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及时远离,这6种人格类型

赋鲸创作营 2024-09-14 11:03:25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与之交往,你往往会无端感到沮丧和挫败。我们姑且将这类人称为“有毒之人”。

人生宛如一曲关系的交响乐,有的人会助你一臂之力,而有的人则可能使你沉沦。

若一个人不加选择地对待人际关系,他很容易就会陷入困境。

这里有5种具有黑暗特质的人格类型,若你不幸遇到,请尽量避开他们。

01藤蔓型人格

在西南的深山之中,矗立着一棵黄檀古树,其冠幅近十米,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当地人将其奉为神树,虔诚地烧香拜祭。

某日,一只鸟儿不经意间带来了一粒藤蔓种子,它恰好落在了黄檀树的脚下。不久,藤蔓便生根发芽,紧紧地缠绕着树干,肆无忌惮地向上攀爬。

不出半年,那棵曾经充满活力的古树便迅速枯萎。经过专家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藤蔓通过抢夺养分,阻断了古树的营养输送,导致其最终枯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不乏类似藤蔓的人。一旦你靠近他们,他们就会不断地吸取你的能量。

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是相互流动的,彼此间的影响深远。若你允许自己成为他人的能量源,实际上就是在默许他人破坏你的生活。

心理学博士亨利·克劳德曾接待过一位漫画师咨询者。这位漫画师在旧金山经营着一个五人工作室,小有名气。他那清新的画风曾吸引众多粉丝。

然而,就在工作室蒸蒸日上之际,由于漫画更新的延迟,他们遭遇了诸多批评。而更新延迟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工作室吸纳了一位新人。

这位新人毕业于顶尖艺术院校,拥有扎实的漫画基本功和多方面的才能,但他的抱怨却没完没了。他批评漫画情节不够严谨,埋怨绘画技巧缺乏立体感。私下里,他甚至抱怨上司给的薪水太少,对同事的水平也颇有微词。

在他的消极影响下,整个团队的创作热情逐渐消退,工作室氛围变得压抑。连载中的漫画也因此一再延误。

漫画师因此向克劳德寻求建议。克劳德建议他:新人虽然能力出众,但其负能量过于沉重,给团队带来了窒息感。唯有辞退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漫画师听从了克劳德的建议,迅速解雇了新人。果不其然,工作室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正如俞敏洪所言:“千万不要与像藤蔓一样的人打交道,他们最终会将你缠绕至死。”试图接纳并消化他人的负能量,最终只会让自己也充满怨气,变得颓废。

能量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与其反哺他人,不如将它留给自己,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02刺猬型人格

你是否曾在身边遇到过这样的人:

无论他人发表何种言论或采取何种行动,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挑出毛病。

他们宛如一只浑身是刺的刺猬,对周遭的一切都看不顺眼,总是热衷于挑毛病。

与这类人交往,你所能感受到的唯有尖刻与负面情绪。

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易中天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观众。

在演讲过程中,易中天将双手插入中山装口袋。

一位观众起身,批评他双手插兜的行为显示出自我保护,缺乏真诚的交流态度。

易中天并未因此而愤怒,他先是用幽默化解了尴尬,随后笑着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然而,这位观众并未就此罢休。

他继续指责易中天频繁录制节目,认为这是不务正业。

易中天耐心地解释,自己录制节目都是在业余时间,并且从未错过任何一节课。

这个回答并未让对方满意,他继续追问,那你现在也是在业余时间吗?

对此,易中天毫不留情地回应说,我已经光荣退休,难道不可以吗?

设身处地地想,面对那些喜欢无端挑剔的人,谁的心中不会感到一股压抑的怒气呢?

通常,越是见识浅薄的人,批评他人时越是振振有词。

他们看似是在纠正你,实则是在炫耀自己的优越感;表面上是为了你好,实际上是在追求言语上的胜利。

这类人总是道理一大堆,却像那丈八的灯,只能照亮别人,却照不到自己。

我们若与之争论不休,只会让他们得逞,而自己则会感到精疲力尽。

03尸虫型人格

自从复旦大学的陈果教授声名鹊起后,他的朋友常常显得郁郁寡欢。一次深入的长谈,两人坦诚相对。

陈果询问:“我生活得幸福,你似乎并不感到高兴。”

朋友回应:“我当然希望你幸福,但我并不希望你比我更幸福。”

柳宗元在其著作《骂尸虫文》中,将这类人比作“尸虫”。他们共有的特征是:嫉妒他人的才能,幸灾乐祸于他人的不幸。

对于那些心怀嫉妒的人来说,如果自己处于泥泞之中,他们绝不容忍他人站在高楼之上,光芒四射。

央视的《法治天下》栏目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来自农村的姚丹,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县城开设了一家生意兴隆的酒吧。

