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义务帮忙带孩子,是底层家庭最大的认知陷阱,坑了三代人"

迎叶观看趣事 2025-02-19 11:51:08

近些年,随着大批“70后”进入退休年龄,“新老人”一词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他们普遍接受过更多的文化教育,加上互联网的强势入侵,让他们视野更加开阔,心境也和从前的“旧老人”并不相同。

老年心理学家彭华茂认为:老年人其实并不愿意将自己的退休生活全盘交由子女支配,

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主导自己生活的意愿,只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得到满足。

“新老人”具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同样也有更强烈地支配自己生活的欲望,然而,这就涉及到一个当代年轻人与“新老人”之间的难题。

老人到底有没有义务帮助年轻人带娃?

有人说:老人帮忙带孩子是一种道德绑架,老人也需要过自己的生活,辛苦大半辈子,谁不想安享晚年呢?

又有人说:老人当然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如果不出人那至少要出钱吧!

可是这个问题涉及的并非是利益交换,而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

说白了,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怎么能要求父母一定要为了孙辈付出呢?

传统分工变化

溯源这个问题的本质,还要从社会环境变迁开始说起。

在传统的社会分工中,男性负责外出为家人争取必要的生存资源(金钱、人脉、房产等),而女性则是在家庭中照顾后代,打理大小事务。

这样的分工在现在的日本社会仍然很是常见,男性被认为是家庭的顶梁柱,女性则被认为是家庭的守护者。

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在教育体系方面同样也显示出了“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根深蒂固。

单性别学校通常注重培养单性别角色分工,将女生们培育成为“贤妻良母”,将男性培养成“大丈夫”。

在这样的情况下,是不会有关于下一代由谁来抚育这样的矛盾问题的。

而在现代中国,传统性别分工已经完全被打破,夫妻双方都希望承担家庭的责任,

特别是女性一方,如果想在家庭中拥有地位,那只有经济独立这一条道路可走。

可若是没有父母辈帮忙带孩子,那么在孩子三岁以前这个24小时不能离人的阶段,就必定要有一个家长舍弃工作,全身心照顾孩子。

这一职位一般是由女性来接替,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家庭仍有很多宝妈群体,在家庭中扮演照顾者的角色。

然而,也有很多人是主动放弃父母育儿,坚持由自己将孩子带大。

这是因为有许多老人仍未接受科学观念的影响,用自己的老一辈人的经验育儿,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例如,现在很多父母非常注意的培养秩序敏感期孩子的规则意识、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压抑孩子的好奇心等等。

这是很多老一辈人育儿时无法做到的。

代际传递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新老人”:赵萍(化名),今年56岁,在退休之际正好赶上自己的第一个小孙子诞生。

她说:“我没有给儿媳照顾月子,也没有帮她看孩子。自己的小孙子我看过一眼就放下,随后该上哪玩就上哪玩。

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最该跟孩子亲近的是孩子妈,我天天上跟前算怎么回事?

但是,我给我儿子留了二十万,这个钱是给我孙子请月嫂、请保姆的钱,

孩子小时候我不能尽一份责任,那就从别处去弥补,咱家有这条件,我就不能让我的孩子难做。”

那么,上一辈老人难道真的不应该帮助育儿吗?帮忙看孙子只会落得吃力不讨好?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作代际传递,指的是父代和子代之间传递性格特征、社会特征、心理特征等的情况。

祖父母和孩子之间天然存在着一种亲密关系,叫作“隔辈亲”。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先辈对于基因传承者的自然关爱。

代际传递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

1.家庭教育与价值观;

在代际传递中,祖父母和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将会对孩子产生终其一生的深远影响,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是在一个书香世家,那么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变得知识渊博、对学术产生追求。

同时,父母的价值观也会在日常生活中感染孩子,

例如,父母待人接物非常热情,总是乐于帮助他人,那么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在看到他人需要帮助时不吝啬自己的善意。

2.社会经济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未来职业发展、个人性格特征等方面密切相关。

如果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那么长辈的眼界心境就会更加开阔,为孩子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资源。

相反,如果处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中,父母落后的时代经验和固有观念,反而会成为孩子的束缚。

3.文化习俗;

文化习俗代表的是一个家族对于个体象征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体通过节日习俗、饮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这样的代际传递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保持文化习俗的连续性,更能让我们对于自己的家族、所处的群体产生心灵寄托。

因此,真正良好的家族关系,祖父母辈和孙辈的交流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老人是否有义务照顾孙辈这个问题,我们的心中似乎也已经有了答案。

诚然,我们的父母数十年辛劳,没有必定的义务帮我们照顾孩子,为自己增加负担,

但与孩子进行的情感交流和言传身教则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增强孩子的心理韧性。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要忘了家庭的本质——那就是爱。

老人的付出源于对子女的支持和对孙辈的无条件的爱,

家庭的幸福本不在于谁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而是在于是否每个成员都能在爱和理解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

-The End -

作者-专序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0 阅读:0
迎叶观看趣事

迎叶观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