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古两路大军合围重庆府
公元1256年,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准备。蒙古军清除了从关中进入川蜀的所有障碍,这让蒙古大汗蒙哥觉得灭亡南宋的机会已经到来。于是,蒙哥下令,蒙军各路兵马在宁夏六盘山集结,打算一鼓作气,荡平南宋。
公元1256年十月,有着“天府之国”的川蜀大地,本应沉浸在一片丰收喜悦里。但是,随着蒙哥率领着蒙军主力的南下,川蜀子民这些曾经美好的愿景都将变得遥远而虚幻。此时的他们眼中,不再有农作物丰收时的一片金黄,代替它们的是眼前那蔽日的烽火和鲜红的血液。
而之前已经占领成都的川西蒙军,在接到蒙哥的命令之后,也配合着蒙军主力在川蜀大地上攻城掠地,一路向川东杀来。他们和蒙军主力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那便是南宋的川蜀重镇重庆府!

川蜀山城分布图
蒙古的两路大军相比较起来,蒙哥率领的大军行动相对迟缓,而从成都出发的两万蒙军的行动却更为迅速。不日间便冲破南宋的重重关卡,顺江东下到距离重庆只有二百多公里的叙州(四川宜宾)。
二:南宋四川水师都统张实出场
看到成都蒙军的行动如此迅猛,南宋四川水师都统张实,带领着川蜀的水师在叙州的长江设防,寄希望以长江天险将东进的蒙军阻挡在叙州以西。
然而,此时的张实既低估了蒙军的水师,同时也高估了宋军在陆地上的战斗力。
随着蒙军水陆两军的到来,双方在叙州附近的江面上和陆地上展开激战。南宋的水师在长江江面上被击溃,其陆地上的军兵也被蒙古军击败。张实本人在江面力战蒙军,最后无奈被俘。
叙州的战败,在战略上已经标志着南宋四川长江防线的崩溃,蒙古军对于重庆府长江上下游的控制已经成了既成的事实。
但是,成都的蒙军虽然于此刻兵临重庆府城下,但是自汉中南下的蒙哥此刻正被阻挡在四川隆庆府的苦竹隘。

四川山城苦竹隘口
鉴于此,兵临重庆府的蒙军不得不分兵北上,前去接应受阻于苦竹隘的蒙军主力。而北上的过程中,在叙州被俘的宋军水师都统张实也在其中。
不久,蒙古的南北两路兵马会师于隆庆府,正在准备着对苦竹隘的南北夹击。
然而,此时出乎蒙古军意料的是,之前的俘虏张实,自称是苦竹隘守将的老上司,也是好哥们,愿意亲往苦竹隘劝降,以苦竹隘作为自己投诚蒙古的见面礼。
蒙哥听完张实所说,大喜过望。当即同意了张实亲身前往苦竹隘劝降的计划。
但现实却并非像蒙哥所想得那样!
三:张实的好兄弟杨立
苦竹隘下,张实孤身一人前往关口,单薄的身影在肃杀的关门面前显得无奈与失落。但是此刻为了迷惑蒙古人,他仍旧装作坚强的声音向关内喊道:“我乃尔等主将杨立的前任上司,也是杨立的至交好友。尔等速速通报杨立,说老友张实愿为他指引一条明路!”
只等张实说完,城楼之上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张实兄,杨立在此!我且问你,你是否真是投了蒙古?”

张实应声答道:“确实,蒙古军兵锋无人可挡,大宋的江山已经回天无力,我等何不顺天而行,为自己谋求一条出路。”
听到张实说完这些,身后的蒙古诸将脸上露出了得意之色。他们认为照这样下去,这一路沿途的关隘,全凭张实的一张嘴就可以搞定。在他们看来,当初在叙州江面没有将其斩杀,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
然而身处在苦竹隘上的杨立,却怎么也不相信这些话是从他这个曾经敬畏的好兄弟口中说出来的。但是,事实摆在眼前,这关下的所立的又的的确确是张实其人!
连张实这样铁骨铮铮的汉子都投降了。此刻的杨立心中生出了一种悲凉之感,这南宋的江山,难道是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不,这不是南宋的江山,这是汉人世世代代的江山,作为一个从祖宗身上继承了土地和血性的汉人,又怎能轻言投降二字!
关前的张实在话说完之后,正在等待着杨立的回答。
但是张实眼前的城楼之上,却陷入了沉寂。就在他准备再开口说话之时。城楼上对于张实来说,那个曾经熟悉的声音又一次带着凄凉的语气问道:“张都统,难道你忘记了余阶余大人生前的嘱托吗?”
余阶乃是上一任四川制置使,四川的最高长官,因受宋理宗怀疑有不臣之心,被迫服毒自尽。余阶在世之时,曾多次带着杨立和张实二人打退蒙军的进攻。
听到余阶的名字,张实的脸厐分明是抽动了一下,但很快就被其掩饰过去。看来,杨立的话,还是触及到了他的内心深处。

