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很久以前是一个禁枪的国家,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在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中国是全民皆兵的。据估计有2800多万人领到了当时中国政府和解放军分发的武器,规模相当庞大。
为什么当时要全民皆兵,还是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息息相关。当时中国和苏联交恶,和美国关系也不好,国际局势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全民皆兵的本质还是要保护中国百姓,让他们可以自己保护自己。六七十年代是我国建国后,唯一一次大规模给普通民众发枪,解放军根据国家的指示,组织了一大批民兵,并且分发了将数千万的武器,让这些民兵可以自保,几乎所有的组织部门都有民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际局势越来越好,自然也就不需要民兵,因为解放军正规部队就可以保护全中国。当时的国际媒体认为,中国执行的是全民皆兵政策,每个人都是民兵,并且都拥有武器。
在七十年代以后,解放军逐渐不再训练民兵,并且将民兵手中的武器也都收走。
我国解放军和人民本就是一家人的关系,而民兵也是解放军的一部分,解放军从一开始就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作用。在60年代,解放军和人民联系本就十分紧密。从1930年代末到1940年代初,当党总部设在延安时,红军就自己筹集了粮食。
1949年后,民兵就从事经济重建工作,包括修建铁路和工厂,开垦荒地,开挖灌溉渠,建立国有农场以及参加救灾操作。解放军接受了其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并将其结构的各个部分(例如工程兵,铁路工程兵,基本建设工程兵,信号兵以及生产建设兵团)用于建立国家基础设施。
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仍然保持粮食自给自足,参加了有选择的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并协助了救灾工作。从1981年到1985年,解放军贡献了1.1亿个工作日,以44,500建设项目,包括河水改道、建设胜利油田、扩大湛江广东省港口,造林工作涉及种植2.9亿棵树等等。
解放军通过另外两种方式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首先,1984年11月,政府决定将一些军事设施移交给平民控制或军民联合使用。这些设施包括飞机场,港口,码头,铁路,仓库和仓库以及休闲区。将这些设施移交给民用控制有助于减轻困扰民用经济的问题。其次,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解放军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双重用途培训计划,解放军人员借此学习了对不断增长的经济有用的技能。在该计划下,官兵接受了军事培训,并接受了专门技能的培训,例如牲畜育种,栽培,加工,建筑,机器维护,家用电器维修,机动车辆维修和驾驶。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6000多个训练中心的25000个训练课程中训练了65万多名士兵。1987年初的调查表明,超过70%的解放军人员以其可以用作平民的技能离开了武装部队。
1980年代开始努力简化人民解放军,并将其组织成一支现代化的战斗部队。在1980年代初期减少450万成员的PLA的第一步是减轻PLA的一些非军事职责。铁路工程兵团和基本建设工程兵团转变为平民化组织,并于1983年将解放军的内部安全和边境巡逻队移交给了当时的新人民武装警察,并将控制民兵的县市人民武装部门,转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因此这些民兵的武器很多都被收缴,但直到现在海军的民兵仍然是保留的,并且在保卫我国领海上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