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款顶级大模型加入,每经“136计划”带来了哪些新鲜体验?

科技创新前沿 2025-02-20 23:49:11

在一个投资者交流群里,一位张先生发了这样一句话:“每天看那么多股票信息,谁能告诉我哪条才是真有用的?

”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意思的是,短短几分钟后,一位朋友甩了一个截图,里面展示了一条关于某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结果。

这位朋友轻描淡写地说:“我用‘一三六计划’的问公司功能,让AI直接告诉我答案。

”群里的投资者们瞬间炸开了锅,各种问题接踵而来:“什么计划?

”“AI还能分析股市?

”“靠谱吗?

”看似散乱的问题背后,其实折射出大多数人面临的共同困惑: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快速抓住重点?

答案可能就在“136计划”中。

在传统印象中,新闻平台是一个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但每日经济新闻为何突然决定引入六个大模型,将自己从一个新闻平台转型为AI平台?

这个“136计划”乍一听名字很神秘,其实背后有个简单的逻辑:1,指的是“自由问”功能,可以任意输入想问的问题;3,代表的是围绕财经领域特别研发的“问公司”“问投资”“问基金”三大功能;6,则是参与构建平台的六款国内顶级AI大模型。

通俗点说,“136计划”让每日经济新闻不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更能根据数据和模型帮你分析“为什么”和“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比如,想知道某公司的经营是否稳健,以前可能需要读者翻阅大量财报,还要自己理解数据间的逻辑。

现在,通过“问公司”功能,你只需输入公司的名字,AI模型就会基于财务健康、行业趋势等维度给出分析结果,让复杂问题变得一目了然。

这就是“136计划”背后的价值所在。

六款大模型让这个平台如同一个“大脑矩阵”。

每一个模型都有自己的强项,比如DeepSeek在信息整合上表现优秀,而文心一言擅长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

不管你问的是什么,从“生活中的冷知识”到“股票、基金市场的热动态”,都能得到一个权威、及时的回复。

其中“自由问”功能尤其受欢迎,吸引了不少用户。

比方说,王女士在使用“自由问”时,输入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哪些智能硬件股票值得关注?

”模型不仅给出了相关股票的清单,还结合市场动向进行了排序分析。

很多尝试过这个功能的用户普遍表示,最大的亮点是覆盖范围够广,答复又贴近日常语言,没有让人觉得高深莫测。

当然,对那些更专注于财经领域的用户来说,“问公司”“问投资”和“问基金”才是“136计划”的核心功能。

先说说“问公司”。

目前市场上A股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找到相关信息并理清逻辑往往是一件头疼的事。

通过“问公司”,你可以输入公司名称或股票代码,AI会基于十大核心维度(比如大股东背景、财务数据、高管变动等)为你整理好所有信息。

如果你对近期某家明星公司的市场表现感兴趣,它甚至可以整理出大股东的持仓变化,让你了解背后的投资风向。

再来看看“问投资”。

很多投资者买股票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现在进场时机合适吗?

”“这只股票还能涨多久?

”类似这样的问题,也许没人能给出绝对正确的答案,但AI可以为你提供详尽的数据支撑,比如资金流向、技术指标分析,甚至连持仓机构的变化趋势都能一并给出,从而帮你更稳妥地做决策。

至于“问基金”,它的重点则在于帮助用户作出理性的基金投资选择。

选基金不同于选股票,它不仅涉及基金本身的收益率,还需要考量管理费、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等因素。

如果对某只基金一时判断不清,那么输入名称后,AI会将基金的八大关键指标一一列出,助你快速掌握要点。

“六个大模型齐上阵”的做法在行业内并不多见。

但每日经济新闻显然有着更深远的想法。

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提供一个“好用的工具”,而是希望通过这些大模型的深度整合,赋能整个财经媒体行业。

从内容采编到信息生产,再到用户需求的精准分析,这个平台逐步搭建了一个新的“智能财经生态圈”。

未来,不光在财经领域,包括日常生活、科技、教育等多元主题,也可能成为大模型平台的横向延伸方向。

当你看到屏幕上AI正和你对话,同时为你快速处理问题时,有没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我们一直想要的,是一种“不用学术、不用复杂操作、不用漫无目的找资料”的新工具。

通过“136计划”,这六款模型做了一件事——缩短了我们和信息之间的距离。

这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世界、把握未来。

下次投资时不妨试试,用简单的问题问出思考的深度,说不定你会发现,原来AI离我们如此之近,也如此有用。

0 阅读:0
科技创新前沿

科技创新前沿

科技前沿动态,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