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我在海岸边目睹了一株形态异乎寻常的“牙刷树”。当时我感到困惑,因为通常树木都是从主干分枝,向四周扩散生长,而这株树木为何是横向伸展呢?后来,我从当地居民那里得知了原因:
这片海域的风力异常强劲,普通形态的树木在这里生长,由于它们较大的受风面积,与强风形成对抗,很快就会被连根拔起。唯独这种顺应风向生长的树木,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存活下来。因此,它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听到这些,我豁然开朗:顺应而非对抗,原来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过去我总是认为,只有强硬才能让人生活得更好。然而,我未曾意识到,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恰恰体现在不与事物硬碰硬的态度上。
01面对非议,无需争辩书中有云:“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遭遇各种非议。
试图反驳、辩解或争论,往往只会导致自我消耗,使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保持沉默,不予理会,不作解释,即便外界议论纷纷,也无法干扰你的内心平静。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也曾遭受过不少非议。
在拍摄电影时,有人嘲笑他“三脚猫功夫”;而在制作美食节目时,又有人批评他“滥竽充数”。
面对这些非议,蔡澜始终让它们停留在耳边,而不让它们触及心灵。
他继续专注于写作、旅行,品尝各地美食,生活得自在而随性。
有次网友向他提问,如何看待他人的负面评论?
蔡澜仅以四个字回应——“不理没事”。
实际上,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若因这些短暂的争议,而耗费精力去辩解或解释,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黄永玉也曾长期受到画家范曾的诋毁。
范曾批评黄永玉的画作“崇洋媚外”,嘲笑他为二三流画家。
甚至在自己的画作中,将黄永玉描绘成一条被洋人牵着的狗。
然而,黄永玉从未对此作出回应,他依旧坚持绘画、阅读,欣赏山水,仿佛从未听到过这些刺耳的声音。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言论逐渐消散,而人们对黄永玉的喜爱并未因此减少。
南怀瑾先生曾言:
“人生在世,被人批评并非不可承受之事。若对他人言论过于认真,那么生命将难以维系。”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可能被误解,任何决定都可能受到质疑。
与其陷入是非之中,被他人的非议左右自己的行为,不如任由他人评说,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不纠缠于是非,才能获得真正的自在。
当你选择不争不辩时,周围的喧嚣将远离你,你将不再被世俗所扰,真正享受悠然自得的生活。
02面对孤独,无需对抗孤独是生命的底色,每个人都是奔走世间的独行客,然而,许多人尽管行走于世间,却对孤独心怀畏惧,不愿与之和平共处。为了抵御孤独,他们努力融入人群,渴望得到理解与认同。为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他们不惜费力经营各种人际关系,哪怕委屈自己也要迎合他人。然而,当他们真正置身于人群之中时,却会发现内心的孤独感依然强烈且无法忽视。
相比之下,那些内心真正强大的人从不与孤独为敌,反而能在独处中找到生命的和谐。我国著名的绘本画家蔡皋便是其中之一。尽管她也时常面临孤独,但她欣然接受,从不感到无人相伴的孤独。她在自家屋顶上修建了一个花园,在独处的时刻,她静坐于花园之中,摊开画本,勾勒出那些美丽的景色。世间万物在她的笔下流淌,她在孤独中绘画、聆听风声、品茶、闲坐,精神愈发自足而丰盈。她曾在书中分享过对独处的理解:“独处的时光是一种孕育的时光。种子发芽,心中开出一朵花,这是寂静中的美。”这正应了那句话:“独处亦有清欢事,未必人生尽相知。”
一个内心丰盈、不与孤独为敌的人,身上不会有孤独的自怜,只会拥有独来独往的自得。可以说,生命的丰盛,始于享受孤独。在未来的日子里,尝试放弃从人群中寻求满足感,接受孤独作为生命的常态。在沉默的时光里,活成自己的灵魂伴侣,将岁月酿成清酒,将孤独熬成温柔。
03面对挫折,无需对抗易中天在武汉大学执教期间,以其犀利的授课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每堂课都座无虚席。因此,他入职不到一年便从讲师晋升为副主任。然而,他的迅速晋升也招致了同事们的不满和排挤。在分配宿舍时,他得到的是最破旧的房间;尽管他的课程广受好评,却始终未能评上教授职称。那段时间,他甚至因经济困难而戒掉了吸烟的习惯。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他利用业余时间拼命撰写书稿。
