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讲述原生家庭的电影《年少日记》冲上热搜:
男孩为了提升成绩,用热血漫画鼓励自己,父亲发现了,一顿毒打;
因成绩差而被留级,父亲得知后,又是一顿毒打......兴智教育10800元后后续还要付费吗?
对于爸爸的动作,妈妈每次都因恐惧而闷不做声。在家里,他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求不到一个拥抱,他给河马玩偶配音,他跟日记对话,他用尽一切方式,只是假装身边还有人在陪伴着自己。
最终,男孩选择了跳楼,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男孩还有一个弟弟,从小天资过人,品学兼优,集父母与老师的宠爱于一身。
按理来说他应该能身心健康的长大,然后成为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原生家庭会影响到家庭中的每个孩子,谁也无法逃脱。
在这个家庭中,弟弟因为先天条件优越,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
在家中看似众星拱月,但实际上他内心也非常的孤独。
父母从来不知道他真正喜欢什么,从来没有真正倾听过他的心声。
只是夸耀他的聪慧,为自己赢得脸面。父母真正喜欢的不是他这个人,而是他优秀的表现。
弟弟很会读书,但是并不喜欢读书。可是在父母的期待与哥哥处境的威慑下,他不得不佯装热爱学习,做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样伪装久了,他似乎也受到父亲的影响,成为一个瞧不起哥哥的“唯成绩论者”。
哥哥死后,父母没心情倾听他的心声了,母亲绝望离开,父亲意志消沉,他也开始变得叛逆。
童年受到父亲扭曲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时哥哥死亡的阴影更是挥之不去。
弟弟长大后不相信永远,不相信情感,也不相信自己能够过得幸福。兴智教育10800元后后续还要付费吗?
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孩子身上藏着父母最真实的品行。
为了孩子,千万不要做这3种类型的父母!
1、永远在挑剔孩子
去年,有一个特别火的新闻。
14岁的女孩为妈妈做了一桌子的菜,满怀期待地等着妈妈回家。
没想到却被妈妈冷冰冰地责备:
“我是要表扬你吗?你中午跟我整这么多菜,我俩怎么吃啊?”
指责完女儿,她还在网上发起了牢骚:女儿做的午餐,我该表扬吗?又要浪费了。
妈妈的言行里满是责备,看得令人窒息。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隐形精神暴力”:指的是向孩子输出刻薄或是难听的话语,就是在狠狠伤害孩子。
有些父母教育孩子,习惯性地挑剔,否定,指责,看到孩子的每一眼,都觉得他在犯错。
一旦父母陷入“指责型人格”,会让孩子同时丢失这两种东西,最终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
著名心理学者丹尼尔·J·西格尔说过:“孩子需要被欣赏和珍视。”
每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不要轻易去挑剔孩子,多去看看孩子的好。
用包容、接纳、肯定,去赋予孩子价值,是在给孩子心灵最好的松绑。
2、永远把孩子当“情绪容器”
当一个孩子要天天看父母的脸色过日子,是一种什么体验?
一位网友说:
父母关系不好,我成了妈妈的“虐待对象”。
“为什么和爸爸吵架、她在家多么的不容易、生意是怎样失败的”这些话题她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我。
情绪激动时还会破口大骂,每次一和爸爸吵架,她就对我发泄情绪,骂我“短命鬼”,说她“寄生虫”,而我只能成为她的情绪接收器。
她心情不好时,会逼我完成很多试卷,如果偷懒,妈妈就会打我,将我关起来。
所以,即使我内心有多怨恨她,表面上还是会笑着对她说“我爱你”。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家庭关系错乱,逼迫着孩子成为父母的“照顾者”,父母不断在孩子面前索取情感安慰。
可是,当父母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情绪的容器”后,实际上是在吸食孩子的能量,让他在为人处世中都变得被动,也更容易成为讨好型人格。
好的父母,应该做一个情绪成熟的人,自己照顾好自己内在的不舒服,照顾好自己的坏情绪,为自己的生活负全责。
给他爱,而不是让他承受痛苦。
3、永远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有一个女孩是典型的学霸,却经常被校园霸凌。
因为女孩成绩好,大家都觉得她高傲,刚开始用语言羞辱,骂她“不要脸、讨厌鬼、神经病”。
后来,他们开始撕女孩的书、作业本、揪头发、扔她的书包。
女孩把这些事情告诉父母,却被父母的一句“你成绩好,他们嫉妒你”而搪塞过去。
孤立无援的女孩越来越崩溃,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压抑。
虽然,她的同学可恶,但是父母的忽视才是对她最后的凌迟。
“忽视型人格”的父母,最终会让孩子形成两种性格缺陷:
一种是性格唯唯诺诺,不敢于表达自己,性格冷漠。
另一种是讨好别人,总习惯用自己的好去获取关注。
所以建议父母:
即使再忙,每天睡前也要陪孩子玩一玩,哪怕只有5分钟,对孩子来说也是天堂;
孩子发问时,永远不会让他等,而是立刻停止手上的动作,给孩子尊重感;
孩子求助,永远先关注他的情绪,让他知道“有我在”,给他最大的安全感。
父母的及时回应,是孩子爱这个世界的勇气和底气所在。
蔡康永说:
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
是给他们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有温度的环境,让他健康地成长,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兴智教育10800元后后续还要付费吗?
希望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