只见此时的张实回答道:“杨兄,你我至交一场,我又何苦害你,刚才你提到余大人,难道你不知道余大人是如何含冤而去的吗?朝廷当年的举动,已经寒了我川蜀将士的心啦!”
张实后面的蒙古诸将听他说完这些,是越听越喜欢,越听越觉得这张实,实在是实在人,尽说大实话!看样子这苦竹隘的守将快要被他说动了!
此刻在杨立看来,张实虽然极力的在和南宋划清界限,坚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场,不遗余力的规劝着自己投降。但是他始终不相信张实会投靠的这么决绝,叛变的这么彻底!因为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相信,这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兄弟,不是贪生怕死,迷恋权势富贵的人!
而且刚才就在自己提及余阶的时候,张实的脸上分明有着那么一丝的触动,那才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表情!
杨立相信自己没有看错!
四:兄弟同心同德
在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城楼上的杨立说道:“既然你如此苦苦规劝我投降,那你可敢孤身进城来与我商谈归降事宜,而你我二人,也当最后一次以汉人的身份来叙叙这即将逝去的兄弟之谊!”
关于进城谈判这件事,张实自然是自己做不了主的。经过层层的汇报,这件事最终汇报到大汗蒙哥那里。
而蒙哥听到汇报之后,没有迟疑的便做出了回复——让他去!
这时蒙哥左右的谋士说道:“大汗此举,是否太过武断。”
蒙哥问道:“何以有武断之说?”
谋士道:“张实此去,无非有三种结果。
蒙哥:“请尽言!”
谋士:“其一,张实此去,说服苦竹隘守将杨立献城来归。此为最为圆满的结果。
其二,张实此乃诈降,孤身进入苦竹隘后,与守将杨立共同据守苦竹隘,以继续阻挡我南下大军。
其三,张实真心投降,苦竹隘守将杨立却无心投降,张实孤身入关,或为杨立所杀,或为杨立所困。如此,则我军南下将凭添太多阻力。”
听完谋士的话,蒙哥哈哈大笑道:“先生所虑,不无道理。但今日,我十数万大军南下,当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川蜀众城,无论其降与不降,我军都将以必取之势,力图拔之。山城归降,固为我所愿。不降,吾将遣大军破之。故张实之去留,实无关紧要之举,先生不必为之所虑!”

听到蒙哥说完这些,其左右谋士都不再言语。他们内心觉得蒙哥其人虽精于治国,然而在战争中却重武力而轻谋略,蒙军此行必深受其害。今日,自己用言语不能将其规劝,那就只有在日后用鲜血来让其清醒。
在蒙哥的同意之下,张实以劝降使者的身份进入了杨立所镇守的苦竹隘。
就在张实踏入苦竹隘关门的那一刻,守将杨立就立马吩咐手下将张实五花大绑了起来。
杨立拔出了腰间的佩刀,架在了张实的脖颈之上问道:“我且问你,日前你在关下所说之言,可是发自肺腑?你投降蒙古,可为心甘情愿?你背叛川蜀,背叛朝廷,背叛祖宗可为事实?”
杨立越问越激动,激动到大有一时激愤就会将张实的脑袋一刀斩下的可能,这可给诈降蒙古的张实吓出了一身冷汗!
惊吓之余的张实说道:“兄弟,你这是干啥呢?我张实什么为人你还不知道吗?背叛祖宗的事儿咱不能干!前日在城下要不那样说,我怎能脱身进入你这苦竹隘!”
杨立的心,在张实的这一番话说完,终于放了下来。
是夜,杨立和张实酩酊大醉,当他们在酒桌上追忆过往的同时,也做好了明日迎接大战的准备。他们也知道,这将是他们此生最后痛饮的一个夜晚了!
五:兄弟共赴国难
日前的蒙军眼见着张实以一个降将的身份前去苦竹隘劝降,眼看着苦竹隘的守将杨立为其打开了一扇门。他们相信张实进去的时候是一个蒙古军的说客。
但两天过去了,当苦竹隘的蒙军再一次看到张实的时候,那是在眼前苦竹隘的关门之上。此时,张实的身份是一名南宋苦竹隘的守将,而他的身后,站着面部毫无表情的杨立。
话不多说,城门之上张实和杨立的表情便已说明了事实!

