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玉米成为“绊脚石”,还有1亿吨未消化,年后玉米压力不小

小梗百科 2019-01-21 11:20:54

我们刚刚度过了大寒节气,过了大寒就是春,但是玉米市场似乎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春天。就在周末两天,东北集中上量的现象比较多,玉米收购厂继续压价收购,跟11月相比已经跌了大概300多元。山东也是比较低迷的。

节前购销时间不多,供应逐渐降温。过了腊八都是年只是一句戏言,过了小年才都是年。小年过后,市场将进入春节模式。工厂、港口陆续停收,跑长途的车辆开始减少,中间商及农户也将陆续停止购销,整个中国上下都将沉浸在春节氛围中。至于贸易?没人在意。距离小年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市场已经有向春节模式过渡的趋向,留给玉米市场进行购销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行情很难有大幅的变动,玉米价格基本沉底。

这两天东北吉林博大生化掉了10元/吨,折标价1670元/吨。吉林燃料乙醇掉了10元/吨,折标价1660元/吨。嘉吉生化新玉米收购价掉了10元/吨,3等14个水收1700元/吨,陈玉米不收了。辽宁益海嘉里淀粉掉了10元/吨,新玉米2等14个水的为1760元/吨,3等扣10元,二等25个水0.7638元/斤,陈玉米14个水的二等玉米收1730元/吨。通辽梅花生物掉了10元/吨,一等和二等玉米1750元/吨,干粮1810元/吨。

这个价格基本对咱们来说挺受打击,一夜回到了原点。这都跟开秤价差不多了!忙活一年等来的这个价,着实让人纠结万分。

农粮苑分析最近的玉米市场总是跌跌不休的原因到底在哪,总结了各方信息,认为临储拍卖的锅占主要因素。

首先2018年的临储玉米拍卖节奏让人措手不及,拍卖成交率高涨,成交金额也被提升,这似乎让玉米市场看到了希望。就在去年临储玉米拍卖就有1亿吨的量。临储玉米突然大量下放,会直接影响到咱们农民种粮的心态,而且还会让市场供给策略发生转变,比如从18年的10月份东北玉米价格开始逐步走高,导致咱们农民对玉米产生惜售心态。

现在临储玉米进入了新一轮的去库存阶段,大部分厂家库存临储玉米起码占到了接近一半的量。这就让加工厂不得不放弃收购新玉米,从而抓紧消化库存,从而打压了新玉米收购价格。

而且东北地区深加工来讲,临储玉米库存对新玉米价格会产生直接的压制作用,虽然说临储玉米库存量已经见底,不过还有1亿吨未消化的临储粮需要在今年逐步下放到市场,对新玉米来讲今年依旧压力不小。

所以我觉得在2019年临储玉米拍卖的压力会成为新玉米价格一个重要“绊脚石”。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