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将要卸任的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在位四年,在告别演讲上也是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总结。
她没吹嘘美国有多牛,也没渲染中国有多可怕,而是分享了她在应对中国崛起方面的四个“血泪教训”。
最让人意外的是,其中一条是别想着跟中国动武,这是不是感觉有点“反常识”?
一、中国是不一样的对手在华盛顿的政治圈子里,总有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其中一个就是把中国看成“苏联2.0”。
这种冷战思维挥之不去,让五角大楼里的一些人总想着用对付苏联的老套路来对付中国。
但凯瑟琳这位即将卸任的国防部副部长,却勇敢地站出来说出了实话。
1月10日,在她自己的告别演讲中,她指出把中国直接套进冷战的模板里,完全就是在刻舟求剑。
中国不是苏联的复制品,它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GDP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而且还有着灵活的外交手腕,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光彩。
她还指出,中国有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从5G通信到人工智能,都在迎头赶上,更不用说不断增长的军事实力,各种新型武器装备层出不穷。
凯瑟琳认为,中国的目标是重塑现有的国际秩序,让世界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
这种雄心壮志,加上实实在在的实力,让中国成为一个美国从未遇到过的对手,一个不能用简单的冷战思维去理解和应对的对手。
凯瑟琳坦诚地表示,美国必须摘下“有色眼镜”认清现实,承认中国军队实力的增强是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要放弃任何“胁迫”或“强迫”中国的幻想。
美国真正的目标不是挑起冲突制造对抗,而是通过自身的实力来维护和平,通过公平的竞争,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抗来保障自身的利益。
但她认为仅仅“盯梢”对手的一举一动是远远不够的,最高决策者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灵活地调整战略目标和实施路径。
中国军事的进步速度,确实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从射程超过一万两千公里的东风-31AG洲际导弹,到被外界猜测为“歼-36”“歼-50”的六代机概念,再到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076型两栖攻击舰,中国亮出的每一张军事王牌,都足以在五角大楼引起震动。
中国是“快速跟进者”除了对中国整体实力的判断,凯瑟琳还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另一个让人瞩目的特点,那就是惊人的“快速跟进”能力。
这种“快速跟进”的能力,来源于中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和完整的产业链,让中国能够快速将新技术转化为实际产品。
从高铁到5G,从新能源汽车到航天科技,中国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这种后发优势。
对于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呢?凯瑟琳认为,美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随意地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或者说不能再“炫技”了。
因为任何炫耀都可能变成对手的“教材”,被快速学习、吸收,甚至改进,最终反过来对美国产生难题。
她强调长期投资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很难再弥补,美国必须不断努力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才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番话不仅仅是对国防部,也是对整个美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在与中国的竞争中,任何松懈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为了说明中国“快速跟进”的威力,她特意提到了中国海军,如今中国各类军舰和潜艇的总数已超过美国海军。
这背后是中国发达的造船工业,以及完善的汽车、钢铁等配套产业链的支持,这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让中国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建造和装备新的舰艇。
相比之下,美国的造船业衰退、军舰维护成本的居高不下,让他们的海军在数量上就慢慢地失去了优势。
但她的担忧并不仅仅停留在军舰数量的差距上,她更担心的是中国在“六代机”、电磁弹射、无人机和预警机等高科技领域的快速追赶。
此外,中国还拥有丰富的稀土等关键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对许多高科技产业至关重要,也让美国在某些领域面临“卡脖子”的风险。
三、盟友和合作的重要性凯瑟琳的第三个建议,是要打好和中国的这场竞争,光靠美国自己单打独斗可不行,得拉上朋友组团出击。
她认为美国必须充分利用其遍布全球的盟友体系,以及国内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合作,才能在和中国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这可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而是战略层面的协同增效,一个团结的联盟能够放大美国的影响力,把有限的资源转化为更大的战略优势。
凯瑟琳指出,在全球化时代,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了,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地解决所有问题。
只有通过联盟和合作,构建一个更加稳固和强大的战略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美国在世界上拥有广泛的盟友网络,在它的国内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科研实力,可以通过加强跨部门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凯瑟琳的这番话实际上也是对美国传统外交政策的一种反思,长期以来,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习惯于“我行我素”。
但在面对中国这样的全面竞争对手时,这种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只有通过联盟和合作,才能更好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四、别尝试挑衅中国最后,凯瑟琳以一个重要的原则结束了她的演讲,那就是“竞争不等于冲突”。
在她看来,竞争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冲突并不是不能避免的。
美国应该保持对华威慑,但与此同时,也不能不必要地挑衅中国,主动把竞争升级为冲突。
美国国防部的职责是为潜在的冲突做好准备,而不是主动挑起战争,换句话说国防部的作用是“备战”,而不是“求战”。
竞争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实力来维持和平,而不是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
她没有简单地把中国定义为敌人,而是视为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竞争对手,毕竟在很多领域,中美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空间。
她没有鼓吹战争,而是强调了和平竞争的重要性,她认为通过公平的竞争,可以促进双方共同进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结语凯瑟琳的“肺腑之言”是基于对中国实力的清醒认识和对国际局势的深刻洞察。
至于中国的“快速跟进”能力,她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凯瑟琳的这番话,给美国的对华政策,乃至整个国际关系格局,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看待中美关系时,不能再用老眼光、老思维,必须用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心态去面对这个日益复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