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耿长森
“猎者”用引号,说明故事中的主人翁并非专业或真正的“狩猎者”,只不过是曾经有过“猎兽”的经历。
孔凡彪“猎豹”
这个故事是听家父讲的,家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过几次到生产队搞“社教(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当时富水农村俗称住队)”的经历,他是在从事“社教”的过程中认识孔凡彪的。
孔凡彪,居住在富水最高山太山尖的一位农民,从家父所讲的故事中可以判断,孔凡彪不是个专业“猎者”,可能是个半猎半耕的男子汉。
太山尖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冬夜,那时没有电视,因而太山尖上所有的人家都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孔凡彪也不例外。
睡至半夜时分,孔凡彪醒了,他是被门外的动静惊醒的,开始他以为是来了梁上君子。据家父说,孔凡彪是会点功夫的,对付一两个没武功的人是没问题的。惊醒后的孔凡彪从容地穿好衣服后下床开了卧房的门,准备去看个究竟,可刚一开门,他家的那只平日很凶猛的猎狗窜进了卧房,并躲入卧房一角落里,神态很是恐慌。
孔凡彪也被狗的举动搞懵了,于是他拿起土铳提着马灯向卧房外走运,走到堂屋,只见平日夜里供猎狗进出的狗孔里爬着一只金钱豹。他立即明的是咋回事了,金钱豹是追赶猎狗而钻入狗孔的,但由于身躯过大,没有钻进家中。
孔凡彪见状,立即搁下土铳和马灯,不容分说地迎上前去并骑到金钱豹身上,只用了两三个动作,金钱豹就断气了。住在大山里的人可能都知道几点与猛兽搏斗的技能,内行的人都知虎豹之类猛兽都是“铜头铁尾豆腐腰”,也就是说,虎豹之类最厉害能击对手致死命的是头部和尾部,而腰是最薄弱的地方。孔凡彪上去就坐到豹子的腰上,自然只需用两三个动作就弄断了豹子脊椎骨,脊椎骨断了,豹子即使不立马断气但也就废了。
太山尖地区
想必1975年,神农架19岁女民兵陈传香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豹子,用的可能也是这一招。还有《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估计也是功出一辄。
马华明“猎麂”
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我的同事兼好友,名叫马华明。所讲的故事估计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猎兽”行为。
故事应发生在1979年,那时他还没参加工作,具体是哪一月,他自己也忘记了。
那天中午吃完中饭后,马华明带着他最小的弟弟到山上去砍柴。地点就在他家后面山上的老虎洞旁边的那片竹林里。两人是分开在一定距离砍的。
太阳落山,黑幕渐渐拉开了,也就在马华明捆好了一担柴,准备去帮弟弟的忙,然后一同回家时,他听到了弟弟在叫喊他,他快速来到弟弟身边,弟弟用有些害怕的口气告诉他,不远处有个怪声音,并用手指向那声音发出的方向。马华明静下一听,真的听到“乌——乌——”声音。他是哥哥,虽说当时他自己也觉得有些害怕,但他认为不能流露出来,而应该要为弟弟驱除怕意壮胆。
于是,他手拿枪担,慢慢地向那声音发出地走去,待走近时,发现那是一只动物在仰头长鸣,由于是背对着马华明来的方向,动物并没有发现马华明已经走近。没容太多考虑,马华明举起枪担就向那动物用力猛辟过去,第一下就将那动物辟倒在地。“宜将剩勇追穷寇”,没等那动物反应过来,马华明又用枪担猛力朝那动物狠加了两下,那动物就这样断了气。
天完全黑了下来,于是兄弟二人,一人挑着一担柴禾,一人扛着那动物下山回到家中,在灯光的映照下,他才认出那动物是只麂子,足有30多斤重。
直到参加工作后,一次马华明无意中给我讲了这故事,我笑着说:“人家武松是打虎英雄,你是打麂英雄呀。”
所讲的两则故事,并没有很积极的主题,但必须说明的是,那时,豹子和麂子都还不是保护动物,打死了自然也没犯法。今天把这两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一是说明六七十年代的富水地区生态环境应是很好的,二是可当作读者朋友茶余饭后的谈资。
作者简介:耿长森,男,籍贯河南省登封市,现居湖北省宜昌市。1960年于湖北省鄂城县(1983年升改为鄂州市)出生,从2岁至30岁一直在湖北阳新富水等地生活读书工作。1980年2月至1991年1月供职富水水力发电厂,1991年1月至今,供职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闲时偶而摆弄文字,侍弄花草,但从不捉弄人,更没学会弄鬼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