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7年到1930年,由我党同志发动的革命战争,已经进行到了第三个年头。革命武装力量也从之前的几千人发展成几万人,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革命之火,可以燎原。
在1930年,为了更好地让部队之间相互配合作战。所以,在这一年,全军进行了整编,由我党统领的革命武装力量,被整编成15个军。
红一军是由鄂豫皖根据地的部队组建而成的,时任军长是红军名将许继慎。他是黄埔军校的高材生,还是叶挺独立团的骨干将领,具备丰富的斗争经验。只可惜,后来遭到张国焘的陷害,享年30岁。
红二军是由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军队伍组建而成的。这支部队的核心创建者是领导南昌起义的贺老总,所以在1930年,时任军长就是他。想必大家都知道,贺老总是人民军队的核心创建者,还是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人民军队中的骨干力量。
红三军是由平江起义部队与井冈山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合并而成的,时任军长就是被毛主席称赞飞将军的黄公略。在此之前,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后率部上井冈山,成为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主力战将,并得到毛主席的欣赏。如果不牺牲的话,黄公略是有资格获得元帅军衔的红军名将。
红四军是我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成立的第一支部队,它是由南昌起义军与秋收起义军合并而成的,首任军长就是朱总司令,第二任军长是林总,第三任军长是王良。他们三人都是红军名将,除了王良牺牲外,另外两位都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元帅,还是消灭反动派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
红五军是由平江起义部队组建而成的。想必大家都知道,当年参加平江起义的工农武装力量,后来被整编成红五军,时任军长就是彭老总。这支部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主力军,后来以红五军为基础扩编成红三军团,首任军团长还是彭老总。
红六军是由鄂西根据地的红军队伍改编而成的,时任军长是孙德清。可能大家对此人有点陌生,但在1930年,孙德清可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猛将,有着当代张飞的美称。只可惜,在1932年牺牲。
红七军是由百色起义的工农武装力量发展而来的,时任军长是张云逸,他也是百色起义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中央红军的主力战将,曾任职红军副总参谋长。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张云逸一直都是中央军的主力战将,还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所以,在1955年他获得了大将军衔。
红八军是由鄂东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发展而来的,时任军长是李灿。他与开国元帅彭大将军是好友,两人共同参与领导平江起义,共同投身革命。其实,李灿也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猛将,在保卫井冈山根据地的战斗中屡建战功,后因负伤到上海养病,被叛徒出卖遇害。
红九军是由鄂北地区的红军队伍改编而成的,时任军长是张木阡。他是湖北枣阳人,在1925年就投身了革命,还是襄宜枣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是属于一位资历较老的红军名将。
然而,在1931年,张木阡离开了革命队伍,东渡日本留学,直到1936年回国,再次投身革命。不久后投入抗战事业,在1940年,与日军的作战中英勇牺牲,年仅32岁。
红十军是由赣东北苏区的红军队伍改编而成的,时任军长周建屏。他也是一位老革命,文武兼备,军政皆能,是属于一位能力比较全面的红军名将。只可惜,因在战斗中多次负伤,从而导致身体情况不是很好,在1938年因病逝世。
红十一军是由东江红军发展而来的,时任军长古大存。他是东江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是红军早期的骨干成员。但由于后期投入后方建设工作,所以不被大家所熟知。
红12军是由闽西根据地的红军队伍整编而成的,时任军长是红军第一骁将伍中豪,同时,他还是毛主席的爱将,井冈山四虎将之一。很多人都说:如果伍中豪不牺牲,林总的军衔排名,可能要靠后。
红十三军是由浙西南根据地的红军将士改编而成的,时任军长胡公冕。他在1921年就参加了革命,只可惜,后来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离开了部队,在国军集团中任职。
红十四军是由江苏的革命武装队伍改编而成,时任军长何昆,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在参加革命后,何昆为革命事业四处奔走,在江苏拉起一支武装力量。这支武装力量,后来被整编成红14军,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
红15军是由鄂豫皖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发展而来的,时任军长蔡申熙。他是鄂豫皖根据地的名将,拥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同时具备独当一面的才干。红15军在他的带领下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成为鄂皖根据地的骨干力量。但让人遗憾的是,军长蔡申熙在1932年英勇牺牲,时年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