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图是我在视频里截下来的,右下角穿着白色衬衫的男子,冲到商家门口迅速拿起电风扇,直接砸烂。
白衬衫男子身后跟着一群城管,其中有人录像,有人观看。他砸完一个电风扇之后,还要去砸另一个,老板娘赶紧抱住没被砸的电风扇跑开。
看上去很明显,白衬衫男应该是那群城管的“头”,正在教手下的小弟对待老百姓不必客气。但是媒体的报道里写上了这么一句话,
“10月11日,潇湘晨报记者就此事致电遂溪县城市综合管理局。工作人员强调,昨天并未进行联合执法,且可以明确的是,白衣男子并非执法人员。”
不是执法人员,那他有什么权力去砸烂商家的电风扇?不是执法人员,他为什么领着一群城管在执法?
然后更神奇的来了,大皖新闻记者也咨询了遂溪县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称,“已经对涉事执法队伍进行了批评教育,对于动手砸风扇的人员,已要求其检讨。”
前后“工作人员”的暗号没对好,出现了严重的纰漏。倘若白衬衫不是执法人员,城管局又怎么对他批评教育?而且他既然不是城管,那城管的批评教育又有什么意义?他又不从城管局领工资。
就好比你冲到某初中,逮住一个看着不顺眼的胖小子一顿狂揍,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结果最终对你的处罚是:该校领导对你进行了批评教育。
这不糊弄鬼吗?你又不吃学校的饭,也没有软肋在他们手里,他们怎么对你批评教育。它是学校,又不是派出所。学校管学生,城管局管城管、管商家,我路人甲乙丙,怎么也轮不到你来管吧。
有没有发现,这些人变聪明了,手段更“赖”了。
如此过激的行为,倘若让城管来干,那么被送上热搜的肯定是城管局。找个没穿城管制服的人带头,事情的意义就截然不同。
10月10日,福建闽侯多名城管穿着制服,却骑着没有牌照的电瓶车,并且不带头盔,在路上“执法”,对一名摆摊的女子“竖中指”以及口头辱骂。
这个事情最有意思的地方和上面相同,记者联系到当地城管局,工作人员回应称,“那些人不是城管,而是城管局里的保安,被城管派出去执行任务,双方没有隶属关系。至于穿上了制服,是为了工作需要。”
言下之意,问题跟他们城管局无关,是保安的错。
瞧见了吧,同样是“否定违法的人是城管”,哪怕这用来否定的理由,不仅搞笑,而且漏洞百出。
小小城管也有权力指派别人去执法,制服还能随便给没有执法权的人穿,没有隶属关系依旧能对对方如臂使指……我只能说,一种新的“手段”正在被某些人研发出来,遇到解决起来比较麻烦,或是可能引发争议的事情,直接找第三方外包去干。这样出了事,推卸责任要多轻松有多轻松。
实在不行,把第三方开了,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前不久有个地方征地跟村民打起来的新闻还记得吧,打人的都是社会人士,跟官方没有半点关系。
10与10日,有大v曝出视频,商家老板把电瓶车停在自己门口也不行。具体过程我也懒得说了,可各位看视频画面,同样是一个没穿制服的,领着多个穿了制服的城管在“执法”。
白衬衫变成了黑T恤,难道又是“巧合”?
当权力开始外包,责任就变成了一场“踢皮球”的游戏。
没穿制服的人领着穿制服的干活,出了问题,这个没制服的人居然可以和执法单位“撇清关系”。
发现了没,这种“聪明”的手段让有些部门既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又不必直接承担舆论压力。就算出了问题曝上热搜,也是“外人作祟”,已经“批评教育”。
看似合理,实则荒唐透顶。因为他们的“巧妙办法”之下,受伤的必然是普通老百姓。很简单,当不必承担责任的时候,下手就有了更加肆无忌惮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