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专业一直都是高考的热门专业,但有意思的是医学类大学大多都不是211、985高校,甚至很多名校都不是双一流大学。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在软科2024年医药类大学中,它们分别排名国内第2和第3,但却都不是“双一流”大学。即便是国内医学的最高殿堂——北京协和医学院,也仅是双一流而已。但却有2所医学类大学成功获得了211的门票,其一便是中医类高校的最高学府——北京中医大学,而另一所却有些声名不显,它便是西医类唯一211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海军军医大学由于是军校,非军籍学生招生很少,因此不算在内)。
当然,天津医科大学能够成为唯一入选211工程的西医高校,并不说明它的医学水平就比北京协和医学院更高,其实这和211工程的评选机制有关。我国的211大学也分两种,一种叫部属211,是国家部委的直属高校(例如河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另一种则是地方211,归属地方管辖(例如郑州大学、安徽大学等)。这种区别源自211评选的政策:211工程的评选是举荐制,部委和地方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推举名额,地方推举的211便是地方211。而天津医科大学实际上就是天津市举荐的211大学,只能说它在天津市管辖的大学中属于顶尖。
当年在评选211的时候,天津其实还有几所实力强大的高校,例如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不过它们都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使用部属名额成为了211,河北工业大学使用的则是河北省的名额。而除去这几所大学外,天津本土的高校中便属天津医科大学实力最强,所以天津市属的 211 名额最终便给予了它。
原本西医类211大学也不止它一所,甚至还有部属的,但可惜在2000年左右的那场高校合并潮之中它们都被合并,成为了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只有天津医科大学保持了独立,于是它便成为了国内西医领域唯一的211大学了。
这么一看,似乎天津医科大学“西医领域唯一211大学”的名号有些水份,也难怪它被人调侃“低调到尘埃里”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它自身的实力其实还是不错的。
一、历史沿革:从“新中国首批医学院”到“双一流”
天津医科大学的起点并不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成立“天津医学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医学院校之一。1993年,天津医学院与天津第二医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医科大学,为它入围211打下了基础。1997年,学校即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5年,学校成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共建高校,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学校又入选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这一路下来,学校的发展还是比较顺遂的。
二、学科实力:临床医学撑起“双一流”,但学科评估略显尴尬
天津医科大学的“双一流”学科为临床医学,但这个学科是它自定的,外界对它在临床医学上的实力还是心有疑虑的。因为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它最好的学科是基础医学,获得了B+的成绩,而临床医学和药学、护理学一起都仅获得了B的评估成绩,位列所有参评高校的前20%~30%。这个成绩虽然不算差,但凭此成为“双一流”学科就比较让人诟病了。不过在ESI学科方面,它的临床医学进入了全球前1‰,是它成绩最好的学科。而除了“双一流”学科外,它的泌尿外科学、神经外科学、肿瘤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也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内分泌(内分泌与代谢内科)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这些都算是学校的王牌了。
三、全国排名:中上游的“守门员”
从国内榜单看,天津医科大学在2024版软科排名榜中位列全国第55名,医药类第7名。无论从全国排名还是医药类排名上来看,它其实都是比较靠前的。虽然离那些顶尖医科大学还有一定距离,但排名在它之下的医药类大学也有大把。
不过若是将985大学的医学院也算进来的话,它的排名就要往后挪动很多了。在医学界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医学院排行榜中,将北京大学医学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等都收录了进来,天津医科大学的排名就下滑了不少,仅排在全国第25的位置,总体上来看属于中上游水平。
四、附属医院:实力雄厚却“深藏功与名”
天津医科大学的临床资源不容小觑:其拥有7所直属医院,包括著名的“天津市肿瘤医院”(中国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2022年度复旦医院排行榜位列全国第80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综合实力华北前列,2022年度复旦医院排行榜位列全国第67名),以及19所非直属临床学院。此外,它的规培基地还拓展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省外三甲医院,为学生提供跨区域实践机会。
然而,由于拥有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等众多国内顶尖医院的北京就在它边上,因此天津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只能低调,本地虽出名,但全国知名度有限,未能像华西医院、瑞金医院那样成为“地域医疗名片”。
五、就业质量:本地“金字招牌”,外地竞争力存疑
作为天津市医学领域的“扛把子”,天医大在本地的就业优势显著。根据学校2023届就业质量报告的数据,其博士毕业生进入三级医院的比例较高,占到了87.55%,硕士生进入三级医院的比例也占到了77.1%。换句话说就是天津的三级医院对天津大学非常认可。但跨出天津,其竞争力明显下降。相比协和、北大医学部毕业生“全国通吃”,天医大学生更多扎根天津,鲜少活跃于北上广深顶尖医院。这种地域局限性,进一步削弱了其全国影响力。
六、存在感低的原因:学科、地域的双重困境
总体上来看,虽然天津大学是西医领域唯一的“211”大学,但论医学实力的话确实算不上顶尖,只能算是中上游水准。并且其在学科评估中的表现不佳,缺乏A类的顶尖学科,临床医学在第四轮评估中仅获B,与“双一流”其学科的身份不符。另外,天津虽是直辖市,但太靠近北京,区域辐射力不足,难以像北京、上海院校吸引全国顶尖生源,其附属医院的影响力也难以辐射外省。也正因此,它才显得格外的低调,完全没有西医领域唯一“211”的霸气。要想打破“存在感低”的魔咒,或许需要在顶尖学科突破、跨区域合作、品牌塑造等方面上多下功夫。
雾羽
比 协和 档次高?这么不要脸的吹么?[得瑟]
宝柱 回复 雾羽 04-03 17:29
我老了!只能耍嘴皮子了!我也不希望这样。可谁听我的。我知道北京好医院多。可20多年前,号就难抢。现在更难。可怕的是,现在天津的医院,外地人更多了!
雾羽 回复 04-03 17:14
你现在不就耍上嘴皮子了吗?要是完全按照你的说法来,那就是各地奔赴了。如果那时候北京的医院满了,天津的医院就不满?在整体的医疗水平上,天津比不了北京。反正,更多的都是为当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