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撤出零食赛道?

零与消我来讲 2025-01-15 04:33:25

▲这是灵兽第1569篇原创文章

资本的撤退,既是对零食企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拷问,也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楚勿留香

ID/lingshouke

1

继良品铺子(603719.SH)被资本多次减持后,三只松鼠(300783.SZ)也遭到了资本的“抛弃”。

2024年底,两大重要股东IDG和今日资本相继减持并退出董事会,结束了长达十余年的资本绑定关系。资本退出的背后,既有基金生命周期的现实需求,也藏着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复杂考量。

实际上,三只松鼠自2012年成立以来,IDG和今日资本一直是背后重要的推手。

作为第二、第三大股东,这两大巨头曾合计持有三只松鼠41.56%的股份,在公司创业初期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与资源支持。然而,从2020年开始,两家资本陆续开启减持计划,逐步退出。

根据《长江商报》的报道,粗略估算,2020年以来,两大资本股东通过减持,合计套现约40亿元。

2023年5月至2024年12月,是集中减持期,两大股东加快退出步伐。IDG旗下的NICE GROWTH LIMITED在2023年减持股份1853.64万股,占总股本的4.63%,到2024年12月,其持股比例降至4.2%,不再是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同期,今日资本也将其股份比例降至5%以下。

随着减持计划的推进,资本逐步抽离公司治理结构。2021年,IDG和今日资本委派的董事相继辞任,标志着两大资本的彻底“退场”。

从最初的大力支持到如今的全面退出,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资本收割,而是复杂的利益衡量与前景判断的结果。

曾几何时,三只松鼠是休闲零食行业的明星企业,从一家电商驱动的初创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市值最高时曾接近300亿元。然而,这只小松鼠如今却失去了资本的青睐。

在过去几年,三只松鼠经历了业绩滑坡、业务转型与行业竞争三重压力,逐步失去了曾经的增长动力,陷入发展困局。

三只松鼠曾以电商起家,2019年营收突破百亿,风光一时。但从2020年起,业绩步入下行通道:2020年至2023年,三只松鼠的营收连续四年下滑,从97.94亿元降至71.15亿元。

在营收下降的同时,利润锐减。2022年,三只松鼠归母净利润仅为1.29亿元,为2016年以来最低点,显示其盈利能力持续削弱;2023年三只松鼠的营收同比下降15%,净利润同比下降25%,业绩下滑明显。

虽然2024年公司业绩有所回升,前三季度营收71.69亿元,同比增长56.46%,但增长背后隐忧显现。

例如,其过度依赖抖音等新零售渠道,但推广费用高企,2024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同比增长4.7亿元,压缩了利润空间。

在传统电商红利逐渐消退的情况下,三只松鼠不得不转向线下市场。然而,线下扩张并未带来明显收益,反而暴露出运营管理问题:

一是,直营店高成本:早期线下直营店扩张过于激进,租金与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困难。

二是,加盟店业绩不佳:加盟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品牌管控能力薄弱,终端表现参差不齐。

此外,三只松鼠选择进军量贩零食赛道,但行业竞争早已白热化。头部品牌如“鸣鸣很忙”和“好想来”通过合并加速扩张,已形成“两超”格局。三只松鼠入局较晚且未选择投资头部公司,导致其市场份额难以迅速提升。

为此,三只松鼠试图通过收购实现量贩零食赛道的线下布局。

特别是在资本退出、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三只松鼠采取收购的办法,试图在竞争激烈的零食市场中寻找新的突破口。

2024年10月,三只松鼠宣布以不超过2亿元的现金,收购湖南爱零食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权。爱零食成立于2020年,短短几年内在全国开设了近2000家门店,成为量贩零食领域的黑马。

通过此次收购,三只松鼠希望借助爱零食的线下渠道资源,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但最终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如何,能否与三只松鼠形成1+1大于2的合力,还需要时间去验证。

资本是市场的晴雨表,IDG和今日资本的撤离反映了对三只松鼠未来发展信心的不足。具体而言,一是,基金周期与退出需求。

私募基金的投资通常有明确的周期限制,退出是其实现收益的重要环节。三只松鼠在上市后已成为成熟企业,增长空间有限,退出符合基金的运作逻辑。

二是,对盈利能力的担忧。

随着销售费用增长和盈利空间被压缩,三只松鼠的盈利模式遭遇挑战。尤其是在新零售渠道中,其依赖高额推广成本换取流量的模式并不健康,资本对此较为敏感。

此外,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零食行业已从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博弈,头部品牌的优势进一步巩固,而三只松鼠在线下赛道的竞争力尚未充分显现,这使得资本对其长期表现存疑。

三只松鼠从资本宠儿到被“抛弃”的转变,既是一家企业在红利消退后的必经之路,也是行业竞争加剧的缩影。

未来,这只“松鼠”需要依靠更扎实的内功来应对波诡云谲的市场。资本的退出并非终点,而是一场更艰难战斗的开始。

不只是三只松鼠,另一家零售上市公司——良品铺子也难逃被资本减持的命运。

2

作为国内高端零食的领军品牌,良品铺子曾一度光环加身。然而,随着近两年业绩增长的放缓,这颗“零食顶流”的明星正在失去资本的青睐。

从2023年起,伴随今日资本和高瓴资本的持续减持,良品铺子迎来了资本撤离潮。

今日资本旗下的达永有限,是良品铺子第二大股东。在上市初期,其通过达永有限持有良品铺子33.75%的股份。长期以来,今日资本一直是良品铺子发展背后的坚实后盾。然而,这一资本耐心在2023年悄然转变。

2023年5月,达永有限宣布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股份,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6%。彼时,其持股比例为30.3%。

