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太执着,陈馀就是那个反面教材

含双谈历史 2024-05-19 12:09:48

01

现在一提到陈馀,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愚蠢这两个字。

因为原本他可以不败在韩信的手中,最起码不败的那么快,但他却偏偏找死。

春秋时期的那一套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不合时宜,但是他到楚汉相争期间竟然还拿出来用,你说他不死谁死?

韩信进攻赵国是要经过井陉的,而井陉位于太行山,可以说是险要到了极点。

这个极点极到什么程度呢?韩信的运粮队但凡有一点点疏忽,那丢掉的可不是一条胳膊,一条腿,而是一条性命。

因为井陉的陡峭程度简直是可以用离谱来形容,整条路都是斜坡,运粮的士兵必须要牢牢的控制住车辆的运行速度。

要不然一旦发生滑坡的话,不但会殃及前面的士兵,就连自己都有可能被拖下山谷。

如果陈馀在井陉的门口设置大军的话,就算你给韩信一百个胆子,韩信也不敢从井陉进军,因为这不就是羊入虎口吗?

但陈馀却偏偏选择另辟蹊径,将大军设置在其他地方,要与韩信来一场男人之间的对决。

相信有不少人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对,当年的宋襄公就是这么死的。

原本他可以趁着楚军渡河之际,将楚军歼灭在河里,但是他却偏偏要做什么君子。结果呢?被楚军一顿暴打,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这一套在战国时期就已经行不通,而现如今别说战国,秦朝都已经灭亡,但是陈馀却将这一套拿出来用,这不就是愚蠢吗?

况且,当时他手下的将领李左车也提醒他,可以在井陉的门口设置大军,但是他却直接将李左车的意见丢到垃圾桶里。

“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史记·淮阴侯列传》

结果呢?韩信背水一战,将他歼灭。

他在这一战出现的愚蠢行为,并不止拒绝李左车意见这一件,还有另一件,这一件就是轻敌冒进。

韩信将军营设置在冶河的前面,本意是要激励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他却误以为这是韩信不懂兵法,毕竟哪有人自己断自己的后路。

结果当他率领自己的大军杀进韩信军营的时候,突然间发现韩信的士兵增多(韩信预留了一部分大军在军营)。

而且战斗力还是相当的强悍,毕竟不强悍的话,那就只能到河里喂鱼。

战场上的局势一下子就陷进僵局,谁也奈何不了谁。

但就在陈馀准备撤兵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军营已经被端掉。

其实这一套在战国时期已经用过,那就是长平之战,白起当年就是利用赵括的轻敌心理,采用这一套战法将赵军包围在长平。

怪不得有人说历史就是一个循环。

战局发展到这种程度,基本上可以判定陈馀已经站在失败的那一方,事实亦是如此。

正是鉴于陈馀在井陉之战的行为,人们才将愚蠢这两个字扣在他的头上,但他真的是愚蠢吗?其实他一点也不愚蠢。

既然他不愚蠢,那就是他讲究信誉,他也不讲究信誉。他之所以出现这种行为,就是单纯的执着,执着于雪恨。

02

当年王离率领二十万大军包围赵国最后的阵地巨鹿,而当时赵王歇、张耳都在巨鹿内。

按道理来说,陈馀作为赵国的大臣,应当不留余力的救援巨鹿才对。

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他在旁观。

如果他不救援赵王歇,可以理解。

毕竟他原本投奔过陈胜,赵王歇相当于他的第二任主子,类似于他这样的人,你指望他忠于赵王歇,那是不可能的。

但张耳则不一样,张耳不就是一个臣子吗?难不成比君王还要重要?的确比君王还要重要。

要知道,早在秦始皇统治期间,他们两个人就形影不离,要不然《史记》也不会用刎颈之交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

“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但就是刎颈之交这种关系,陈馀竟然都能做到作壁上观,你说他能是什么君子吗?

要知道,当时的王离虽然有二十万大军,陈馀仅仅只有三万大军,但是别忘记,救援赵国的可不止一个陈馀,还有燕国、张敖、魏国、齐国,加起来整整十余万大军。

这十余万大军击败王离那是不可能的,倒是有可能给赵王歇、张耳制造逃跑的机会,但是陈馀却一动不动。

“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你说你陈馀作为赵国的臣子,不但你的君王深陷重围,就连你的至交也深陷重围,你都不敢出兵,难不成还指望别人出兵吗?