易中天曾试图抗争,但并未改变他的处境,反而差点导致他的课程被取消。在这种情况下,他选择不再与外界对抗,而是转向内心修炼,提升自我。他不再纠结于职称,而是致力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高授课技巧;在经济拮据买不起烟时,他劝自己这正好是一个戒烟的机会。在那段艰难时期,他阅读了大量书籍,并创作了《帝国惆怅》、《艺术人类学》等作品。随着声望的提升,他获得了在百家讲坛演讲的机会,这也为他后来的成名奠定了基础。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各种挫折和不如意。但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因此而不断内耗、自怨自艾。正如作家辛迪·芬奇所言:“我会允许一切自然发生,并将之视为生命的风景。”既然现实无法改变,持续的抵抗只会让我们在绝望中迷失方向。只有接纳并允许所有事情的发生,生活才能逐渐演变成我们所期望的样子。
04面对命运,无需对抗杨绛曾提及“晕船法则”:
它描述了乘船时的一个现象——若人们试图僵硬地抵抗船身的摇晃,反而会感到更加晕眩;
然而,当人们学会放松身体,随船身自然摆动时,晕船的症状便会迅速减轻。
人生恰似海上航行,我们时常遭遇风高浪急的挑战。
若我们用力挣扎,只会使本已艰难的处境更加恶化。
不如顺应自然,让命运的风将我们带向何方,就在那里安顿下来。
在北宋时期,一位青年怀揣梦想,立志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名留青史。
然而,经过十五年的四次尝试,他屡试不中。
这些失败的经历促使他反思过去。
最终,他领悟到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的道理。
于是,他不再固执于科举之路,而是转而发挥自己的才华,开始在民间创作词曲。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深入市井,创作了无数词调,最终成为北宋词坛的巨匠。
这位词人,正是婉约派大师柳永。
柳永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对抗,而在于接纳和顺应。
毕竟,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控制的,如生命的开始、命运的波动。
我们同样无法决定许多事物,比如人间的离合、世事的变幻。
尽我们所能,听从天命,并接受一切发生的事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命运和解,清醒而坚定地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05面对岁月,无需对抗岁月如梭,时光匆匆,我们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却常常在岁月的长河中迷失方向。面对岁月的无情,许多人试图与之抗争,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延缓衰老,却往往徒劳无功。然而,真正智慧的人懂得顺应岁月的规律,以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著名作家杨绛先生便是其中的典范。她的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雨,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宁静的心。在她晚年时,面对岁月的流逝,她并没有选择与之对抗,而是坦然接受。她曾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她用一生的智慧和从容,书写了无数经典之作,成为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岁月的流逝,不仅带来了衰老,也带来了智慧和经验。我们无需惧怕岁月,更无需与之对抗。相反,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在岁月的洗礼中,我们逐渐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年轻时的容颜,而在于经历风雨后的成熟与淡定。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以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岁月的流逝。不再为逝去的青春而哀叹,不再为未来的未知而焦虑。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珍惜身边的人,用心感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岁月的洗礼中,活出真正的自我,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写在最后:在面对挫折和诽谤时,如果我们单凭个人力量去抵抗,往往只会遭受更严重的伤害。相反,如果我们让事情自然地发生,不进行无谓的抵抗或硬碰硬,而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所有的经历,那么所有不愉快的人和事都将转化为我们人生旅途中独特的成长机会,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明智。无论我们处于何种境地,愿我们都能学会不与之对抗,而是允许一切顺其自然,成为一个既柔软又强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