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年,两家车企的两场内部会议就引发了关注。
开工首日,小米集团举行了高端化战略研讨会,对过去5年的探索进行了复盘,并对未来5年高端化的全新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内部会信息的流出,颇有一番为了本月底上市的小米SU7 Ultra铺路预热的意思。
同一天,上汽集团也召开了重要会议。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与总裁贾健旭分别参加了所在党支部的“新春第一会”。“改革”和“快”不约而同地成为两场会议的关键词。
小米是造车新势力中流量最大、声势最响的企业之一。
上汽去年的终端销量达到463万辆(比亚迪为427万辆),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也是传统车企中的王者。
两场开年会议,是极度内卷的中国汽车市场的缩影——进击勃发的新进入者,与奋力转型的守擂者。前者的入局给市场带来了活力,后者用多年积淀的实力加速创新。

2025年的第一个月,上汽守擂成绩颇佳。2月4日,上汽集团公布最新销售数据:1月实现整车批售26.4万辆,同比增长7.9%;终端交付35.3万辆,领跑国内汽车行业。其中,自主品牌终端交付20.6万辆,占集团整体销量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近6个百分点;新能源车终端交付8.7万辆,稳居行业头部阵营;海外市场顶住外部压力,终端交付量达9万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5%。
亮眼的成绩单证明了从去年年中开始,上汽逐渐加快、加重的改革速度颇有成效,为2025年上汽的全面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整合资源,大乘用车板块值得期待

1月25日,上汽大乘用车开启社招的消息引发汽车圈热议,此次社招中有不少重点项目的总监、经理等核心岗位。
2025年伊始,上汽集团正式组建“大乘用车板块”,将上汽乘用车公司(荣威、飞凡、名爵)、上汽国际、创新开发研究总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五家企业深度融合,意在打破传统组织架构的壁垒,实现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链条协同作战。这开启了对荣威飞凡双品牌的定位和产品线重新梳理,也是符合大势之下的理性操作。

在研发层面,上汽也有了相应的整合动作:2024年,智己、飞凡研发业务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发总院。该院成立于2022年,负责上汽整车软硬件、架构技术和共性高价值模块的统一开发,以及前瞻原创技术和先进工艺及相关能力的建设与产业化等。研发总院主要为智己、飞凡、荣威、MG四大品牌提供基础开发。经调整后,智己和飞凡的新产品从立项到整体开发,均有研发总院统一负责。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也会集中迁移到上汽研发总院统一管理统筹。
上汽研发总院负责人表示,已经确定了构建‘大单品’的开发模式。所谓‘大单品’开发模式,就是通过平台化、规格话,把单品规模做大,把成本降低。无疑,这也是进一步推动大乘用车的一体运作,把规模化做到极致,从而进一步推动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竞争力的强势回归。
技术托底,驱动品牌更快向新、向上

面对智能电动化浪潮,上汽“十年磨一剑”,在智电核心技术领域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成功推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2024年,上汽正式发布“七大技术底座”2.0,行业领先的固态电池、数字智慧底盘、“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电子架构、高阶智能驾驶、DMH超级混动、零燃魔方电池等创新技术加快落地,进一步巩固了自主品牌的技术护城河。

上汽厚实的技术家底也让其有能力推动企业去开启“合资2.0时代”。2024年5月份,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联合宣布,将为上汽奥迪开发多款高端智能电动新车并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上汽智电创新技术首次赋能百年豪华品牌;11月份,上汽集团和德国大众提前续签合资协议,通过共同技术赋能支持上汽大众开发十余款包括纯电、插电混动在内的全新车型,积极助力合资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二次创业”。上汽与合作外方的“美美与共”,是中外双方相互尊重认可、坚持合作共赢的智慧结晶,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迈入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共创”的全新时代。
结语
在商业领域中,人们常用“大象转身难”来形容大企业面临转型时的挑战 。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最难的就是完成这个转变的过程。透过上汽的改革举措,我们却能看到其深刻的市场洞察、战略布局,以及主动出击的决心。
上汽新改革方案已然起步,接下来几年将是检验其战略深度的关键时刻,成效如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