要不是项羽的出现,赵王歇、张耳恐怕就得死在巨鹿。

面对陈馀的这种行为,赵王歇、张耳肯定会进行事后清算,事实亦是如此。

而陈馀明显是处于劣势的那一方,因此他将兵权交给张耳。

结果是什么呢?张耳接受过兵权,他当即就暴跳如雷,反过头来指责张耳要他的兵权。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陈馀是在惺惺作态,而惺惺作态一般出现在什么样的人身上呢?那就是小人的身上。

时间越往后推,越能觉得陈馀就是一个小人。

由于巨鹿的原因,陈馀已经与赵国的高层闹掰,自然没有脸面再呆在赵国。

而赵国作为当时的诸侯国,肯定是要跟随项羽入关的,陈馀既然都已经不呆在赵国,那么肯定不能再跟项羽入关。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陈馀给省略过去,仅仅只给陈馀三个县,而反观张耳则是一个常山王。

这对于陈馀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自始至终他与张耳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现如今一个只有三个县,一个是诸侯王,你说他怎么可能受得了,因此在背地里一直试图反叛项羽。

恰好他旁边就是齐国,而齐国与项羽的矛盾是公开的。

当时齐国的最高统治者是田荣,说起田荣这个人,项羽简直是恨得牙咬咬。

当年,田荣被章邯包围在东阿,负责解救他的是项梁。

但当项梁被包围在东阿的时候,他却选择作壁上观。

你说就这种人,项羽能不痛恨吗?

更何况,关于灭秦这一件事,田荣的功劳可以说是相当的有限。

因为他知道与项羽有仇在先,所以对于出兵灭秦一事一直是不闻不问。

既然如此,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当然也会将他省略过去。

而当时跟随项羽灭秦的齐国高层分别有两位,一位是田都,一位是田安,这两位一位被封成齐王,一位被封成济北王。

但当时齐国的国土可都在田荣的手中,你说田荣能放弃吗?肯定不能,于是就与项羽爆发冲突。

而陈馀则抓住这一点,从项羽这一边倒向田荣那一边。当然,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借兵给他灭掉张耳。

对于盟友,田荣肯定是来者不拒,毕竟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胜算。

仅仅只是一个常山王的张耳,怎么可能是背靠齐王的陈馀的对手?于是被陈馀赶到了刘邦那里。

为什么是刘邦呢?因为刘邦也是他的至交。

当年刘邦还是游侠的时候,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张耳的家,要不然刘邦也不会将他的女儿许配给张耳的儿子,还将张耳分封成异姓王。

你说陈馀为了利益,甚至连墙头草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都能做的出来,你说他是君子,谁信?

总而言之,基本上可以判定陈馀就是一个利益至上,不择手段的人。

你说就这种人,能跟君子沾边吗?

而他之所以要光明正大的战胜韩信,只是因为韩信的军营中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耳。

03

当时陈馀对张耳的恨已经到达顶点,甚至将整死张耳作为他的人生追求。

要知道,当年刘邦东进,之所以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将六位诸侯王整合到自己的名下,无非靠的就是一点,那就是威逼。

毕竟当时的刘邦已经灭掉三秦,而当时无论是哪一位诸侯,都不敢说自己的实力比三秦的实力还要硬。

既然如此,那就只有投降刘邦这一条路可以走。

项羽不是还在吗?他们为什么不投项羽呢?因为当时的项羽正在齐国平定田荣叛乱,你说他哪里有时间管其他的诸侯。

但威逼这一点到陈馀这里却不管用,他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张耳的首级,只要刘邦将张耳的首级送到他这里,他立刻就出兵。

“汉杀张耳乃从。”——《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他代表的可不仅仅只是常山这一个国家,还有赵国。

当年项羽将赵王歇分封成代王,赵王歇是相当不满意的。

因为代地就是一个边陲之地,别说赵王歇不同意,只要是一个赵国的王室都不会同意。

正是因此,陈馀联合赵王歇,将位于邯郸附近的赵国旧地拿下来。

对于立下如此大功的陈馀,赵王歇肯定是对其言听计从。

那刘邦有没有将张耳的首级给陈馀送过去呢?有,不过这个首级不是张耳的,而是一个类似于张耳的人。

陈馀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出兵,与刘邦一同对抗项羽。

但张耳毕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算刘邦再怎么藏也藏不住他还活着的消息。

而陈馀得知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是什么反应呢?当即与刘邦决裂,倒向那个仅仅只给他三个县的项羽。

这足以说明他已经将整死张耳定成他的人生追求,这就能解释他为什么会在井陉之战出现迷之操作,无非就是要证明他比张耳强。

但不幸的是,他偏偏碰上韩信,不但证明不了他比张耳强,还全盘皆输。

04

电视剧里,反派往往都是死于话多,而张耳的这种情况也类似于死于话多。对于这种行为,人们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嘲笑。

但你要清楚一点,证明自己,对于一个人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的重要,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在辛勤的工作。

而当一个人面对一个能证明自己的绝佳时机的时候,你说这个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然是好好的享受这个碾压的过程。

但往往对手的反扑,就是在你享受这个过程的时候。

当年的张耳意识不到这个道理,现如今的大部分人也意识不到这个道理。

0 阅读:20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