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第五代战斗机的发展史,美国无疑是此类战机的“引领者”!全世界第一款五代机F-22就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1997年推出的,并于2005年开始进入到美国空军服役,算起来这款五代机“鼻祖”已经入役快二十年了;
尽管F-22技术先进、战力不俗,不过可能是因为战斗力过高,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对手,或是由于出场费“昂贵”等原因,服役至今,这款战斗机还从未经历过实战,“0”击杀的纪录也是保持的相当“完美”!除了在追杀气球方面它较他国军机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之外,非卖品的F-22大概率将会以这样“完美”的纪录了却此生...
而作为世界上第二款服役的五代机,我国的歼-20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至今还未有过击杀纪录,不过相比于F-22,咱们的歼-20的入役只有6年多的时间,基本尚处于新型战斗机形成战斗力的初始阶段,目前最为紧要的任务是加紧生产,批量列装,打战绩在日后有的是机会。
同为第五代战斗机,中、美两国飞机都创造了各自的世界纪录,比如:
F-22是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机,不过生产批量相对较小,只有195架;
我们的歼-20虽然是后来者,但在产量上要强于F-22,据数据分析显示,这款战机的产量至少已经超过200架,由此歼-20一跃成为了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双发五代战斗机(F-35是单发的)。
说到这里估计列位才可能会想起来,世界上不是还有一个国家也自研了五代机吗?没错,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苏-57也是双发五代机中的一个代表机型,只不过它从诞生那天起似乎就一直“活”在F-22和歼-20的阴影之下;尽管苏-57首飞的时间要早于歼-20一年,但因受限于俄罗斯少的可怜的军费支出和研发预算,苏-57在首飞十年之后,也就是2020年年底才正式加入到俄罗斯空天军的战斗序列,并且产能极低。据俄媒报道,截止到去年年底俄空天军总共才接收了10架苏-57,预计在今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至24架左右;
本人大致计算了一下,俄军从2019年正式向联合飞机公司下单,三年之后只交付了10架,平均一年的产量在3架多一点,如此缓慢的建造速度也难怪世人将这款俄制五代机给遗忘在脑后了。
除了产能较低之外,另外一个让军事爱好者对苏-57提不起兴趣的关键点就是它的缺点稍微有点多(或者是和同类战机相比质量较差),虽然苏-57也是按照“五代机的标准”打造出了的一款俄下一代战斗机,不过对比中、美的五代机,苏-57的设计非常粗犷,尤其是在重要指标“隐身性能”方面,俄罗斯五代机的RCS(雷达散射截面积)约为0.4平方米,远远低于美国F-22的0.01平方米的数值,甚至不如波音最新推出的F/A-18E/F Block III(据波音介绍该机的RCS只有0.1平方米,为现役隐身性能最好的四代机);
在发动机尾喷口隐身处理方面,我们的歼-20在最初版本时也同样未做处理,不过后续随着国产发动机的上机,尾喷隐身处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苏-57在经历了十多年的测试之后,它的发动机喷口依然如初,未曾变动一分一毫;
此外该机在复合材料的使用量上也是三款五代机中最少的,这也导致该战机增加了不少的“负担”,同时在机身细节处理方面,苏-57也尽显“战斗民族”豪放而不拘小节的一面,使用铆钉的数量也远非歼-20和F-22所能比拟的,还有俄制战斗机多年来固有的一个不足之处就是航电系统的落后,这个毛病在苏-57上也多多少少存在一些。
体系中的苏-57没必要追求极致,能用即可!不过呢?话又说回来,苏-57作为五代机在纸面性能上虽经常被外人所诟病,但这款战机的研制目的毕竟不是为了去和哪一款五代机去“单挑”争雄的,如果将其放在俄空天军的作战体系中使用,那么这点小毛病也就无所谓了。此前的俄制苏-35已经初具挑战F-22的能力,这次再把苏-57融入到作战体系中,俄空天军的整体作战能力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苏-35+苏-57的组合估计就算是遇见了美国的F-22+F-35的组合也是一点都不会“怂”的...
并且有一点不得不承认,苏-57的机动性能是三款现役双发五代机中最好的一款!另外请列位自行忽略《壮志凌云2》中汤姆·克鲁斯用一架没有起落架的F-14单挑两架苏-57的画面,那是美帝的电影,完全没有任何的参考依据...
苏-57作为世界上第三款入役的双发五代机,在时间排序上它没有抢占到任何的先机、在产能上也基本没啥优势、技术层面更是三款双发五代机中垫底的存在,但自从参与了俄乌战争之后,这款几乎快被人们遗忘的五代机却拿出了让所有五代机都不敢想象的成绩;
那就是完成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首杀纪录”!注意!这是对战有人战机的记录;
根据英国国防部情报显示,针对俄制苏-57战斗机的参战情况分析,可以确定至少一次该机的击杀记录;
英国国防部的这份情报被曝出的时间是在今年二月底,报告称去年10月份一架战区外苏-57利用自身配备的R-37M空对空导弹在200公里的距离上成功击落了一架乌克兰空军的苏-27战斗机!
这里引出来一个问题,为何英国会如此肯定此次击落事件就是由苏-57战斗机完成的呢?
想解释这个问题,就要从北约在乌克兰外围布置的监视网说起了,自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北约的E-3“哨兵”预警机就一直在波兰和乌克兰边境巡逻,可以说是24小时不间断在飞行,其主要目的就是用于侦察俄罗斯空天军的一举一动,在发现危险后及时通报给乌克兰方面;
按照北约方面的说法,他们布置的预警机可以监视到俄罗斯边境上所有四代机的飞行,甚至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每一架战斗机的型号;
但就是在如此严密的监视之下,乌克兰的战斗机还是被空对空导弹击落了,这是啥原因呢?唯一的解释就是俄动用了E-3“哨兵”探测不到的机型,那么答案也就很清晰了,它肯定就是苏-57了。
另外两款可携带R-37M的机型为苏-35和米格-31,不过两机均为非隐身战机,起飞后“哨兵”应该很快就能够识别出来,因此被排除在外。
在本月初还是来自于英国国防部的情报,称又有一架乌空军苏-24殒命于苏-57的“刀”下,大致过程与那一架苏-24基本无差,不过这一次的距离更远,俄国防部也在第一时间证实了此消息...
在多次情报被公开之后,西方媒体人除了对苏-57完成“连杀”感到震惊之外,他们还对其使用的R-37M空对空导弹非常感兴趣,并带有醋意地评价道:“R-37M是除中国的霹雳-15之外唯一一款射程超过200公里的空对空导弹,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产品能与之抗衡,F-22和F-35配备的导弹也不能...”
类似的评价可能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一年多来,西方媒体少数几次感到“震惊”的报道,而且一下子就戳中了痛处:自己搞了那么多的F-35,到头来还不如一款量产只有十几架的俄制战机厉害...
时代
由于预警机没有探测到对方战机,而本方战机有战损,这一定是苏57战果的解释也太苍白了吧
用户87xxx35
苏57机动能力垫底,谁告诉你好?凭什么好?凭那超远的双发距离,巨大的横滚惯量,起步就比别人慢半拍的横滚速度?学点航空知识再发言好不好。
张先森
霹雳21也能,不过太大歼20内置弹舱放不下,不过可以歼20发现,后面的歼16攻击,而是一般这种导弹都是用来打预警机和加油机的,打战机有点浪费[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