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为什么在元明清日渐式微?

社会民生杂谈 2024-03-29 20:17:14

在元代的宗门之中,大匠之才颇为匮乏。在蒙族的统治之下,禅宗受到了喇嘛教的严重威胁,心灯之光焰,仿佛摇摇欲坠,随时都有熄灭的危险。当时的禅者虽然也散布在四方,但他们都选择了隐匿行迹,低调行事。例如当时备受推崇的高峰、中峰师徒,他们深居山中,唯恐被尘世所扰,逃避名声如同逃避不及的灾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禅宗逐渐倾向于修持的实践,居山闭关打七等修行方式逐渐成为了风尚。昔日禅宗直指见性的修行方式,也转而在修行实践中寻求其真谛。所谓的起疑情参话头之学,逐渐成为了宗门修行的基本定式。

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明代和清代,期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期间,尽管有些禅师如密云、破山等遭遇了世间的诸多磨难,但他们仍然坚守着禅宗的传统,没有改变修行的规矩。至于像憨山这样的禅师,虽然被一些人推崇为禅宗的正统传人,但他更多的是被视为保卫佛教的功臣,而非禅宗的革新者。

到了清代初期,雍正皇帝以皇帝的身份亲自提持禅宗的宗旨,其威重之势无人可比。在他的影响下,天下的禅者都纷纷缄口不言,虽然他在保护佛教方面有着显著的功绩,但也因此扼杀了天下禅师的言论自由。在这样的背景下,禅宗所剩下的,大多只是打坐、参话头等表面的修行形式。宗师们缺乏唐宋时期大匠们那种接引后进的手眼,参禅的徒众们往往只能在语言文字中打转,无法真正体悟禅宗的精髓。他们要么陷入语言的桎梏,无法解脱;要么沉迷于禅定的境界,忽视了禅宗修行的真正目的。

抚今追昔,我们不禁要问:禅宗在中国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从南朝至初唐,禅宗刚刚萌芽,如同平地间隐约传来的轻雷,伴随着和风细雨,带来了大地的生机和春天的气息。到了中唐至南宋末,禅宗进入了中期,大德高僧辈出,禅宗如夏日迅雷般声震寰宇,其影响力如同黄河长江般急流汹涌,但也难免夹杂着泥沙俱下的问题。而到了元、明、清时期,禅宗则进入了后期,如同寒冬中的幽壑,清冷逼人,虽然面目朦胧,但其中蕴含的幽趣却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

然而,到了现代,禅宗的发展却逐渐趋于衰落。正如古人所言:“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禅宗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其修行方式也逐渐被边缘化。这既有社会变迁的原因,也有禅宗自身发展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禅宗曾经在中国文化中留下的深刻烙印,也不能忽视禅宗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独特贡献。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或许应该重新审视禅宗的价值和意义,探寻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可能。毕竟,禅宗所强调的内心修炼、自我超越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仍然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3 阅读:15
评论列表
  • yme 2
    2024-06-04 16:43

    关闭寺院。世间再无佛像。不影响真修。大量阿罗汉菩萨就在民间。只要真修。就有人帮忙。

  • 2024-06-08 13:57

    人生百般滋味体验,实皆无得无失,万法(相)本如如,无少法可得!修行亦如是,众生心是佛![呲牙笑]

  • 2024-03-29 23:22

    阿弥陀佛

  • 2024-06-08 13:55

    禅即自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热闹也好,宁静也罢,如同天边的白云乌云,却丝毫不会影响天空的湛蓝不动不变!参话头也好,打坐也罢,都不过是为了方便表自性法!何其自性,本自具足,本不动摇,本不生灭,能生万法!

社会民生杂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