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专业不要看当下哪些专业热门,而要看未来,因为孩子的就业是在未来。而未来国内的风口有很多,AI、芯片等都是目前公认的大风口,对应的也都是当下的热门专业。但还有一些“小众”领域同样将迎来“风口”,就比如核能领域。
自2011年3月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全世界都对“核”这个字讳莫如深,新核电站的建设一度陷入停滞。而中国在2011年—2019年间也没有新批任何的核电机组项目,“核电站”仿佛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事物。但从2019年开始,我国其实已经重启了核电建设,而且数量正在疯狂增加,2019年—2023年间,每年核准的机组数量分别为4台、4台、5台、10台、10台。截至2024年9月,我国全年累计核准的核电项目数量已经达到11台,再创新高,即将冲击世界第1!
而在这背后,是我国对电力的极度渴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产业开始大爆发的当下。目前中国一共拥有250个智算中心,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这些AI智算中心各个都有着“吃电狂魔”的绰号,它们需要长时间、不间断的运算,每个智算中心的用电量都堪称恐怖。而随着AI的普及,我国的电力需求也将更加庞大,在当下追求清洁能源的大环境下,清洁、稳定的核电将在未来的电力结构中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2023年我国的核电在全国电力中仅占比4.68%,对比俄罗斯、美国的20%差距极大,更不用说占比70%的法国,因此中国核电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对人才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这也为核电行业的发展定了基调。
而国内核能领域中的老大哥自然要数中核集团。它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特大型国有独资核科技企业,国内的核产业链各个环节基本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380位。而在薪资待遇方面,它虽算不上是央企中最好的,但也能排名中上等,是一个很好的就业选择。而要想入职中核集团,其实并不一定需要985、211的文凭,下面这3所“非双一流”大学同样吃香,其中甚至还有一所专科院校。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起的很莫名其妙,甚至有一丝“野鸡大学”的味道,不过它的背景却非常不简单。南华大学是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而成的。这其中的中南工学院起源于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隶属于曾经主管国内核工业的二机部,是核领域中的部属高校。因此它自建立起,就有着浓厚的核工业背景。而在南华大学组建2年后,在2002年的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也并入了学校,令它在核领域中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如今它已经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虽未入“双一流”,但实力亦可谓强大。
学校开设有国内少有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并且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培养路径,这一学科还入选了湖南省的“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学校还拥有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铀矿冶生物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等核领域的国家以及省、部级科研平台。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的核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B-的评级,排在它之上的只有6所大学。60多年来,南华大学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30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被誉为核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
而在就业端,它每年进入中核集团的毕业生人数也是相当可观的。根据学校发布的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本科生进入中核集团人数有140人,进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数有38人。而研究生进入中核集团的有17人,进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有8人。这些数据里还不包括它们旗下的一些公司,可见南华大学毕业生在核能领域中还是很吃香的。
这所大学同样不是“双一流”大学,但在核能领域中的名气丝毫不比那些985大学差,因为它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府!这所大学同南华大学有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它不仅研究核能的利用,还研究铀矿的开采,事实上它就是以“铀矿”起家的。
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6月在山西太谷创立的“太谷地质学校”,它的创立就是为了培养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此后学校在1959年9月迁到了江西抚州,也是因为这里毗邻素有“中国铀都”之美誉的721矿。因此学校的前期实际上就是以地质类学科为主的,主要负责培养寻找铀矿的人才。
发展至今,它已经建立起了以核学科为特色、以地学为优势的学科专业群,建成了覆盖核燃料循环前端和后端的“全链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体系,比起东华大学来更加全面。学校拥有我国首个“核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创新研究中心等国内外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实力非常雄厚。
如今的东华理工大学,已经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并是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实业的宝贵财富”。学校还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核领域的著名企业和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订单式培养,在核能领域的就业率非常高。
前面2所大学是中核集团“共建”,而这所高校虽然只是高职大专层次,但却是中核集团直接下场全资建设的,可以说它成立的目的就是给中核集团输送专科层次的应用技术人才。因此它也设有许多全国独有的专业,例如核电站动力设备运行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技术(核工程方向)、电气自动化技术(核工程方向)、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核工程方向)、工程测量技术(核工程方向)、安全技术与管理(核工程方向)等,填补了中国高等教育在核工业行业的空缺。
学校是核工业技能人才定点培养单位,与中核集团“协同育人、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学生毕业后定向就业到中核集团。根据学校发布的2023年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其2022届毕业生截止2022年8月31日的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 96.30%,其中 93%的学生在国企就业,主要就业于核工业学院、中核404 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就业平均起薪6500元/月以上。
想进央国企基本都会卡学历,985、211是起点,但一些行业背景深厚的学校除外,因此大家可以多关注一些拥有深厚行业背景的普通高校,它们将让你低分高就,实现逆袭。
用户16xxx00
砖家认为目前核电站技术不成熟,一旦核泄露将是一大批切尔诺贝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