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场演唱会让娱乐圈变得沉默,几乎没有媒体报道,但水花却一点也不小!
粉丝就不说了,就连黄牛都没忍住,这次也给自己留了一张票,台上台下几乎都哭惨了。
但不得不说,刀郎还是牛的,三个小时的演唱会没有嘉宾,没有伴舞,就一个人站在台上给他的歌迷们安安静静的唱歌。
本来以为这场演唱会到这里已经足够感人了,直到纽约时报报道了刀郎,才发现这场演唱会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刀郎大变样
刀郎在成都开线下演唱会了?
这是很多刀郎粉丝们的想法,他们都以为是上次的线上演唱会。
其实是因为刀郎的粉丝现在都已经成家立业,步入中年了,很少会有人关注娱乐圈的事,再加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主流媒体报道,所以很多粉丝都是不知道的。
但这并没有耽误卖票的速度,上线一分钟,全线售罄,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当初刀郎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强势出圈,在那个神仙打架的时代,这个所谓的“草根歌手”突破重围,一瞬间就成了大家的“眼中钉,肉中刺”。
该怎么形容那个时候刀郎的火爆程度呢,可以这么说,在那个时候几乎在每条街上,你都能听到刀郎的歌,甚至十个车里有8个车放的都是刀郎的歌。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负面新闻”和同行的打压。
相信前段时间刀郎的一首《罗刹海市》,大家应该也把那英、汪峰他们之间的恩怨了解的很清楚了。
但其实远不止他们几位,只不过他们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大一些罢了。
2007年,以谷建芬为首的几位知名老音乐家,在北京举行了一场有关“抵制网络恶俗歌曲之风”的会议。
重点提到了刀郎那首火遍大江南北的《冲动的惩罚》,话里话外都是再说这首歌曲不咋地。
在这些所谓“正规学院派”的各种输出之下,刀郎的音乐生涯似乎已经没有希望了。
而巧的是刀郎又是一个不会说话,只会做音乐的“笨蛋”,所以一时间各种新闻层出不穷。
这种压力过载的生活,让刀郎疲惫不堪,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让他觉得很想逃避,想远离这样的生活。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刀郎默默的隐退了。
直到最近几年,刀郎开始玩自媒体,创建了自己的账号,这个时候以为早就没热度的刀郎,再一次给内娱的各位“独立音乐人”狠狠上了一课。
莫欺少年穷!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四个月,120天,6302.8万点赞,1842.2万粉丝。
这就是刀郎的影响力,一个有才华音乐人的魅力。
刀郎并没有因为这波大流量就飘飘然,而是选择把自己的音乐推给更多歌迷听,于是他分享音乐,开线上演唱会。
但没过多久,刀郎却突然宣布自己可能要停更了,或许一年,或许两年,时间不定。
原因也很简单,他要做音乐,做专辑,他需要时间去思考,去采风,他不想自己的音乐是没有内容的。
很多网友都说,这才是没有被利益裹挟的,最纯粹的音乐人,所以才会在听到他音乐作品的时候很舒服。
可能就是这样的原因加持,所以这次刀郎在成都的演唱会,才会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就坐满全场,才会让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本以为,这种刀郎嘴里所说的“自由生活”,他会过得很舒心。
但当看到刀郎出现以后的样子,第一次觉得其实这么多年坚持下来真的蛮辛苦的。
以前的刀郎,是一个不管什么场合都带着帽子,笑的很爽朗的小伙子,这次演唱会一出场,才发现刀郎已经变成了一个光头,还有胡子的中年男人了。
虽然是已经步入中年了,但实力依旧是在线的。
整场演唱会一共三个多小时,刀郎一共唱了39首歌曲,没有“高科技”,没有嘉宾,没有伴舞。
而且,在这场演唱会中,出现了很多中国传统的乐器,二胡、唢呐、马头琴、笛子、琵琶等等,全给你来了一遍。
主打一个让“那些人”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演唱会!
也因为这个音乐会,让纽约时报都忍不住发了头版头条说,刀郎才是真正的中国音乐家。
除了纽约时报,最能证明这场演唱会是否合格的就是台下粉丝们的反应了。
看别人的演唱会是费钱,看刀郎的演唱会是费“泪”,眼泪的泪,就连刀郎都忍不住在台上痛哭不止。
最想哭的时候,应该就是刀郎在台上哭的唱不下去,台下这位奶奶也不停的拿着纸擦眼泪开始。
这个奶奶从2004年就已经开始看刀郎的演出,当时奶奶的头发还没黑,刀郎也是一个小伙子。
到今年正好20年,奶奶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刀郎也变成了中年大叔,可以说这个奶奶看到了刀郎最难的20年。
哭的不止阿姨一个人,哭的也不只是刀郎,更多的遗憾,青春,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释然。
“2002年的最后一场雪,来的比以往来的更晚一会。”
这是让刀郎爆火的一首歌,歌词似乎也和刀郎的经历不谋而合,不管是什么,都只是来的更晚一些,但终究回来。
这一场没伴舞,没宣传,没嘉宾的演唱会,成功让华语乐坛“倒退”二十年,回到初次听到200年第一场雪的那年。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句话放在刀郎身上格外的合适。
被“抛弃”了半个世纪的刀郎,终于在成都这晚成功翻身,让所有人知道天才永远不会被埋没!
没一个评论,限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