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毛姐14岁送解放军渡江,1951年受邀去北京,毛主席亲自为她改名

大国知史 2025-01-07 10:45:51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爱国英雄的身影,而今天所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位英勇的女战士,马毛姐。

她在年仅14岁的年纪,就有着超乎常人的觉悟,不顾个人安危参加了渡江突击队,为渡江战役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51年,这位年轻的一等功臣,凭借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获得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毛主席亲自为她取名,寓意着新中国对英雄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

那么在她的身上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贫苦渔家女

不似辉煌的后半生,马毛姐的童年经历充满了艰辛和苦难,她原名“马三姐”,出生在1935年。

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期,时局动荡,民不聊生。

再加上家境贫穷,人口众多,拥有的所有家当除了两间低矮的茅草屋和屋后的几亩薄田,就只剩下一艘用来捕鱼的小木船。

因此年幼的马毛姐和剩下的七个兄弟姐妹一样,早早就开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时不时跟着父母兄弟一起外出打鱼,并且在八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划船和织网。

可尽管马毛姐已经长大了,但她一直没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

这背后除了父母没有文化的原因之外,还受到了旧社会普遍的重男轻女思想影响。

后来因为她在家中排行老三,才有了“马三姐”这一称呼。

不过虽然日子艰难,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对未来马毛姐还是有所期待。

可没想到的是,意外总是比明天先到,在马毛姐12岁这年。

她的父亲被抓去当了壮丁,母亲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将马毛姐送到一户人家当童养媳,用换来的几袋大米将父亲赎了回来。

马毛姐

这在当时,尤其是农村地区,其实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

很多穷苦人家都会选择将自己年幼的女儿送到富裕的人家抚养,以此来换得一些食物和钱财。

但同时这一习俗也对女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被送出去的童养媳往往被视作是夫家的财产。

她们的人身自由会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自由选择婚姻,也不能随意离开夫家。

并且她们通常都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比如说洗衣、做饭等等,生活极为辛苦。

而马毛姐也是如此,从踏入夫家的第一天开始。

她就没有停下过劳作,不仅每天得天不亮起床干活,还得照顾全家人的饮食起居,时不时还会受到夫家人的打骂。

有一次,马毛姐在干活的时候,由于垫脚的凳子倒了,她一头撞到了锅台角上,额头上流血不止。

可即便如此,夫家人也没有让她休息的意思。

自此之后,马毛姐的额头上就留下了一块伤疤,同时她的心里也留下了一块无法抹去的疤痕。

直到1948年,解放军的到来,让一切发生了改变。

随着国民党的节节败退,战争逐渐进入尾声,马毛姐的家乡无为县也在此时被成功解放。

而解放军的到来不仅帮助当地百姓摆脱了地主和国民党的剥削和压迫,还为他们带来了新生活的希望。

而马毛姐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终于结束了她痛苦的童养媳生活,重新回到了父母身边。

对此感到无比喜悦的同时,看着从家门前经过的解放军队伍,马毛姐也在心头升起了浓浓的感激之情。

她深知要是没有面前这支队伍的出现,自己不知道还要过多久才能重获自由。

而在敬佩之余,马毛姐也在心中暗暗发誓,终有一天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报答解放军的“救命之恩”。

不过她没想到的是,机会会来的如此之快。

渡江小英雄

马毛姐重获新生的这一年,同时也是国内形势进入无比重要的关键时刻。

此时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经陷入了严重困境,国共两党的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国际上,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依然如初,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国民党政府的支持却在逐渐减弱。

就在1949年初,我党为了能让数万北平人民免遭战火侵袭,特意举行了和平谈判。

然而在谈判过程中,国民党政府死性不改,缺乏诚意,企图以谈判为名,拖延时间,争取美援,为内战做准备。

但好在解放军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已经在不断发展壮大,得到了显著发展,具备了发起战略决战的条件。

当时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南地区设立了多个防线,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其中,以汤恩伯和白崇禧为主力的两个集团军,分别防守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

另一边,我党为了能够实现全国解放,决定发起渡江战役,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在1949年2月开始做起了战役准备,进行相关的兵力部署和战术训练。

同时经过广泛的动员宣传,苏北人民也对此表示了积极响应,而马毛姐就是其中一员。

马毛姐

虽然当时她的年纪只有十四岁,但却有着坚定的意志和超常的觉悟。

在和哥哥一起参加完支前动员会后,马毛姐就参与到了积极宣传和广泛动员工作中来。

不仅为我军提供了紧缺的船只,还给解放军筹备到了充足的粮食,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但在报名渡江突击队时,她却遇到了麻烦,最初解放军战士担心她年纪小、身体弱,并没有同意让她登船。

