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个老朋友,心却彻底倒向美国,还曾出口过大量先进装备给咱

事説新语 2024-12-26 16:52:26

每当谈论起国家大事时,这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想来也是各位比较关注的一点。

自从新中国建立以来,和我们交好的国家也是在不断增加,在人们心里成为了所谓的朋友。

只不过即使我们现在总是说某国是老朋友,但也不会打包票表示,彼此之间的感情永远稳定向好。

毕竟,当初就有两位阶段性的老朋友,曾提供给我们大量的武器设备,甚至在我国军工事业迅速崛起的背后贡献了一份力量。

但后来,他们反而选择翻脸,转而倒向美国。

时至今日,这两位“前”朋友,在世人心里一直都是标准的西方阵营。

一、以色列

看到这几个字,大家是不是觉得挺出乎意料的。

以色列这个国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好像一直被各种负面词语包围着。

很多人觉得我们和以色列之间一直是交恶的,怎么会有交好的时候呢?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中以之间的“蜜月期”究竟是什么时候呢?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以方倒向美方呢?

提起新中国刚成立的年代,相信大家不会忘记,当时我们的国际处境算不上多好,美西方一众国家都不肯承认我国的存在。

当然我们也记得,那一段时间里同样有国家愿意主动向我们表达友好,承认新中国的成立。

但或许很多人不清楚的一个冷知识的就是,以色列竟然也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确实很难想象,当初以色列对我国的态度确实是非常友好的。

一开始就表达了祝贺,后又想方设法,希望找个机会能正式承认新中国。

后来以色列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中东国家。

看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认为中以双方很快就会由此走上和谐的建交之路。

但事实上这条路走的可谓是非常坎坷。

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走向,本来就不是随便几句双方交好就能决定的。

要知道尽管以色列在一开始就对我国展现出来了他们的友好态度,但受冷战时期国际格局的影响,以及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考量,中以的关系并非稳稳的建交,而是走向了冰冻之路。

一直到80年代才有所缓和,慢慢恢复了外交往来。

虽然此时依然未正式建交,但两国之间却展开了合作。

也正是在这时,以色列向我们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提升了中国的军事力量。

说起80年代中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一系列合作,不得不让人咋舌:我们和以色列竟然真的有这么蜜月的时候?

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得看“怪蛇-3”空空导弹的交易。

这是一款由以色列研制出来的导弹,运用了非常先进的技术。

这样卓越的技术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自然是具备着极其重要的学习意义。

通过对其深入的研究与技术吸收,我们成功仿制出来了霹雳-8空空导弹,并且装备于歼8系列战机。

更重要的是,该导弹的引入为我国空军空空导弹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直到现在依然对空军战机发挥着作用。

此外,中以在雷达领域也展开了相关的合作,EL/J-7-2032平面缝隙阵脉冲雷达的引入就是一个典范。

除此之外让人心痛的是,以方曾经打算将自家的费尔康预警机卖给我们。

但由于某国极其警惕我国会迅速强大起来,所以一直坚定反对。最终,这个项目在美西方的干涉下只能是打了水漂。

虽然他们由于项目的泡汤,主动给我们支付了违约金。但这事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确实不小。

总而言之,中以之前一系列密切的军事合作,都给我们的军工事业发展注入了非同寻常的活力。

只不过进入本世纪后,双方确实渐行渐远,慢慢变成了如今的样子。

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不管怎么说,以色列最大的依仗还得是美国。

他们自己心里也清楚,如果没有美方的军事协作和外交扶持,他们也走不到现在的位置。

更严重的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以色列也曾多次挑战中国的底线。

而我们抬头看一看国际局势,就拿巴以冲突来说,很明显以方的外交理念与我国是存在冲突与分歧的。

光凭以上种种,我们也只能感慨,双方离得越来越远也确实是国际局势下的正常现象。

二、乌克兰

这第二个也是国际新闻中的老熟人了——乌克兰。

其实我国和乌克兰的蜜月期也说不上多长,毕竟再怎么分析也只能从苏联解体,他们出来单干的这段时间谈起。

所以中乌双方的紧密合作最早只是能追溯到1992年。

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大量的家产,说成是苏联的“继承人”也是毫不为过的。

刚刚独立的他们拥有欧洲广袤的土地,粮食产量丰富,是著名的“欧洲粮仓”。

关键的是乌克兰不仅仅有丰厚的粮食,还继承了份额极高的军事遗产,包括航空航天技术和各种武器装备。

与此同时我国又急需相关技术与装备发展军事力量,这种需求是极其迫切的。

这不是巧了吗。你有的资源恰好是我急缺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双方就一拍即合,迅速开启友好建交并不断深化合作。

不过要说起乌克兰给我国提供的最大力量,那必须要提的就是航母领域了。

乌克兰接手了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但是由于自身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只好选择决定将其出售。

后来他们将“瓦良格号”航母出售给了我国,然后经过后续的改造利用。其最后就成为了广为人知的“辽宁舰”,而这也是我国航母发展的关键一步。

大家也知道,不管是做什么事情,打破零突破,迈出这第一步总是艰难的。

如果没有“瓦良格号”,我们的航母之路估计要走的更为艰难一些。

还有不得不感慨的一点就是,那时的乌克兰是真敞亮,大大方方的愿意把苏联航母的发展的技术卖给我们。

所以光看航母领域,乌克兰就确实为我国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坚实基础。

当然不止航母,中乌在其他军事装备方面也拥有着密切的合作。

然而现在中乌之间也是同样渐行渐远,至于这原因究竟是为啥呢?

首先,俄乌之间就一直存在矛盾。

但同时我们和俄罗斯的交易反而相当密切。

那么在这样的局势下,中乌之间的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或许在他们心里,和俄罗斯保持密切的贸易这种行为,就意味着我们在俄乌之间更愿意亲近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

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乌克兰的倾向更是明显,在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援助背景下,显然他们更愿意依赖美西方的帮助。

乌克兰希望通过抱紧北约大腿来获得更多支持,以维持在冲突中的地位和力量。

既然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势必会和我们的关系持续处于冷却状态。

但比较尴尬的是,即使乌克兰为了投入美西方的阵营,决心十分坚定,结果北约至今都未能让其加入。

我们要认识到,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权衡是国与国之间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毕竟只有国家利益才是国际交往的核心环节,任何关系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展开的。

尽管现在无论是乌克兰还是以色列和我们关系冷淡。但也不是说彼此就是永远的仇人,说不准在将来的某个阶段,我们与二者之间会迎来转变的契机。

结语

回顾下来,从之前密切联系的老朋友到如今渐行渐远的陌生人。

我们和乌克兰以及以色列的历程,都深刻地反映出国际关系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

但其实这种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已经是常态了。

虽然我们总是说新朋友老朋友,但也并不是说可以完全把国际关系看成简简单单的人际交往。

国与国之间唯一确定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

对于这种情况,我国自然只要保持理智的眼光看待,还是那句话: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当然,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期待能和这些“老朋友”重新建立友好的合作交往。

0 阅读:26

事説新语

简介:社会万象笑料多,速来围观乐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