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又又一家车企被曝,要搞人形机器人了。
最近有媒体爆料,比亚迪十五事业部开启人形机器人项目,项目内部代号为“尧舜禹”,目前团队一直处于招聘状态。
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要造机器人的车企了。
小鹏、比亚迪、广汽、上汽、丰田、奇瑞、长安等,都有相应的人形机器人计划~
车子造得好好的,干嘛突然都去造机器人了?
其实道理不复杂,能吸引到大家都去干的,肯定是因为需求大,有赚头~
2023年11月2日,工信部出台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说,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
高盛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380亿美元(即2773亿人民币)。2024年~2027年,人形机器人会率先进入工厂。2028年~2031年,会进入我们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
但是这个市场规模预测偏保守了,有机构预测的数字,是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离真正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很近了。
实际上,现在确实有不少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在工厂应用:
2024年6月,华为与乐聚合作的夸父人形机器人亮相HDC,它可以很好的理解主人的指令,并自主做出决策,在家里可以干简单的家务活,在工厂也能负责扫码包装、搬运等工作。
今年5月,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在自家工厂“打工”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擎天柱机器人拿取电池,放进电池槽中排列整齐。
今年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进入比亚迪等汽车工厂实训,与L4级无人物流车协同作业。
甚至在家用领域,不用等到2028年,现在就有一些产品,只不过价格与普通人来说还有距离。
8月20日,宇树量产人形机器人Unitree G1,可自我学习和适应环境,9.9万元起售。
说起来,人形机器人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百年前的世博会,就有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概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有相关的研发。只不过那时候受制于技术限制,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传统的机器人,都只能靠人类事先编程,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无法像人一样具有思考能力,自己解决问题。这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机器人可以自我训练,自我进化,理解人类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决策,人形机器人的灵魂问题一下子得到了解决。
而且人形机器人需要的硬件,包括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等,目前也都已经很成熟。
讲到这些技术,是不是想起来,有什么行业的产品是跟这些技术无缝贴合的?
没错,就是新能源汽车,AI、芯片、传感器、激光雷达……简直是跟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度重合,市场规模又这么大,难怪各大车企都要搞。
只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多车企全扑到机器人上,有多少是真正投入研发,想实实在在做出成果来的呢?又有哪些企业,纯粹是为了营销?有些企业造车都没造明白,就急于拓展到机器人领域,会不会有风险?
好在技术总是向前,普及路上一定会有杂音插曲,我们要把握的是让它向善。
毕竟谁小时候没做过家里有个机器人的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