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一妇女带00001号烈士证到北京,邓小平:你长得真像你父亲
1977年9月的一天,外交部长伍修权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只见面前的妇人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00001号烈士证。
伍修权一时泪流满面,紧紧地握住她的双手。
过了几天,伍修权带着这位妇人去见邓小平。一见面,邓小平就直言:“你长得真像你的父亲。”
那么,这个妇人究竟是谁?她为什么要去北京?00001号烈士证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邓小平又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
我的生父竟然是00001号烈士原来这个妇人名叫高锦明。
高锦明一直以为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在当时的社会已经很是幸运。
可是不想有一天,自己面前的父亲竟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是养父,那么自己的亲生父亲又是谁呢?
1951年12月,兰州宁沃庄。
这天,高锦明一如往常一样放学回家,却不想走到家门口的时候人群涌动。
这样的异常让高锦明觉得奇怪,她心想道:“难道最近谁家有好事不成?”
可令高锦明没猜到的是,这样的“好事”竟然降临在自己的头上了。
只见自己家的院门口有人敲着鼓打着锣,甚至还有人扭着秧歌,一旁并不熟悉的邻居也围着院子凑热闹,大院的各种人将门口围的水泄不通。
父母正和旁边的阿姨说笑着,正巧一个阿姨望过来,大声高喊着:“哎呀,烈士的女儿回来了。”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移向高锦明。
高锦明被这样的场景“吓懵”了,只觉得头重脚轻,被旁人拖拉着,同手同脚的走到家中。
等到所有热闹散去,高锦明才渐渐回过神来。
这时,她才注意到门口竟然有个黄底红字的牌子,上面竟然写着“革命烈属”四个大字。
联想到刚才热闹的场景,高锦明立刻找到自己正在干活的父亲,想要向他问清楚情况。
却不想,走近一看,父亲高克明正在小心翼翼的钉一块玻璃镜框。
只见镜框里赫然写着:“光荣纪念证第00001号,查叢德滋同志......”
只见证书落款的最后,竟然还有毛主席的亲笔题字。这让高锦明大吃一惊。
因为当时没有流行简体字,不少文件还保留着繁体字,“叢”字实际上就是“丛”。
十几岁的的高锦明并不认识认识这个字,但她知道家中并没有这个人,那么为什么要将这个东西送到自己家呢?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高锦明实在按奈不住自己心中的好奇心,吃饭的时候一直频频的看向自己的“生父”。
或是察觉到孩子心中所想,饭后,高克明语气严肃的对高锦明说:“其实,我并不是你们的亲生父亲,你亲生父亲的名字叫丛德滋,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烈士。
你和你弟弟原本已有名字,一个叫丛丹,一个叫丛甘。为了保护你们的安全才跟着我的姓,从今以后,你们便用回之前的名字吧。”
此时的高锦明,不,应该是丛丹还是一脸懵,只想着自己好似在做梦一样,好好的父亲怎么说不是就不是了呢。
丛丹心想:是不是自己的父亲不想要自己了才会这样说,心中万分委屈。
等到夜晚的时候,带着一肚子的委屈,丛丹找到了自己的母亲,瞬间泪眼汪汪,哭诉着自己的父亲高克明不要自己了,还问母亲是否自己改过名字。
等到丛丹情绪稳定之后,母亲王竹青才缓缓地说出事情的真相:
原来丛丹的亲生父亲确实不是跟丛丹一起生活十几年的高克明,而是已经牺牲的烈士,丛德滋。并且丛丹和她的弟弟因为种种原因,改过名字。
只是,王竹青并没有透露太多消息给女儿,而是告诉女儿:“等过两天我就带着你们姐弟俩去公安局,一起把名字改回来。”
你只需要知道,你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很好的人。你今后一定要努力学习,好好的报效国家。”
几天之后,王竹青真的带着丛丹和丛甘前往公安局改了名字。
这时,丛丹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就是丛德滋。
据后来丛丹回忆说:“其实当时自己虽然年幼,确实有朦胧的记忆,甚至还奇怪自己的小名为什么叫小丹。只是随着年纪渐长,一些记忆也消失在脑海中了。”
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00001号烈士证给丛丹一家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关于00001号烈士证背后的故事自从经历了烈士证的事件之后,丛丹一直担心自己的母亲和继父会产生嫌隙,没想到父母恩爱如常。
并且,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发,丛丹发现身为烈士子女的自己生活条件好了很多。
根据规定,政府不仅每年都给自己免费的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每个月根据人口给家里发放十五元的补助金。
令丛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自己和弟弟感染肺病,住院期间一切费用都由国家出手垫付,甚至为了避免再次感染,每年还有免费的体检。
一时间,丛丹心里很是感谢国家,想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却又是说不出的滋味。
后来,丛丹的叔父来到家中,想要带丛丹姐弟俩一同前往北京学习,说是国家特意补贴给烈士子女的学校。
可是,心中思念父亲的丛丹并没有去北京,而是继续留在兰州生活。
就这样,一家人平静而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十几年后,随着社会的变动,曾经那张带来荣誉的烈士证此时却变成了“烫手山药”。
当时中苏交恶,曾经身为丛德滋好友的伍修权出事了,他被人诬陷是“苏修特务”。
理所当然,身为丛德滋女儿的丛丹也受到影响。
原本,丛丹在此时已经是一个中学的老师。受到此事的影响,丛丹被要求停职,同时下放到农场“洗心革面”。
没有办法,丛丹只能带着自己几个月的儿子离开家乡。
同时,丛丹也重新燃起了想要了解亲生父亲丛德滋的好奇心。
受到母亲的影响,丛丹不相信亲生父亲会是“苏修特务”,更是想要将自己父亲曾经做过的革命事业都整理出来,还他一个清白。
“如果我的父亲真是烈士,那就不能这么受人凭空污蔑。”丛丹语气肯定的说道。
凭借着母亲的遗物和各种线索的整理,丛丹花费了大半生才收集齐全父亲的事迹。看到父亲的过往,丛丹深深地被触动了:“我的父亲的确是为革命事业牺牲的。”
那么,丛德滋这个人怎么样?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又为何会牺牲呢?
