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家有三不动,越不动越幸福”,三不动说的是什么?有道理吗

蜗牛春秋文化 2024-08-02 02:03:22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是经营出来的,不是艳羡邻居的幸福,效仿出来的。家庭不同,理念不同,唯有找到开启独属于自己家的这把锁的钥匙,幸福家庭的大门才真正开启。

经常会有人问老年人:你这一生幸福吗?很多老年人不假思索的就回答说:我幸福啊!可有的老人却说:我感觉一点儿也不幸福,儿子,儿媳妇不孝顺,闺女也不来照顾我。

同样的问题,为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答案?究其根本,是没有把家庭关系处理好。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话好说,事难做。要想做到家和万事兴,非一朝一夕能成功的,那需要水磨的功夫,要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经营。

事关家庭幸福,老辈人就曾留下了经验之谈,供后人借鉴。老一辈人留下了这样一条俗语“家有三不动,越不动越幸福”。这三不动分别指的是什么?怎么就和幸福产生了联系?这条俗语说的有道理吗?

家有三不动,越不动越幸福。

这句俗语很好理解,意思就是:家里有三种情况是不能触碰的,一旦触碰了,幸福的家庭也就走到头了,瞬息间由幸福变为不幸。要想保证家庭幸福,这三种情况千万不要试图触碰。

什么是幸福?幸福和金钱无关,穷人有穷人的幸福法则,富人有富人的幸福定律。家庭幸福,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其实很简单,家庭成员关系融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管过的穷也好,富也罢,开心快乐就好。

一个家庭,由父亲,母亲,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等等组成。这么一大家子人,至少由四个姓氏组成。这和血缘关系无关,和婚姻有关。原本陌生人一般的存在,就因一纸婚书相聚在一起。本就是不同的姓氏,出自于不同的家庭,生活理念自然不同,怎么才能做到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维的人完美契合。

首先,家庭利益面前,不动歪心思。

家庭成员之间,要坦诚相待,不可各怀鬼胎。好事面前冲锋在前,坏事面前龟缩不动,装傻充愣。有利可图的事儿,才出力,费力不讨好的事儿,全让别人做。不是人家看不透,只是人家在装傻,人家是厚道,看透不说透,本着吃亏是福的原则。人家早已看透你的心思,只有你自己傻傻的不自知,还总感觉自己多聪明,多明智。殊不知,一次两次动歪心思,人家会吃亏让人,次数多了,你的人设就彻底崩塌了。一旦一个家庭,有人总动歪心思,家庭幸福就此远去。也就触碰了家庭和睦的底线,自此,家庭矛盾会愈演愈烈,层出不穷。你今天给我挖个坑,你就要做好明天准备掉坑里的心里准备。你算计我,我算计你,家庭成员间各个尔虞我诈,如此这般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即便以前再和睦幸福的家庭,也终将走上分崩离析的道路。

其次,矛盾面前,不动肝火,不乱发脾气。

常言道:泥菩萨尚有三分火气。更何况人乎。人都有脾气,只是聪明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勺子难免会碰锅沿,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家人,有时难免会存在一些矛盾。其实,很多时候,这些矛盾并不是事关生死的危机时刻,绝大多数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就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论不休,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恶语相向,出口就伤人。你肝火过旺,暴跳如雷,你是宣泄了心中的怒火,可留给别人是无法愈合的伤口。给人制造伤口很简单,“嘴刀子”轻轻一划,瞬间就是一道痛彻心肺的创伤。可这创伤,愈合起来,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有时会终生无法愈合。身上创伤多了,幸福就荡然无存。一次两次人家原谅你的无知,不要把人家的忍让当做你变本加厉的筹码。

再次,做父母的,不动偏心的念头。

父母,一个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受儿女的尊重与爱戴。可这份尊重与爱戴,是你潜心修炼的结果。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孩子好,孩子就从你那里学来了孝顺。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旗帜,孩子耳濡沫染中,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做父母的要想保持德高望重的威望,就要一碗水端平,不动偏心的念头。

有些家庭,拥有两个或者三个孩子,甚至更多。这时,父母的爱可能就不够分了,有的父母就会偏向自己喜欢的孩子,给予自己喜欢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以及物质支持。殊不知,孩子的洞察能力,往往很容易发现你倾斜的天平。这倾斜的天平,就成为了导火索。随着天平的倾斜,幸福的天平也会发生倾斜。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孩子们会心生怨言。导致兄弟姊妹间出现矛盾和裂痕。互相心生怨恨,本来和和睦睦的家庭关系,不要因为父母的一己之私,一味偏袒,而各奔东西。

家庭幸福,需日积月累,需数十年如一日。不可利益面前动歪心思,不可小小矛盾就大动肝火,做父母的不可动偏袒之心。只要做好三不动,一个家庭的幸福就将延续。

0 阅读:8

蜗牛春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