正当她满怀憧憬地规划未来时,却突然遭遇了麻烦。有人指控她的酒吧存在潜在的消费陷阱,食品安全也存在严重问题。

一时间,谣言四起,各种检查接踵而至。经过这一系列的波折,酒吧的生意一蹶不振。

连续数月的亏损之后,姚丹不得不无奈地关闭了酒吧。原本兴旺的生意就这样被摧毁,她既感到痛心又满腔愤怒,发誓要揪出幕后黑手。

经过一番调查,她最终发现,始作俑者竟是她多年的好友——她的闺蜜。

原来,闺蜜看到酒吧生意兴隆,姚丹的日子过得比她好,心生嫉妒,便策划了这场阴谋。

培根曾言:“人们可以接受陌生人的成功,却绝不会原谅身边人的崛起。”

那些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内心充满了嫉妒的恶之花。你可以优秀,但不能比他们更优秀;他们生活困顿,你必须比他们更落魄。

他们的心胸狭窄,如同一口逼仄的井,既埋葬了自己,也试图将你拖入深渊。

远离那些心怀嫉妒的人,我们才能守护自己的幸福。

04差评师型人格

著名编剧程晖曾言:“避免让那些试图打压你的人进入你的生活,这只会让你陷入一场注定失败的信心较量。”在任何关系中,如果周围存在一个像差评师一样的人,那无疑是一场灾难。我们的自信会逐渐被侵蚀,价值感也会在心中慢慢流失。

作家三毛自幼在写作上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然而,她曾遇到一位刻板、狭隘的老师,经常对她进行批评和否定。在一次作文课上,当三毛以“我的理想”为题,表达了自己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拾荒者”的愿望时,这位老师愤怒至极,将作文本狠狠地扔向教室中的三毛,并羞辱她:“这是多么不堪入目的内容。”

精神上的毁灭是最为可怕的。一旦受到否定,人们容易在自我怀疑中挣扎,痛苦不已。这件事之后,三毛对文字产生了厌倦和抗拒,甚至开始厌恶学习。

幸运的是,三毛后来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在辍学之后,她的父亲为她聘请了绘画老师顾福生。顾福生始终给予三毛鼓励,不仅认可她在绘画上的成就,还非常欣赏她的文字。他告诉三毛:“我相信以你的才华,将来在这一领域必定会大有作为。”同时,他还将三毛的作品积极推荐给杂志主编朋友,使得三毛的第一篇作品得以发表。

人是环境的产物。持续的肯定和温暖,确实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好。如果有人不断地打压你、贬低你,那么你必须及时将他们从你的生活中剔除。

05 毒舌型人格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以尖酸刻薄为荣,他们似乎从不吝啬自己的毒舌,总是以犀利的言辞伤害他人。他们自诩为“直言不讳”,实则是在享受对他人施加心理暴力的快感。

在一次聚会上,我遇到了这样一个人。他总是能迅速找到别人的弱点,然后毫不留情地加以讽刺。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讥讽和不屑,让人感到无比压抑。在场的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然而,就在他洋洋得意地展示自己的“毒舌”时,一位朋友勇敢地站了出来。她平静地对他说:“你的话很伤人,我们都是有感情的人,不是你的玩具。”这位朋友的坦诚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轻松,而毒舌者则显得有些尴尬。

事实上,毒舌型人格的人往往内心脆弱,他们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他们缺乏同理心,无法理解自己的言行会给他人带来多大的伤害。与这样的人交往,只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痛苦和自我怀疑。

因此,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那些毒舌者。不要让他们的言语成为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要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被他人的恶意所左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阳光下自由地成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06 指责型人格

有些人似乎总是习惯于指责他人,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们总是能找到别人的错误。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而别人则总是错的。这种指责型人格的人,常常让周围的人感到疲惫不堪。

在一家公司里,有一位员工小李,他总是抱怨自己的工作量太大,而同事们的效率太低。他不断地指责上司安排不合理,同事不配合,甚至认为整个公司都对不起他。久而久之,同事们对他避之不及,上司也对他失去了耐心。

然而,有一天,一位新来的同事小张打破了这种僵局。他主动与小李沟通,耐心地倾听他的抱怨,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小张告诉小李:“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团队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一味地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

小李在小张的引导下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开始尝试改变,不再一味地指责他人,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小李不仅改善了与同事的关系,还得到了上司的认可和提拔。

指责型人格的人往往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他们总是将责任推卸给他人,而忽视了自身的不足。与这样的人交往,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帮助他们走出指责的怪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写在最后:

有人说:“你选择与谁共度时光,实际上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远离那些带有负面特质的人格,这实际上是在维护自己的生活品质。

明智之人,总是倾向于与那些赏识自己的人建立友谊,与那些能够给予自己正能量的人并肩同行。

当我们沉浸在一段积极向上、令人愉悦的关系之中时,自然会拥有向未来迈进的动力。你们认同吗?

0 阅读:1

赋鲸创作营

简介:一起录课、读书、写书、出书,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