1910年,丛德滋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丛德滋很是争气,从小学习优良,考上了当地有名的师范学院。
丛德滋极爱学习,为人正直,富有爱心,周围人都很是喜欢。
受革命浪潮的影响,丛德滋思想觉醒,将眼界放宽到世界。
1933年,丛德滋大学毕业后,前往东北军北平军分会政训处工作。
两年过后,丛德滋根据自己在队伍中的所见所闻,在北平《小实报》和《东北快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主要是抨击国民党队伍中的不良风气,向大众呼吁减少内战。
由于当时的丛德滋年轻气少,做事冲动。他大胆的行为被国民党右派分子察觉,于是以“疑共”的嫌疑被捕入狱。
幸运的是,由于受到张学良的赏识,丛德滋被保出狱。
出狱后的丛德滋并没有放弃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决心,而是积极创办报刊,其中《收复东北,保卫东北,开发西北》这篇文章在当时造成巨大影响,激发和鼓舞了人们团结抗战的积极性。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
同月,受到张学良的影响,丛德滋被任命为抗日联军西北军事委员会成员,为党中央的宣传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直到第二年,国民党返回西安,丛德滋的报社受到影响只能离开,另寻出处。
丛德滋与妻子王竹青相识于上海,两人一见钟情,后来回到山西东赵村结婚。
同时期,丛德滋在这里与邓小平、伍修权等中央同志结识,在党的暗中保护下,丛德滋和妻子向西北地区发展。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丛德滋借用自己文艺创作者的形象打入敌人内部,成为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秘书和设计委员,为之后获取重要情报打下基础。
在这期间,丛德滋一直尽心尽力的为党办事,做对党有好处的事。
一次,丛德滋正在报社,突然听到声音,警戒万分。
只见门口的大车下来了十几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仔细辨认之后发现这些人都是失散的红军战士。
于是丛德滋和妻子热心招待了这些战士,并且在第二天亲自将他们送到当时八路军的办事处。
此后,不少进行革命的青年同志都受到过丛德滋的帮助,成为革命事业的优秀工作者。
然而,革命的队伍里总会出现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受到诱惑。
1941年的一天,丛德滋被曾扩情借“赴宴”秘密逮捕,押送监狱。
遭受百般折磨之后,丛德滋也绝不松口,最后敌军恼羞成怒,实施下毒,年仅32岁便壮烈牺牲。
由此可见,丛德滋同志英勇无畏,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可是,就这样的优秀的党员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住了,丛德滋的女儿为了查明父亲牺牲的真相,用了自己的大半生。
为挽救生父名誉,寻求真相,前往北京当把丛德滋的生平事件都整理出来之后,身为女儿的丛丹已经泣不成声。
丛丹十分确定,自己的父亲是清白的,丛德滋是一名烈士。
为了更近一步弄清事情的真相,丛丹计划寻找丛德滋的生前好友了解实情。
1977年9月,正在家中的伍修权见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人,此人就是前往北京寻求真相的丛丹。
此时的丛丹已经接近四十,长期的劳作让她的面容更加苍老,但是看着面前的妇人,伍修权还是能看出几分熟悉。
当丛丹掏出00001号烈士证的时候,伍修权瞬间泪流满面,情绪激动的紧紧握住她的双手,亲切的问候着。
丛丹双眼通红,强行稳住自己的声线,将这些年的事情都一一作答。
听罢,伍修权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我曾经找了你很多年,如今终于相见,这些年你受苦了啊。”
丛丹摇摇头,表示自己心中很是在意父亲丛德滋的事情,来到北京就是为了表明父亲的清白。
伍修权听后很是高兴,对丛丹说:“有一个人,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几天后,伍修权带着丛丹来到北京的一家四合院门口,令丛丹吃惊的是,她竟然见到了邓小平同志。
此时的邓小平就像寻常人家的老人一般,躺在摇椅上休憩。
看到来人,邓小平缓缓起身前来迎接。
当看到丛丹的面容的时候,邓小平骤然想起来那个如同太阳般为革命奉献事业的青年,直说到:“你和你父亲长得真像啊!”
一时间,丛丹的眼泪瞬间止不住的流,伍修权想要安慰她却被邓小平阻止:“委屈她了,就让她痛痛快快的哭出来吧。”
或是不好意思在这样的大人物面前哭泣,丛丹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
此时的邓小平缓缓的说出丛德滋之前的革命事件,丛丹沉浸在这位老人往昔的回忆之中,仿佛也看到了当年那些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甚至奉献生命的革命战士。
之后,在双方的交谈中,丛丹将自己这些年的生活和工作都仔细讲述,最后表明了自己想要恢复父亲丛德滋的名誉。
“这件事我会解决的。”邓小平一脸和蔼可亲,甚至告知丛丹之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他。
劝勉丛丹:人生道路上虽有万般挫折,但最后都会迎来崭新的一天,生活更应该向前看。
不久后,经过邓小平同志等人的证明,丛德滋烈士恢复了名誉,丛丹也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面对自己的孩子,丛丹继续讲述着父亲的故事,势必将这种革命烈士的精神永久的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