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带孩子拜年,唠嗑也要管好“嘴”,记得这些伤感情话别说

兰妈谈育儿 2023-01-18 20:05:14

文/兰妈谈育儿

一个家庭如果失去了和谐,那么这个家庭肯定会变得混乱,教育也会失去威严和该有的效果

过完年三十,就是正月走街忙拜年,亲人相聚乐融融了,大家也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提上丰厚礼品、说吉祥话去敲响亲戚家的新年祝福

而在这个忙碌一年,只为回家团聚的特殊日子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也多以唠嗑为主

其中,有孩子的家庭,那简直就是三句话里有两句半都是孩子

在这个美好、喜庆、又充满祝福的日子里,和家人们聊自己最在乎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春节带孩子拜年走亲戚,唠嗑也要管好自己的“嘴”,有些话说出去就会成为一把伤人心的利刀,让亲子关系受损、还不容易修复过来

这几天,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再根据以往春节拜年的走亲戚经历,总结了一些容易伤害亲子感情的话

01

催孩子和亲戚打招呼

“你这孩子,赶紧喊人呀”

正月带孩子走亲戚拜年,这句话成为很多有孩子家庭见面后的第一句话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见面知道喊人,也希望他们说出一箩筐吉祥话,但每一个自来熟的孩子背后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少不了乐观环境、更少不了交际气氛的感染

蒙氏教育曾提出,6岁以前孩子是处于社交敏感的一个阶段,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和礼仪气氛,最终也会让孩子形成怎样的礼仪和品行

有位妈妈,第一次带4岁的女儿回娘家拜年,到家门口第一句话就是“赶紧喊人呀,他们是姥姥,姥爷,”

第一次见到陌生的姥姥、姥爷,小女孩眼里充满了陌生和恐慌,不敢亲近、更不愿意喊一声姥姥和姥爷

正当大家都觉得特别尴尬的时候,女孩畏畏缩缩地来到妈妈的跟前,说了句“妈妈,姥姥和姥爷是什么人呀”

妈妈温柔地告诉女儿:“宝贝,他们是生养妈妈的人,也是妈妈的爸爸和妈妈”

女孩听后,一改此前的陌生,立马上前抱住姥姥和姥爷,小嘴还可爱地说着“原来您就是妈妈常说的姥姥、和姥爷呀,我终于见到你们了”…

其实呀,小朋友就是那么的单纯,甚至还带着无知,家长不介绍清楚打招呼的对象,孩子又知道该流露怎样的情感呢?

而关于正月拜年打招呼这件事,与其催孩子喊人、不如做好2件事:

第一,家长先把关系介绍清楚,比如,这是妈妈的爸爸和妈妈(你喊姥姥、姥爷)、这是妈妈的哥哥妹妹(你喊舅舅和小姨),这些关系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却是给他们熟悉和大脑信号的接收阶段

第二,家长做好打招呼的表率作用,还是以娘家爸爸妈妈、哥哥妹妹举例,当妈妈喊出这些名称时,孩子就会知道这些人该如何称呼,这就是家长以身作则的效果

礼仪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习惯,不管任何时候家长都要先做好表率作用,比起催孩子,育儿先育己的品德和精神感染才更具教育意义

02

当众践踏孩子的尊严

正月拜年走亲戚,大家聚在一起唠嗑就唠嗑,但千万别说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有些父母平时在家里任劳任怨习惯了,总需要一个发泄的时间和地点把不愉快赶走

发泄是我们情绪的自我修复,但发泄和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尤其是身处的时间和地点

08年,老妈带着我到姑姑家拜年,正月初六听上去就是一个好日子,可姑姑那张不消停的“嘴”,也成功把大家的好心情赶走了

那天,我和老妈提着重重的礼品刚到姑姑家门口,隔着房门就听到来自老母亲的抱怨声:“你们一个个的,懒得跟只猪一样,我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这辈子要没完没了地伺候你们一家人”

到了姑姑家里,的确看到了满屋乱糟糟的样子,姑姑尴尬地解释说“他们昨天喝酒喝到太晚了,早上又起得晚,还没有顾上收拾”

老妈当时二话没说,就跟着姑姑一起收拾垃圾、打扫卫生,一边忙碌着,还要听姑姑一边各种发牢骚,骂完表哥不好好学习、又骂姑父太懒不收拾家务

就那样,没过10分钟,姑父就借着有事的由头离开了,表哥也出去找他的同学玩儿

那天回家的路上,老妈收到了姑父的致歉信息,原来姑父实在是受不了姑姑的“毒嘴巴”,害怕再待下去夫妻二人会吵架让大家都难堪

而在我的印象中,姑姑似乎一直都是喜欢唠叨的暴躁性格,不光是在夫家发牢骚,回到娘家也会各种哭诉,在亲戚朋友面前更不会给丈夫、和儿子留面子,满口贬低的话就像是家常便饭

有了如此对比,我特别幸运自己有个通情达理的妈妈,她每次让干活时都会说“请帮我拿下xx,可以吗”、“你可以…吗”?这种询问、和需求,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尊重

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该如此,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你最爱的人留面子,不可将他们的尊严践踏在脚下

03

当着亲戚面揭孩子短

年三十的脚步马上就要临近了,这几日“年味”感也慢慢来了

昨天,办年货的路上遇到了小姨,她告诉我“别叫车了,你表弟今年买了新车,马上就来接我们”

