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了解明末那段风云变幻历史的朋友,想必对当时复杂的局势都有所耳闻。明末时期,天下陷入大乱之局,各方势力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关外的女真势力、关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与此同时,明政府手中还握有数十万精锐之师,勉强维持着局面。
彼时战场之上,骑兵无疑在野战领域占据着霸主之位。谁能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骑兵队伍,谁便有了问鼎中原的雄厚资本。于各方势力之中,骑兵部队各有其独特优势与卓越之处,而明朝边防军的关宁铁骑以及满洲的八旗精锐之师,更是声名赫赫,成为了各方瞩目的核心所在。
然而,当我们翻阅史籍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真正强大且精锐的骑兵部队,并不局限于明政府和满清政府。在李自成的起义军中,同样隐藏着一支数量可观、训练有素的骑兵部队。他们在与关宁铁骑和满洲八旗的正面交锋中,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李自成的部队是一群由流民组成的乌合之众。这种看法,其实是有失偏颇的。诚然,李自成的农民军中,绝大多数确实都是未经训练的农民。但正如历史上所有农民起义军一样,李自成的军中也有一批悍勇的核心武装,他们就是李自成的骑兵部队!
据《明史·左良玉传》记载:“贼介马驰,一日夜数百里;我步兵多,骑少,行数十里辄疲乏,以故多畏贼。”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起义军骑兵的机动性和战斗力。而洪承畴也将“剿匪”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归结到了起义军的骑兵上,他称:“先时贼避兵逃窜,今则迎兵对敌,左右埋伏,更番迭承,则剿杀之难也。贼人人有精骑,或跨双马。”
李自成对骑兵的组建和训练极为重视。他们平时注重战马的缴获和交易,将获得的战马分配给优秀的兵将骑乘。平时行军时,他们骑骡子和驴,只有在战斗时才骑战马。而且,每个骑兵都配备有两匹以上的战马,轮番冲锋,以保证战斗力。所谓:“骑兵决战,一兵必二三马更番驰骤而不疲毙。”
除了质量优秀外,李自成部队的骑兵数量也十分惊人,竟然达到了数万精锐骑兵!这个数量,即便是明政府也仅仅是勉强维持。
据《明史·李自成传》记载:“李自成部队的一名骑兵拥有两三匹战马,平时剖开人腹当作马槽喂养战马。因此,这些战马看到人就呲着牙想要啃食,如同虎豹一般凶猛。打仗的时候,他们往往列三队战马,名为“三堵墙”,前面的人若敢后退,后面的则会把前面的杀掉。缴获的物资中,以战马骡子最为珍贵,其次才是武器、钱财。”
从上述情况能够推断出,李自成所率部队的骑兵规模至少达到了三万以上。若按照每位骑兵配备两匹马来估算,那么战马的总数至少也有六七万匹。另外,李自成从西安出兵之际,曾宣称自己“拥有步兵四十万、骑兵六十万”。
虽说这其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夸大成分,然而依据这一比例关系,即步兵与骑兵四六之比,至少可以说明李自成深知骑兵的强大战斗力,并且对骑兵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
一片石之战,宛如一块试金石,成为衡量李自成麾下骑兵、关宁铁骑以及满洲八旗骑兵真实战斗力的最终战场。从这场战役的最终结果而言,李自成一方虽以失败告终,但若聚焦于单位骑兵的作战能力,其麾下骑兵丝毫不逊色于满洲骑兵,甚至相较于关宁铁骑,还展现出更为强劲的战斗力。
当时,李自成用于一片石作战的部队号称“二十万”,实际只有六七万人,这其中绝大多数是他的核心精锐骑兵。因此,一片石之战败后,李自成土崩瓦解,盖因核心武力被歼灭,农民起义军失去了主心骨,剩下的百万流民不战自溃。
再看吴三桂这边,他麾下兵力,包括关宁军以及地方武装在内,总计约五万人。且其背倚山海关这一天然险要屏障,占据着主场作战的有利态势。吴三桂与李自成两方兵力规模相差无几,又处于以逸待劳的有利局面。
倘若关宁军确实具备强大的战斗力,那么即便李自成拥有士气上的优势,关宁军也断然不会败于其手。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场交锋过后,关宁军溃不成军,一部分选择投降,吴三桂则奋力突围,向多尔衮紧急求救,并言明:即便满洲方面不出兵救援山海关,他也绝不再返回关内。
满洲人用于一片石之战的是全部十二万八旗精兵(到达前线的约在八万上下)。当李自成与吴三桂两败俱伤时,多尔衮一声令下,满洲精骑将起义军拦腰截断。恰逢狂风大作,满洲人顺风猛攻,起义军逆风作战,死伤数万,最终战败。
我们来看,李自成面对的是吴三桂加满洲八旗的全部精华,又遇到了罕见的大风天气,这才战败。倘若与关宁军一对一,关宁军不是对手;若与满洲人一对一,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可惜的是,李自成选择了最高难度:一对二!
客观地说,李自成的这批骑兵还是很猛的,足以匹敌满洲八旗,完爆关宁军。所谓的“关宁铁骑”被神化了,其实关宁军在与满洲八旗的野战中很少占到便宜。
一片石战后,李自成的精锐骑兵所剩无几,大顺军的脊梁骨被抽调。在关宁军和满洲八旗的追杀下,李自成最终败亡。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李自成骑兵部队的强大实力。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
回顾那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李自成没有选择同时对抗吴三桂和满洲八旗,而是集中力量逐一击破,历史会不会因此而改写?如果李自成能够更好地利用骑兵部队的优势,制定更加灵活多变的战术,他是否有可能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新的霸主?
这些问题,或许永远都没有答案。但正是这些未知和可能,让历史变得更加引人入胜。而李自成的骑兵部队,作为那段历史中的一颗璀璨明星,将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
用户10xxx72
学语文的果然数学都不会太好。六七万匹战马是个什么概念?连块像样的根据地都没有,凭什么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