2024年12月,达永有限完成减持计划,累计减持1203万股,占总股本的3%,持股比例降至19.16%。根据公告,达永有限未来12个月内不排除继续减持的可能。

此外,良品铺子早期投资者之一的高瓴资本,在限售股解禁后,高瓴资本迅速减持。在良品铺子上市前,其通过珠海高瓴、香港高瓴等多主体共持股13%。

从2021年2月起,高瓴资本开启了减持步伐,至2022年累计完成四轮减持。其持股比例从13%一路降至1.24%,几乎清仓。

截至2023年三季度,高瓴资本已完全退出良品铺子的前十大股东名单。

从2020年上市被今日资本、高瓴资本等大资本追捧,到自2023年起,这些资本退出,表明光环褪去背后,是品牌转型的阵痛与行业竞争的加剧。

实际上,这些资本的退出并非无迹可寻。透过业绩表现、行业竞争与公司策略,良品铺子的困境浮现。

主要是业绩持续承压,增长乏力,盈利能力下滑。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滑14.76%,创上市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此外,利润大幅缩水,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1939万元,同比暴跌89.86%。其中,第三季度甚至亏损450万元。业绩滑坡的背后,既有线上流量红利消退的影响,也与公司降价策略导致的毛利率下滑密切相关。

面对竞争加剧,良品铺子试图通过降价策略抢占市场,但效果有限。

降价未能止损,2023年底,良品铺子宣布对300款产品进行大规模降价,平均降幅22%。然而,降价直接导致毛利率下降,盈利能力进一步受损。

更为关键的是,休闲零食行业近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品牌面临新兴业态的冲击。

量贩零食崛起,以“鸣鸣很忙”、“好想来”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迅速扩张,主打性价比的模式深受消费者欢迎。

进而市场格局被重塑,消费者对于高端零食的需求下降,更青睐于“质优价廉”的产品。良品铺子以高端零食为定位的战略受到了严峻挑战。

此外,良品铺子负面事件频发,品牌形象受损。

2024年,良品铺子因“配料表造假”风波陷入舆论漩涡,尽管监管部门认定举报问题不成立,但事件对品牌形象仍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加盟门店的闭店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发展前景的担忧。

资本退出的背后,是良品铺子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在激烈竞争中找到新的增长引擎。

良品铺子试图通过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根据公司计划,将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供应链效率,挖掘物流、包装等环节的潜力。这一方向或能为其提供更多价格空间,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占据一席之地。

良品铺子遭遇的挑战,是传统零食品牌在行业变革中的一个缩影。从“高端零食第一股”到资本撤退,它面临的不仅是自身转型的阵痛,还有整个行业环境的冲击。

资本的离场并非终点,而是对其经营模式与未来战略的深刻拷问。未来,这家零食巨头能否重拾辉煌,还需从业绩、品牌与消费者信任上找到破局之道。

在传统零食企业被资本撤出的同时,盐津铺子也退出了鸣鸣很忙集团。

3

2023年12月,盐津铺子以3.5亿元入股鸣鸣很忙集团,获得后者3.32%的股权,同时确立战略合作关系。

然而仅一年时间,盐津铺子便于2024年12月31日退出鸣鸣很忙的股东行列,并将股权转让给湖南晓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这一“闪退”引发了行业广泛关注,也成为量贩零食赛道一大焦点事件。

根据公开信息,鸣鸣很忙集团在零食量贩领域占据头部地位,其门店数量在2024年突破1.4万家,市占率约35%。盐津铺子选择退出这一优质资产,让市场疑问重重:是短期内业务协同效果不佳,还是对赛道前景产生了动摇?

退出既有业务层面的考量,也与行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从战略调整角度看,可能涉及资源投放优先级的变化。

盐津铺子近年来在多渠道布局上投入颇多,除了零食量贩店,还重点发展了会员店、电商平台和传统商超等渠道。例如,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山姆会员店等高端渠道获得了显著增长。与此相比,零食量贩渠道虽然增速较快,但竞争激烈,利润率较低,且对供应链的要求较高。

盐津铺子与量贩零食的合作初衷,是希望借助其渠道资源扩大品牌覆盖。然而,在一年多的合作中,盐津铺子的产品占SKU比重仅为15%-20%,收入占比不足4%,实际效果并未达到理想预期。这表明,双方在供应链协同、新品研发等方面未能实现深度融合。

盐津铺子可能认为,与量贩零食的合作在实际运营中未达到预期收益,而将资源投入其他增长潜力更高的渠道可能更符合公司长远利益。

实际上,近年零食量贩行业竞争激烈,红利减退。

据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零食量贩市场规模将达到1239亿元,但行业内乱象频出,如劣质低价产品盛行、加盟商过快扩张导致的质量失控等。部分品牌自身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例如2024年多次因大肠菌群超标被监管部门点名。盐津铺子作为头部零食品牌,可能出于对行业前景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合作伙伴治理能力的担忧,选择及时止损。

此次退出,也折射出量贩零食赛道的深层次问题。行业的高速增长掩盖了诸多隐忧,如盈利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等。对于其他传统零食品牌而言,这一事件是一个提醒:进军新赛道时,需要更加注重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收益。

未来,能否穿越行业乱象,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是量贩零食玩家们需要破解的难题。

资本的撤退,既是对零食企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拷问,也标志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到鸣鸣很忙,每一家企业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突围和发展之路。未来,零食行业将从跑马圈地的混战,迈向以质量和效率为核心的精细化竞争。

唯有适应趋势、不断创新,才能在这片竞争激烈的江湖中立于不败之地。(灵兽传媒原创作品)

0 阅读:0
零与消我来讲

零与消我来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