可是马毛姐却对此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倔强,表示自己绝不会拖后腿,多次找解放军战士沟通,最终终于成功上船。

而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马毛姐的表现也让同行的战士们刮目相看。

其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先后六次横渡长江,足足将三批近百位解放军战士全部成功送到了长江南岸。

期间马毛姐的右臂不幸中弹,但她却没有因此停下过手上动作,依然咬牙坚持,不顾伤痛继续掌舵。

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她圆满完成了渡江战役中的任务。

除此之外,马毛姐还曾帮助过我军摧毁过敌人的军事部署。

在她的带领下,解放军得以在复杂的地形中成功探查到国民党队伍所在,并成功炸掉了对方碉堡,为后续部队的顺利登岸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毛姐在渡江战役中的勇敢行为,极大地鼓舞了其他船工和支前群众的士气,激励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全力支援解放军渡江,起到了良好的精神榜样带头作用。

也正是因为她的杰出表现,马毛姐在战后被接连授予了“一等渡江功臣”和“支前模范”的称号。

并成为了此次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支前模范。

她的事迹也在部队和民众中广为传颂,后来还得到了毛主席等人的接见。

为党为国家的一生

1951年9月,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两周年的到来,中央经过商量决定,将举办国庆观礼活动,于10月1日上午在天安门举行盛大的阅兵典礼和庆祝游行。

为此政府还特意安排人手在天安门前和广场进行了各项修整。

包括迁移华表、修筑汉白玉栏杆、建设可以容纳六千人的看台等等,可见对该活动的重视。

而马毛姐作为渡江英雄代表,也受邀赶赴北京,亲自参加了这次国庆观礼活动,当时她只有16岁。

期间马毛姐见证了庄严肃穆的开幕式,看到了整齐一致的阅兵队伍,感受到新中国焕发出的勃勃生机,心中是无比的澎拜。

之后毛主席在怀仁堂接见了各省参加国庆庆典的代表,马毛姐作为安徽代表团的一员,也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并且作为渡江战役的英雄代表,她还获得了向毛主席敬酒的资格。

在饭桌上,毛主席亲切地询问了马毛姐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

在得知她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之后,便提议能否用他的姓氏“毛”为她取名,称作“马毛姐”。

这一行为不仅是对马毛姐个人身份的认同,也是毛主席对这位年幼英雄的关怀和尊重。

让马毛姐感受到了面前这位国家领导人的温暖和重视,所以她欣然接受了自己的新名字,并感到十分自豪。

在这次中南海旅程之后,马毛姐谨记毛主席的教诲,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到家乡后努力学习,不断精进自我。

1957年,马毛姐中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合肥麻纺厂担任车间主任一职。

此后又接连在针织厂、被服厂等多个地方工作,职务横跨多个方面。

直到1976年,马毛姐被调往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担任副经理,但无处身处何处,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始终都没有变化。

这些年来,马毛姐在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无私奉献。

即使是在退休之后,马毛姐也没有想要休息,而是给自己安排了一项新工作,那就是做一名义务宣传党红色故事的宣传员。

据悉,马毛姐迄今为止已经义务作了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三百多次,在安徽省的各大机关、学校或者工厂等地区,经常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即使有时周围的亲朋好友劝她休息一会儿,她也常常是一笑了之。

只因为马毛姐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革命先辈的故事和精神传播出去,从而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艰苦奋斗,推动国家发展。

此外马毛姐还参与了多部关于渡江战役的纪录片制作,为很多电影制片厂、电视台等媒体提供了有效的录音和录像。

期间讲述了渡江战役的历史和她个人的经历,为保存与传承这段历史做出了杰出贡献。

而因为其卓越的贡献和英勇事迹,马毛姐也被授予了多项荣誉。

比如在2021年6月29日,她荣获了中共中央所颁发的“七一勋章”,这是对其在解放战争期间和之后工作中杰出贡献的认可。

从马毛姐的蜕变经历,可以看到那个特殊时期人民的普遍缩影。

从贫苦的渔家女到渡江英雄,马毛姐向世人展现了她的英勇无畏和爱国情怀,是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

0 阅读:10
大国知史

大国知史

世界万花筒,五彩斑斓任你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