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病伤阳,阳病伤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妙用

炎黄国医吴越 2023-05-10 09:27:36

郑重提示:本文谨供学习、研究、交流之用,对于文中包含的医学处方,请勿轻易使用。如有疾病需找专业医师诊治。

我有专门的文章论述过:在区分“阴阳”之前,首先要分清“正邪”。

比如这个说法:“阴病伤阳,阳病伤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前两句的“阴病”,就是阴性的邪气、病邪,它当然会伤害阳性的正气;“阳病”,就是阳性的邪气、病邪,它当然会伤害阴性的正气。

后两句说的是,在治疗上,遇到阴邪,要补足正的阳气,比如温阳祛寒邪;遇到阳邪,要补足正的阴气,比如滋阴清热邪。

我们来看“三阴三阳”的诊治方法:

一、少阴伤寒:“寒”属阴邪,在少阴经不“化热”,属阴病,伤害少阴经中的阳气(少阴“中见太阳”),所以“但欲寐”,总是想睡,精神不好。平常白天喜欢打呵欠也是少阴经的阴邪气过多,影响白天阳气的升起。

二、太阳伤寒:“寒”属阴邪,但在太阳经则“化热”(转为热邪),属阳病,伤害太阳经中的阴气(太阳“中见少阴”),所以“汗出”,汗为心之液,即为少阴之液,所以要用桂枝汤,祛太阳经之寒,又补充阴液,汗出、畏寒等自然就好了。

三、阳明燥热:燥热属阳邪,属阳病,伤害阴液,伤太阴(脾肺),所以“急下存阴”,用承气汤辈。

四、厥阴伤寒:“寒”属阴邪,在厥阴经时而不“化热”,属阴病;时而“化热”,而属阳病,因此出现时厥时热、上热下寒等复杂症状。

太阴伤寒、少阳伤寒,依此类推。

所谓“阴实则阳不入阴”等,也是这个道理。阴邪实则阴邪强而欺阳的正气,阳气无以回归,被格拒于外,这是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阳不入阴”,也是人走向衰亡的基本病机!详细情形另文详论。

吴越

2021年2月10日

17 阅读:870

评论列表

用户13xxx03

用户13xxx03

2
2023-05-11 09:58

[赞]

炎黄国医吴越

炎黄国医吴越

民族医生,古典中医深研者,古法养生引领者,泛博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