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掉渣的比亚迪,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能跟世界车企掰手腕的?

猫眼儿观世事 2025-02-21 02:48:11

刚刚公布的比亚迪和丰田汽车销量,让人眼前一亮,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国外品牌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高高在上,来看下这个10月份中国市场乘用车品牌销量,比亚迪销量已经是遥遥领先,实力强劲的南北大众合计也就21.2万辆,而丰田已经只有比亚迪销量的一半了,并且比亚迪已经12次蝉联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了,在汽车领域,只能说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了,把眼光再放到全球,2023年第三季度,日产汽车全球销量824354辆,而比亚迪全球销量是824001辆,两者仅仅只相差了353辆了,超越日本三大车企之一的日产,也不过只是个时间而已,虽然跟丰田还有一定差距,但第一次撼动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工业,也是一个具有历史性的转折点。

这个比亚迪给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是那个被人一直诟病的BYD车标,还有那个便宜的国民车F3,被扣上了土和落后的帽子。但为什么比亚迪能从一众国产品牌中脱颖而出,扛起国产品牌对抗日本车企,走向世界的大旗呢?

这还要从头说起,1995年2月,王传福和表哥吕向阳一起下海,并创办了比亚迪,最早工厂在深圳的亚迪村,所以也就叫亚迪电子,主要生产手机电池,后来因为要参加展会,要用英文名字,就改成了BYD,这样名字排序就会靠前些,这也就是后来一直被人们诟病的BYD这个名字土的由来。

这个王传福本身也是技术出身,所以在其他公司还在引进国外先进电池生产线的时候,王传福就在自己搞研发,突破技术壁垒后,也完美的把成本降下来,最终拿到了全球镍镉电池40%的市场份额。到2003年的时候,比亚迪已经上市了,这一年36岁的王传福做了一个常人都觉得是非常傻的决定,进军汽车行业,在那个年代,大众本田丰田日产等等的合资品牌占据着中国的绝大部分市场,即使当时奇瑞的尹同耀、吉利的李书福和长城的魏建军这些国产品牌已经开始初出茅庐,但在当时,他们被称为是一帮泥腿子也不为过,可是当王传福打算收购秦川汽车的时候,香港的资本方甚至威胁说,只要王传福敢做汽车,就敢大举做空比亚迪的股票,在那个巨兽环伺的时代,敢走出这一步,当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因为那个时候王传福已经看到了消费级电池市场的天花板,于是才想把手伸向汽车行业,但也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决定。从行业来看,没人看好王传福这个连造车泥腿子都算不上的新人。

但是在2002年的时候,日本人的一个决定,却让王传福心生希望,也造就了如今的汽车格局,这一年日本人在选择新能源汽车路线的时候,否定了电池技术路线,而是押注到了氢能源,当时在日本如果一辆车要装50度电的电池,需要100万美元,但在中国这个价格仅需要一半,但是光电池就需要50万美元,你能想象在那个时间点上,造上一台汽车需要几百万人民币,但这依然让王传福兴奋不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论坛上,王传福说到新能源汽车概念的时候,还被嘲笑说是骗子。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造车新公司,起步的比亚迪还真的是步履维艰,甚至都发生了零部件经销商卡脖子的事件发生。

王传福在进入汽车行业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启动新能源汽车,因为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当时比亚迪逆向模仿了丰田花冠,造出了一台极具性价比的汽车,比亚迪F3,并且在2006年,实现了6.3万的销量,这十几年来更是实现了150万辆的销售,国产品牌车的起步也大多是从这种逆向外国品牌开始的,虽然是模仿,但模仿出来的汽车也并不差,要不为什么F3汽车能那么经久不衰呢。

凡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1年,比亚迪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由于比亚迪的快速扩展,为了极致的性价比汽车,就需要极度的压缩成本,而为了实现降本的目的,比亚迪的企业战略重心更多的倾斜到了市场销售和渠道扩张上,并通过这种扩张方式来获得销量的增长,在市场好的时候还行,但在市场疲软的时候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2011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就大幅下滑了88.63%,这也让比亚迪内部动荡不已,也是比亚迪的一个坎儿,在这种重压之下,王传福甚至在会议中流泪,足可以看出当时的比亚迪已经岌岌可危。

于是王传福在当时做出了一个三年调整期的计划,也正是这个计划,把早早就在积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比亚迪驶入了快车道,2012年特斯拉model S卖出了3000辆,而在中国市场比亚迪推出的电动大巴和电动出租车也卖出了1000辆。

好巧不巧的是,2013年,比亚迪刚刚结束了三年调整期,走出阴霾,中国就出台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并统一了补贴标准,最开始的时候一台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6万的补贴,可以说力度是非常的大,也正是因为中国的这种补贴政策,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快车道,2014年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成立,2015年理想汽车成立,这一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售了6.2万辆,随后一路凯歌,销量节节攀升,到2018年的时候,比亚迪已经卖到了24.8万辆新能源汽车了,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国家是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大家购买新能源尝鲜,有很大的因素是因为补贴,当政策支持缩水,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了一次大回调,而比亚迪也未能幸免。

这个时候,比亚迪又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动力电池核心技术路线的选择,因为宁德时代的快速发展,一举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动力电池提供商,当时宁德时代主要生产三元锂电池,而比亚迪使用的是碳酸铁锂电池,从当时的环境来说,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也就意味着有更远的续航能力,这个时候王传福有两个选择,要么跟在宁德时代后边使用三元锂电池。

要么技术攻关升级碳酸铁锂电池,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关卡,为了突破重围,比亚迪在全球招募了大量的顶尖人才,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最终在2020年3月份推出了刀片电池,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上彻底超越了三元锂电池,这又再次迎来了比亚迪的春天,2022年比亚迪反超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冠军,资产规模也从2021年的2958亿膨胀到2022年的4939亿,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将会突破300万辆,这个级别已经可以跟世界几大汽车公司掰掰手腕了。

从比亚迪成长的历程中也发现了,在十字路口的时候,还是要坚持自己的本心,人云亦云会有一时之得,但并不长远,坚守本心,方得始终。

那对于比亚迪已经可以跟世界汽车巨头掰手腕这件事儿,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都看完了,就顺便点个赞呗,感谢关注猫眼儿的频道,咱们下期再见。

0 阅读:0
猫眼儿观世事

猫眼儿观世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