晚期震旦纪,出现多细胞群集植物化石;约5.7亿-5.5亿年前晚前寒武纪,出现最早的多细胞动物化石。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使生物个体结构与功能更复杂,生态系统也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类是由陆地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现在人类已经站到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而且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当人类走出地球之后,人类看到了完整的地球样貌,和浩瀚的宇宙相比起来,地球就像是一颗蓝色的玻璃珠一样,显得非常孤傲。

下面这张图片是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60万公里的地方拍摄的,大家有见过这样的地球吗?它犹如一颗弹珠悬浮在漆黑的太空中。看到这里,可能有很多人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太空是漆黑的?从光线传播角度来说,在地球上我们能够看到的白天是亮的,是因为大气层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而太空几乎是真空环境,没有足够的物质来散射光线,光线都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当没有光线直径进入我们眼睛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黑的,从恒星的分布和光强度来说,虽然宇宙中有无数恒星,但是宇宙空间实在是太大了,恒星发出的光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并且很多恒星发出的光还没有传播到我们这里,就被星际尘埃等吸收或者散射掉了一部分,所以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大部分区域没有足够的光照亮,看起来就是漆黑的。

对于我们来说,地球是非常大的,因为在我们所有人都生活在地球上,而且地球上还生活着各种其它的生物,没有想到我们一直认为非常广阔的地球,在宇宙中竟然如此渺小,而且这仅仅是距离地球160万公里的时候拍摄的,曾经旅行者1号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的地方拍摄了一张太阳系的全家福,很多科学家看到都沉默了。旅行者一号是NASA于1977年9月5日发射的一艘宇宙探测器,它的发射时机选择是基于一个罕见的天体排列现象,也就是太阳系中的四大气态巨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出现在太阳的同一侧较小的角度范围之内,这样的排列非常有利于进行一次行星探测之旅。这种天体排列现象大约每175年才会出现一次。这种有利的排列,为旅行者一号和旅行者二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探测契机。这次排列使得探测器能够利用行星引力助推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探测多个行星。

利用这种技术,旅行者一号能够利用接近行星时所受到的引力加速提高自身速度,从而减少探测时间并且节省燃料,在这种情况下,飞向海王星只需要12年,这也是为什么科学家选择在当时发射的原因,旅行者1号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和地球联系,是因为它携带了一种叫做“钚-238”的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这种电池能够持续提供电力,使旅行者一号能够发送信号回地球。此外,旅行者一号还携带了一个直径 3.7 米的大型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信号。在1990年的时候,旅行者一号已经飞离地球60亿公里,向荒凉太阳系边缘前进,在它有生之年很可能不会在碰到任何一个天体,于是在为节能而永久关闭摄像头之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操控它回望太阳和八大行星,拍摄了太阳系第一张全家福。

在这张全家福上面,我们的地球是一个0.12像素的暗淡蓝点,大家能够想象0.12像素到底有多大吗?相当于在一个白纸上面,用圆珠笔轻轻地点了一下,著名的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看到这个蓝点后不由得惊叹道:再看看那个光点,它就在这里。这是家园,这是我们。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我们的欢乐与痛苦聚集在一起,数以千计的如此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和经济学说,每一个猎人与粮秣征收员,每一个英雄与懦夫,每一个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每一个国王与农夫,每一对年轻情侣,每一个母亲和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每一个德高望重的教师…都在这里——一个悬浮于阳光中的尘埃小点上生活。

这段文字给与了人类不同寻常的感受,它使我们重新认识家园,回望茫茫宇宙、星空深邃、银河无垠,只有那一个小小的点是我们现在真正拥有的一切。而且就是这样一个暗淡的蓝点,曾经还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第一次,奥陶纪大灭绝。奥陶纪的存在时间有4200万年,在4.8亿年前到4.4亿年前之间,专家根据地质勘探发现,奥陶纪是有史以来海侵最严重的时期,那个时候的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三四百米之多,那个时候虽然陆地上还没有任何的动植物,但是海洋内却另一番景象,无脊椎动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甚至还出现了淡水植物。这次生物大灭绝可能和伽玛射线暴有关系,导致当时地球上百分之85的生物都灭绝了。

第二次,泥盆纪大灭绝。泥盆纪存在时间大约有5000万年,植物首次在陆地上大面积扎根繁衍,同时还出现了昆虫。在3.77亿年前,近300亿立方千米的岩浆从西伯利亚地区的海床上喷薄而出,高温、酸雨、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导致数以万计的生物死亡。第三次,二叠纪大灭绝。二叠纪在距今2.99亿年前到2.50亿年前之间,专家称这是重要的成煤时期。关于它的大灭绝,现在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因为大陆漂移和其受其影响全球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二叠纪生物的死亡比重高达98%,被称为“最严重的一次生物大灭绝”。第四次,三叠纪大灭绝。关于这次灭绝事件,目前科学家还不能给出准确结论,但是有的专家提出,可能与全球气温骤降或者陨石撞击有关。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就是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当时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百分之90的生物都灭绝了,恐龙就是在这次生物大灭绝中消失的,要知道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1.6亿年,如果不是这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恐龙到现在还活着,人类就是在恐龙灭绝以后才诞生的,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类对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威胁越来越明显,而且在2022年9月的时候,人类实施了一次保护地球的实验,撞击了一颗小行星,看看是否可以改变它的轨道,从而阻止地球今后被碰撞的威胁。这次的实验便是人类第一次主动撞击小行星的实验-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而为了探测撞击后对小行星的影响,2024年10月7日一个被命名为赫拉号的探测器发射升空。

我们刚开始看的这张照片便是由赫拉号探测器拍摄。这张照片是赫拉号升空后第三天于2024年10月10日回望地球时拍摄。2022年9月的时候我们撞击的那个小行星是一个双星系统。撞击的目标选的是小的迪墨菲斯,它的形状像个小土豆,直径最长处大约177米,质量预估为550万吨。而撞击的航天器重约500公斤,撞击的方式是按迪墨菲斯的轨道以每秒大概6.6公里的速度迎面撞击。撞击预估可产生11千兆焦耳的能量,这相当于3吨TNT炸药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撞击时的场面非常激烈,地面以及哈勃、韦伯望远镜都拍摄到了撞击时的闪光。这次撞击使的迪墨菲斯的轨道周期缩短了大概32分钟,这大大超出了之前预期73秒的预测值。

这次测试对于人类来说意义重大,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让人类首次在行星防御背景下,验证改变小行星轨道的技术可行性,这能够帮助科学家深入理解小行星的物理性质,如通过撞击来分析小行星的内部结构、成分,在行星防御方面,小行星撞击地球会造成巨大灾难,DART任务的成功证明了人类能够通过主动手段干预小行星轨道,降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潜在威胁,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人类文明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除了地球之外,还需要移民到其它的星球,因为地球不可能成为人类永远的家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随着人类不断的开采,地球上的资源会变得越来越少,等到地球资源快枯竭的时候,人类就必须移民到其它星球,首先火星是人类移民的首先行星。

火星距离地球比较近,而且在太阳系中,环境相比于其他行星来说是很不错的,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再过几十年我们或许能够移民到火星上面,只不过现在火星环境还不适合人类居住,如果未来人类能够改变火星的环境,那么人类移民火星也是非常容易的,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只要我们能够不断地努力下去,人类的科技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到时候我们移民到其他星球就容易多了,小编希望人类能够早日移民到火星上面。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4 阅读:1714
星空承载梦想

星空承载梦想

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