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京东一纸公告震动行业:自2025年3月1日起,京东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继给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后,京东成为首个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平台。
此举看似是企业福利升级,实则撕开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用工伤疤”,更向全社会抛出一个尖锐问题:
数百万骑手的权益保障,为何总被平台经济“选择性遗忘”?
京东的“阳谋”京东此次高调宣布社保计划,与其说是“良心发现”,不如说是对行业规则的精准狙击。
资料显示,京东外卖自布局39城以来,已通过“免佣金”“低抽成”等策略争夺商家资源,而此次瞄准骑手福利,直击竞争对手的用工模式软肋。
对比美团骑手高居不下的离职率,京东以“五险一金+带薪休假+晋升通道”的组合拳,试图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但这一“阳谋”也面临现实挑战:外卖业务本就利润率低,社保成本或将加剧亏损压力。
参考京东快递员社保全覆盖的经验,其通过“直营模式”优化管理效率,或许为外卖业务提供了可行性模板。若京东能借此稳定运力、提升服务质量,或将改写“烧钱换市场”的行业逻辑。
骑手权益“罗生门”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此次政策落地前,曾陷入“6800元底薪招聘骑手”的舆论漩涡。
有骑手爆料称实际待遇与宣传不符,暴露平台经济中“直营与外包”“全职与兼职”的权责模糊地带。
这种争议恰恰折射出行业痼疾:骑手群体长期游走于“新型农民工”身份边缘,既无劳动合同兜底,又缺乏社会保障托举。
据不完全统计,外卖平台超80%骑手为劳务外包或众包模式,平台通过“去劳动关系化”规避用工成本。这种“算法至上,人命次之”的规则,导致骑手交通事故频发、职业病高企,却难获工伤赔偿。
京东的社保新政,虽仅覆盖全职骑手,却首次将“平台与骑手的劳动关系”摆上台面,为行业树立了参照系。
社保不是终点京东的破局之举值得掌声,但若仅止步于此,则可能沦为一场“道德秀”。企业单方面承担社保成本,恐难持续;唯有政策完善与行业协同,才能根治顽疾。
一方面,现行《社会保险法》对灵活用工保障存在盲区,需推动“工伤保险单险种参保”“社保跨平台累计”等制度创新;另一方面,平台需摒弃“零和博弈”思维——若所有企业均将骑手权益视为成本而非投资,行业终将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京东为骑手缴社保,撕开了平台经济的“遮羞布”:当企业将“准时率”“差评数”作为考核铁律时,是否也该把“人的价值”写入KPI?
这场社保改革,与其说是京东的“独角戏”,不如看作整个行业价值重构的起点。
正如网友所言:“平台大战就像追剧,你以为男主是算法和资本,其实主角应该是每一个在路上奔波的人。”
唯有当骑手的权益保障从“例外”变成“惯例”,平台经济才能真正称得上“现代文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