虽然这个情况早就在蒙哥的分析之内。但此时的蒙哥对于张实这种降而复叛的行为仍旧是怒不可遏。他非为痛恨背叛,实乃痛恨欺骗,因为张实从来就没归顺过他。他认为张实这个拙劣的骗局,侮辱了他,也侮辱了这次入蜀蒙军诸将的智商。除此之外,还浪费了南征大军两天宝贵的时间。
蒙哥很生气,下命令要再次活捉张实,乱刀分尸以解心头之恨!
蒙哥生完了该生的气之后,蒙古西路入蜀大军的十几万人,就在这个弹丸之地,对眼前的这座小小的山城,用人海战术展开了雨点般的攻击。而从从嘉陵江北上的成都蒙军也没闲着,一部分在抵御蜀帅蒲择之对于苦竹隘的救援之时,一部分也加入到了对苦竹隘的攻打之中。
开战之后,这座川蜀腹地的山城,瞬间就被漫山遍野的蒙军所淹没!
在此次攻打苦竹隘的蒙古诸将中,冲在最前面的乃是汉将史天泽,这是一个和山东李璮,川陕的汪世显,汪德臣父子一样“出名”的汉族蒙将。多年来,他们早就已经忘记自己汉人的身份,已经逐渐成为蒙古统治下的北中国的实力派。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那些同宗同族的汉人子孙的累累白骨之上。更是时刻在用同宗子孙那鲜红的血液浸染着自己那颗早已发黑的心。
此时的史天泽,早就抱紧了蒙哥的大腿,在蒙哥的面前拼命的表现自己。为了得到自己主子那么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扬,这个大狼狗已经到了舍生忘死的境界。带领着自己的家将和子弟兵,在苦竹隘前的悬崖峭壁上进行攀岩作业。无论是打探军情,指挥作战,还是激励士气,他们都体现在了一条大狼狗的忠心。
经过史天泽数日的强攻,处于地势相对平缓的苦竹隘南门,终于在蒙古十几万大军的强攻下,被强行突破。随着数万大军的涌入,这座川蜀之地的重要关隘,在抵御蒙古的道路上,结束了它的使命。
但这座关隘里的两个人却还活着!
看着蒙古军的不断涌入,南宋军兵的不断被杀。已经被合围的苦竹隘的守将杨立和张实,此刻只能互相望着对方,在布满鲜血的脸上露出无奈的苦笑!

“兄弟,此时此刻,你对日前选择进入这必破的苦竹隘感到后悔吗?”无奈的杨立此时向张实问道。
张实反问道:“生于这烽火连天的乱世,你可曾抱怨过上天的不公?”
杨立哈哈大笑道:“生逢乱世,正是大好男儿用在一腔热血精忠报国,青史留名之机。生在这乱世,是我等之不幸,亦是我等之大幸,何怨之有?”
如此大气磅礴的回答,让此刻的情境显得更加悲壮。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杨立在向仅存的这些南宋士兵大声喊出了这两军气壮山河的话语之后,对张实轻声说道:“兄弟我先走一步了!”
说完,杨立带领着仅存的人马冲入到蒙古的军阵之中,而张实也不甘其后,紧跟着冲过上去。
片刻过后,这苦竹隘仅存的一点兵马也没有了生命的气息。由于蒙哥汗将领的特别交代,张实此刻正被蒙军按压在地,不得动弹。而他的兄弟杨立,就躺在不远处,嘴间不断有鲜血往外翻涌。
在张实看来,只有一颗赤子之心,所流出来的血液才会那样的鲜红,因为这鲜红的血液里被张实那颗赤子之心融入两样东西,一样叫做信仰,一样叫做道统!
蒙军围攻苦竹隘的战斗结束了,张实被绑缚到蒙哥的面前。此时的蒙哥一脸怒气,但此时的张实却分明带着视死如归的微笑。诸将看到张实没有要在蒙哥面前跪下的意思,便大喝道让其跪下。

此刻的张实大义凛然的在蒙哥面前大声的说道:“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悲壮的死去,而不是苟且的偷生!”说完这句话,张实紧闭着自己的双眼,将周围的一切无视,等待着死亡的来临!
在蒙哥的命令下,张实在这蒙军的大帐里,当着众将的面,被乱刀分尸。在这个痛苦的死亡过程中,张实用那残存的生命意识,迟缓的睁开了双眼,而后,面带着笑容死去。
在生命意识即将消逝之前,他看到了自己体内淌出的献血的颜色,是和杨立的一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