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红红妈~
“孩子停育两个月了,生出来大概率是个畸形。”
山西临县的薛晓芳,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怀胎 9 月满心期待的小生命,等来的会是这样一句宣判。
当医生面色凝重地说出这话,整个产检室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薛晓芳的脑袋 “嗡”地一下就炸开了。
01 临盆惊变
薛晓芳所在的家庭,就是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家。
家里没多少存款,一家老小的生计全靠丈夫开网约车起早贪黑地奔波。
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们,对于怀孕生产,还保留着老一辈传下来的固有观念。
2018 年,薛晓芳怀上二胎,因为头胎生得顺风顺水,全家上下都没把产检太当回事儿。
薛晓芳认为自己是“过来人”,琢磨着产检无非就是走走过场,还浪费钱,索性决定每两个月才去趟医院。
日子就这么晃晃悠悠地过,薛晓芳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眼瞅着怀孕都 9 个月了,才不紧不慢地迈进医院大门。
检查结果一出来,全家人都懵了,胎儿停育已经两个月了,羊水少得可怜,脑室还增宽,心率也不稳当。
医生当下就建议,立刻终止妊娠,别再拖了。
02 执意产子
可薛晓芳不甘心,和家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在这个传统的家庭里,头胎是个女儿,二胎要是能生个儿子,那就是全家的 “传家宝”。
就为了这份执念,哪怕医生把风险说得再明白,薛晓芳也铁了心要赌一把。
剖腹产手术的门终于打开,孩子的啼哭传了出来,薛晓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忙问医生孩子怎么样了。
医生皱着眉回她,孩子全身有斑点,情况不太稳,得送去新生儿科再仔细查查。
一家人的心又悬了起来,守在新生儿科门口,坐立难安。
好在,一番检查过后,医生带来了“好消息”:孩子心跳正常,各项指标也没啥大问题。
这一句话,就像给全家人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长舒一口气。
孩子取名叫薛浩毅,寓意坚强勇敢,早产的他在保温箱里待了一周,就被接回了家。
看着襁褓里的儿子,薛晓芳满心欢喜,之前的那些后悔、不安,都被喜悦冲散了。
03 迟来的噩耗
日子看似走上正轨,薛浩毅慢慢长大,可问题也渐渐冒了头。
小家伙从来不会回应爸妈的呼唤,周围突然有啥声响,他也跟没听见似的。
一开始,薛晓芳和丈夫只当孩子发育慢,想着早产儿,开口晚些正常,再等等就好了。
等到浩毅两岁零3个月的时候,还是一声不吭。薛晓芳这下真慌了神,赶忙带着孩子跑到山西省儿童医院。
检查报告出来那一刻,她只觉得天旋地转,原来,孩子双耳极重度耳聋。
薛晓芳怎么也接受不了,自己和丈夫听力都好好的,大女儿也健健康康,为啥二宝会摊上这毛病。
为了搞清楚状况,两口子带着孩子辗转好几家医院,可诊断结果都一样。
薛晓芳这时才后知后觉,回想起孩子之前种种不对劲的地方。
一岁的时候对声音就没反应,叫名字也不理人,要是当时能多上点心,早点来检查,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04 昂贵补救与沉痛反思
医生给出的解决办法,是给薛浩毅植入人工耳蜗,这是能让孩子听见世界的唯一法子。
可一听手术费要 30 万,后续康复训练还得再花 20 万,两口子瞬间觉得眼前发黑。
家里的那点积蓄,在巨额费用面前就是杯水车薪。
没办法,两口子只能厚着脸皮,跑遍亲戚朋友家借钱,可借来的那点钱,离手术费还差着老远。
走投无路之下,他们想到在网上求助。一篇篇求助帖发出去,好在这世上好心人多,靠着大家的爱心捐助,手术费总算是凑齐了。
2021 年 6 月,薛浩毅被送进手术室。几个小时过去,手术顺利完成,一家人揪着的心,这才稍稍放下。
一个月后,人工耳蜗启动,薛浩毅第一次听见声音,他瞪大眼睛,满脸都是新奇与惊喜。
薛晓芳的遭遇并非个例,在不少观念守旧的地方,这样的事时有发生。
有的家庭为省几个钱,能少检查就少检查。有的迷信所谓“经验”,觉得产检没必要。
还有的地方“重男轻女”严重,全然不顾潜在风险。
产检真不是随便走走的流程,它是给母婴健康兜底的保障线。医学虽说不是无所不能,但关键时刻能拉人一把。
看完薛晓芳一家的故事,大家有什么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