正说话的功夫,表弟就开着他的新车来了

可是,年货期间大路小路看起来都比较拥挤,再加上表弟新手的原因,来来回回折腾好几次也没能成功掉头

这个时候有几个路人开始议论纷纷,小姨也不顾表弟的面子,当众就揭短说“就你这两把技术,我都不好意思看”

表弟当时就被激怒了,停车、拉手刹,嚷嚷着让没有驾照的小姨去开车,被怼得哑口无言的小姨不得已求助一个路人,才成功把车开出重重包围

后来,回家的路人小姨也一个劲地唠叨,不是开车快了,就是刹车踩猛了,遇到一个坑发生碰撞感时也会抱怨表弟“不爱惜东西”

当时,我坐在车里明显看到表弟的脸一阵比一阵红

或许,表弟的新手身份确实需要很多地方要改观,但这些都是在时间、和技术中慢慢积攒出来的

临别之际,我还告诉小姨“开车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情,过年走亲戚时千万别当众去揭表弟的短”

而这份提醒呢,也不光是针对小姨的揭短,也希望所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多一份“善言”

说实话并不可怕,孩子也比我们想象当中更有承受真相的勇气,但说出这个真相的方式一定不是揭短

04

让孩子当众表演才艺

“过年了,你去给大家表演个才艺吧”

记不清哪一次过年,大伯母让家里面的孩子都上台表演节目,堂姐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前,流利地把自己写的拜年诗背了出来

背完诗后,我还沉浸在学霸的气氛里不可自拔

没想到,大伯母有些不满意地说“表情不到位,你昨天可不是这样的”

当时我就想,堂姐可是从小优秀到大的,已经如此优秀了,还不被大伯母看好,那剩下的学渣水平如何上得了台面

快到我表演才艺的时候,我有些紧张地拽了拽老妈的衣角,老妈也投了一个“我明白”的眼神

然后,转过身对众人说“这孩子,昨个熬夜陪我包饺子,有些受凉感冒了,现在身体还有些不舒服,我们就不去凑那个热闹啦”

听到老妈的救场声音,我投去了感激和幸福的眼神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依然感激老妈当初的护场,尽管如今依旧才艺平平,但我和老妈的关系一直亲如姐妹

老妈还告诉我“人生在世,攀比是永远没有尽头的,懂得知足才能常乐”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才艺,如同他们的成绩一样让众人皆知,但有的时候保护自信比施展才艺更重要

也要记住,但凡是孩子上台表演了,就要让他享受来自舞台的自信魅力,当众泼凉水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甚至畏惧出现在人前

05

逼孩子把玩具让出去

过年走亲戚,大人走的是人情礼送,孩子走的是交朋友、开心玩闹

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有玩具的地方就有争抢矛盾,不一会的功夫,上一刻还玩得你侬我侬的孩子,下一秒可能就因为一个玩具争得分外眼红

此时,有些家长认为,先妥协懂得把玩具“让”出去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所以,带孩子拜年期间,也少不了一些“把玩具让出去”的教育

有些家长好言相劝地诱导:“你把玩具让出去,等回去时我给你买更好的玩具”

也有家长会直接逼迫就范:“赶紧把玩具给人家,你都多大了,还玩玩具,丢不丢人”

这种为了玩具而破坏美好气氛的情节,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而大家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在我看来,好言相劝的诱导、和逼迫就范的命令都不是好办法,因为一个玩具是社交、因为玩具争抢也是社交

在这方面,家有二胎的时不时上演争抢玩具就是最好例子了

自从妹妹2岁后经常和姐姐玩具开始,我就琢磨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孩子们之间的打打闹闹,大人别参与”

记不清多少次了,每次姐姐跟妹妹为了一个玩具争得你吵我哭,你不跟我玩、我也不跟你玩的时候,家长越参与事情越糟糕

试着做一个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没有所谓的偏心,孩子闹过之后,依然是分不开的好朋友、好姐妹

现在想想,小时候和兄弟姐妹之间的拉仇恨,并不是因为谁本身就讨厌谁,而是因为爸爸妈妈参与过后的偏心引发隔阂

孩子们之间的社交就应该由他们自己去解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但不可包办

要知道,离开过年走亲戚的孩子间相处,他们将来也会遇到更多社交对象,难道每一次都喊爹喊妈求助吗?

所以,春节带孩子走亲戚的时候要懂得把空间留给他们自己

新春佳节,是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机,家长与其提前彩排孩子在众人面前大放才艺,不如帮孩子建立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年仪式感

包括,准备喜庆简洁的一段拜年词、亲自挑选红包封面的新年贺词等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本来就是齐家欢乐的传统节气,在这段特殊日子里,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还要让孩子在仪式感里重视传统、感受家的温暖

带着孩子拜年之前,家长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新年贺词,然后再请孩子帮忙查阅,让孩子体验一把当“小老师”感觉同时,家长那滔滔文采的情感流露也会不知觉感染到孩子

还记得,往年每一次到亲戚家拜年的时候,老妈都会在我之前跟大家说新年贺词,有了前边的新年贺词作为模仿对象后,我就能很轻松说出新年的祝福语啦

此外,作为新年代表的红包仪式感,如果能让孩子参与进来就更好了,挑选一个自己中意的红包贺词,然后提笔写上去,这份参与感、和仪式感都是平时所体会不到的

0 阅读:51
兰妈谈育儿

兰妈谈育儿

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