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凄凉晚年:高龄堕胎,照顾瘫痪丈夫,死后一周才被发现

雨后清风扬 2025-02-25 14:38:01

1956年,服用堕胎药的张爱玲在床上痛苦翻滚,孩子突然娩出。她随即把胎儿冲进马桶,长叹一声:“总算结束了!”1955年,张爱玲35岁时,决定赴美发展。在此之后,她与父亲断绝了关系,并与弟弟和姑姑分别,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初到国外的张爱玲未感太多惊喜,因缺乏合适工作,写作受阻,陷入困境。万般无奈下,她放下高傲自尊,向“麦克道威尔文艺营”求助。“麦克道威尔文艺营”专为贫困作家设立,旨在为有才文学者提供良好写作环境及资金援助。不久后,张爱玲收到该营接纳信,此举缓解了她的迫切困境。

在此地,张爱玲邂逅了费迪南·赖雅,这位人物深刻地影响了她此后的人生轨迹。那是一场极为普通的晚会,舞池中俊男靓女众多,张爱玲忽然抬头,目光瞬间被一双深邃眼眸吸引,就像这次邂逅是早已注定的安排。这一年,张爱玲已步入36岁的年华,而赖雅则是64岁的长者。赖雅曾有一段婚姻,育有一女,身为作家的他来到文艺营寻找灵感。其风趣幽默吸引了张爱玲,两人交谈渐深,情感升温,彼此欣赏,最终共度美好时光。然而,随时间推移,赖雅在文艺营的居留期满需离去。尽管张爱玲当时生活窘迫,她仍将自己所有的积蓄赠予了赖雅。赖雅被那位温婉美丽的东方女子深深迷住,搬离文艺营后,他们依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络,情感未因距离而淡漠。一个月后,张爱玲离开了文艺营,殊不知,在她与赖雅爱情开始的地方,一个新生命正悄然孕育。

得知怀孕后,张爱玲致信赖雅,分享这一喜讯,信中满溢着对即将来临的新生命的热切期盼。然而,张爱玲收到赖雅的回信后陷入迷茫,信中他要求她堕胎,并允诺只要同意,便即刻与她完婚。赖雅的理由直白明了:“当前的生活环境并不适宜新生命的到来。”面对赖雅的抉择,张爱玲内心虽有挣扎,但终是应允了他的决定,决定进行堕胎。张爱玲其实并不想要这个孩子,因她童年时父母离异,母亲出国,她随父生活。后父亲娶继母,她和弟弟常遭打骂。张爱玲或因原生家庭早期重创,童年布满阴影。目睹父母不和致姐弟成婚姻牺牲品,她惧孩子重蹈覆辙,饱受苦难,故而决定舍弃此胎。

然而,作为她的首个孩子,分娩之痛让张爱玲永生难忘。在《小团圆》中,她细腻描绘了这份刻骨铭心的惊悚体验。夜间,在浴室灯光的映照下,她瞥见抽水马桶中直立的男胎,约有十寸长,紧贴白瓷壁与水面,其肌肉上覆盖着一层淡淡的血迹,令她惊恐不已。1956年8月14日,在纽约,65岁的赖雅与36岁的张爱玲按约登记结婚。张爱玲兴奋地写信告知所有亲友这一喜讯,这场迟到的婚礼,显然让她倍感喜悦。不久,张爱玲接到母亲黄素琼在伦敦病危的消息,她已时日无多,唯一的愿望是在离世前能再见女儿一面。此时张爱玲生活困顿,作品屡遭出版社拒稿或无回音。她手头拮据,连赴伦敦的车票都买不起,于是将仅有的一百美元与信件寄出,以表歉意。

不久,张爱玲还是收到了母亲遗留下的一个箱子,内里满满当当皆是古董。母亲离世后,张爱玲的余生便只剩赖雅相伴左右。张爱玲从其母黄逸梵处继承的诸多遗物,为张爱玲与赖雅起初两年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赖雅虽多情却重情,日久生情真爱上张爱玲。两人常外出游玩、观影,生活过得颇为充实。然而,这份美好并未长久持续,生活对张爱玲似乎总是苛刻无情。婚后仅数月,赖雅因三次中风瘫痪入院,张爱玲肩负起照料重任,她不得不边写作赚钱养家,边料理赖雅的日常生活。经过五年努力,张爱玲终获美国绿卡,但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她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尽管张爱玲悉心照料,赖雅仍未能抵挡住疾病的脚步。1967年10月8日,赖雅逝世,终年71岁。这一年,张爱玲47岁,已与赖雅共度11载春秋。赖雅的逝世让张爱玲的希望破灭,她重归孤独,再次面对一个人的生活。张爱玲此后拒见他人,渴望独处,沉浸个人世界。她染上跳蚤,为避其扰频繁迁居破旧小屋。屋内凌乱,她终日卧床看电视,卫生纸散落各处。1995年9月8日,张爱玲的房东发觉,她身着赭红旗袍,平静地躺在行军床上,日光灯亮着,而张爱玲已离世约六七日。张爱玲屋内的桌上摆着一个提包,内中各类证件摆放得整整齐齐,显然她事先已整理好一切,重要物品无一遗漏,就连离世后的她,也显得异常安详。

张爱玲悄然离世,未惊动任何人,这或许正是她所期盼的安宁方式。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