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7 日,滴滴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备受瞩目的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活动。我作为滴滴司机体验监督员,有幸受邀参与其中。
此前参加过不少类似的评审会活动,但大多数都只是走个过场,象征性地对外发个稿子就草草了事,难有实质性意义。然而,这次滴滴司机监督员评审会,包括上次成都司机节恳谈会,都给我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受。
活动现场的氛围可以用 “炸裂” 来形容。我明显能感受到,许多临时出现的环节超出了滴滴工作人员的提前预估,司机代表们为了向滴滴要一个准确答复所展现出的压迫感十分强烈。从中也能看出滴滴对网约车司机群体以及行业生态问题有着清晰认知,并积极面对。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 CEO 孙枢在上午发言时,便体现了滴滴诚恳的态度,去年司机节上司机代表提出的问题,滴滴也在持续改进中。
此次评审会的规格颇高,滴滴不仅邀请了司机代表,还涵盖了乘客代表、法学界的律师以及社会公共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正因如此,我认为此次活动能得 80 分。若要进一步提升,我认为活动应邀请更多一线勤恳跑车的司机代表参与,同时活动安排可更宽松些,给予更多与滴滴相关业务负责人交流的时间。
活动上午,主要是滴滴司机公益救助分享环节。据了解,滴滴关爱人道救助项目自 2018 年启动,今年迎来了全面升级。网约车司机公益救助一直是广大司机师傅和行业高度关注的话题。尽管滴滴推出过多种救助帮扶措施,但大家对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和落地执行仍存疑虑。在分享环节,滴滴相关业务负责人直面这些疑问。
在救助项目中,大病救助接触最多,司机本人、配偶或子女患大病,自付医疗费用满 2 万且可提供2年内有效票据时可申请救助,救助金额按自付金额阶梯计算。

孙枢表示:“我们 2018 年就开始做公益救助,今年希望扩大覆盖范围和金额,让司机师傅们在遇到问题时心里有底,也期待大家及时反馈,我们会尽力帮扶救助。”此外,滴滴将加大对“顺心补贴”的投入力度,让司机“受委屈的时候,心里能好受一些”。

从现场分享的数据和案例来看,滴滴公益救助确实帮助了许多司机师傅。例如,去年山东青岛的一位快车司机和深圳的一名网约车司机,在滴滴公益基金的援助下度过了困难时刻。
下午的评审会围绕则两大议题展开,其一是司机健康预防,其二是场站作弊治理。
在司机关怀方面,滴滴推出了关怀宝和点滴保,全方位保障司机人身安全。关怀宝有明确救助条件和标准,对于结束平台订单后 24 小时内因身体急症死亡的,滴滴给予最高 20 万元慰问金;超过 24 小时且在 48 小时内因突发疾病死亡的,给予最高 6 万元人道主义援助。

点滴保则是滴滴联合中国人民保险推出的,为司机提供全方位个人人身保障。

滴滴还注重从源头预防事故和悲剧,秉持科技向善理念进行产品创新。去年 6 月车主端生活页上线健康中心,司机可在等单时跟着做健康操,提高健康意识。
针对有基础疾病风险的司机,滴滴提供就医补贴和休息奖励,通过休息地图提供附近休息场所信息,并用播报推送提醒司机休息,当司机满足休息时长时给予激励,缓解劳累风险。
在打击治理场站作弊方面,滴滴也毫不松懈。黑产作为网约车行业发展的伴生产业,规模庞大且高度隐蔽,给打击治理带来困难。

但滴滴成立了专门工作组负责打击黑产工作,成果显著。我在北京参加评审会期间,就收到深圳司机爆料,使用甩定位外挂的司机被平台封禁。
作为国内出行领域龙头企业,滴滴的改变令人瞩目。滴滴的真诚体现在与一线司机代表积极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和建议,从成立司机生态发展委员会到举办司机节都可见其坦诚态度。
而滴滴的勇敢则在于作为国内领先的规模平台型企业,敢于直面全国众多司机师傅,去年各业务线负责人亲自跑车体验平台规则发现问题,目前在整个行业只有滴滴在坚持这样做。
此次评审会让我看到了滴滴解决司机师傅问题的迫切性以及接受批评和意见的勇气。希望未来能多举办此类活动,让一线司机师傅们拥有更多向平台提建议的机会,共同推动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