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在日本,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一位尼姑,却大胆地谈论爱情,她是一位作家,笔下尽是风月,她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却因年轻时的经历愧对中国。
她的一生充满矛盾与挣扎,却也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她就是濑户内寂听,一位活到99岁的日本女尼姑,她的人生经历,堪称是一部跨越世纪的传奇史诗。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风流成性的女作家最终皈依佛门?又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在佛门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笔下风流,心系中国】
寂听的人生经历中,有一段往事始终让她难以释怀,那就是她年轻时在中国的经历,1943年,正值中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年轻的晴美随丈夫佐野淳来到了北京。
在那里,她度过了人生中最幸福的两年多时光,但是这份幸福却建立在中国人民的苦难之上,当时的晴美,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国家正在犯下的滔天罪行。
她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每天推着婴儿车在什刹海边散步,学习中国料理,与丈夫的同事们打交道,直到有一天,她亲眼目睹了日军在街头的暴行。
那一刻,晴美仿佛从美梦中惊醒,她看到无辜的中国百姓被驱赶、被伤害,老幼妇孺脸上写满了恐惧和绝望,这些画面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中,成为她此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1945年,日本战败,晴美和丈夫本不愿离开中国,但最终还是被遣送回国,这段经历让晴美对自己的祖国产生了强烈的羞耻感。
她开始反思日本的军国主义行为,并在此后的人生中一直为此感到愧疚,这种愧疚感深深影响了寂听的创作和人生态度,在她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对和平的呼唤和对战争的批判。
她多次公开表示“愧对中国”,并积极为中日友好关系奔走,即使在晚年,寂听依然保持着这种态度,她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批评日本政府的某些政策。
尤其是那些可能引发战争的决策,她曾公开痛斥安倍晋三的新安保法案,认为这会给日本人带来战争的危险,寂听的这种行为,在日本社会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一个90多岁的老尼姑,竟然敢于直面历史,毫不遮掩地批评政府,这在当时的日本是非常罕见的,但寂听并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她认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实现和平。
她常说:“中国是个非常绅士的国家,”这句话背后,是她对中国人民宽容大度的由衷赞美,寂听的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她的言论中,也体现在她的行动上。
每当有国家遭遇灾难,她都会第一时间捐款,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她甚至以绝食来表达对“以暴制暴”的反对。
【从风流女作家到虔诚尼姑】
濑户内寂听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充满戏剧性的小说,她原名濑户内晴美,1922年出生于日本德岛县的一个富贵家庭。
从小耳濡目染佛门文化的她,却在年轻时走上了一条与佛门截然不同的道路,在东京女子大学读书时,晴美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佐野淳,这段师生恋最终修成正果,两人喜结连理。
1943年,晴美随丈夫去北京生活,在那里生下了女儿,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却在战争结束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到日本后,晴美的生活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她先是与丈夫的学生木下音彦产生了婚外情,为此不惜抛夫弃子,但是这段感情并没有持续多久,接着,她又与已婚作家小杉仁二郎相恋,维持了长达八年的地下情。
正是在这段时期,晴美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在小杉的指导下,她逐渐成长为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1956年,她以女同性恋为题材的小说一举成名,奠定了她在日本文坛的地位。
但是命运再次和晴美开了个玩笑,当年抛弃她的木下音彦又重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晴美,再次抛弃了现任伴侣,投入木下的怀抱。
可惜好景不长,木下很快又移情别恋,再次抛弃了晴美,经历了这么多感情的挫折,51岁的晴美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出家为尼。
1973年11月14日,她剃度出家,法号寂听,这一决定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谁能想到,那个以大胆描写情爱著称的女作家,竟然会选择遁入空门?
更让人惊讶的是,即使成为了尼姑,寂听依然保持着她独特的生活方式,她依然吃肉喝酒,依然热衷于创作,甚至还公开表示自己戒不掉对男色的迷恋。
在她看来,只要内心有佛,外在的行为并不重要,这种独特的处世态度,让寂听在日本社会中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爱她的真性情,有人则认为她有辱佛门。
【佛门不羁,独树一帜】
寂听的出家,在日本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难以理解,一个曾经风流成性的女作家,怎么会突然选择剃度出家?更让人惊讶的是,即使成为了尼姑,寂听依然保持着她独特的生活方式。
其实,寂听与佛门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她的童年,她出生在一个经营佛坛店的家庭,从小就生活在佛像和香炉旁,这种耳濡目染,为她日后的出家埋下了伏笔。
但是寂听的出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最初想要加入天主教,成为一名修女,但由于她过去的种种行为,天主教会拒绝了她。
随后,她又尝试加入禅宗、真言宗等佛教宗派,但都被婉拒,最终,在1973年,51岁的寂听在天台宗找到了她的归宿,出家后的寂听,并没有像传统的僧人那样过着清苦的生活。
她依然吃肉喝酒,甚至公开表示自己戒不掉对男色的迷恋,她的解释是,只要把袈裟脱了,做这些事情就没问题,在她看来,只要内心有佛,世俗的限制就不重要。
这种独特的处世态度,让寂听在日本佛教界成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有人批评她有辱佛门,但也有人欣赏她的真性情,无论如何,寂听的行为确实打破了人们对僧人的刻板印象。
更令人惊讶的是,寂听出家后不仅没有放弃写作,反而创作得更加旺盛,她的作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开始融入更多的佛学思想。
1987年,她还担任了天台寺的寺主,这在日本佛教界也是极为罕见的,寂听的与众不同,还体现在她对现代科技的态度上。
她很快就学会了使用各种高科技产品,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发表言论,她甚至开设了佛学讲坛,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现代人传播佛法,在寂听看来,佛法不应该是高高在上、难以理解的。
寂听的这种态度,为日本佛教注入了新的活力,她打破了人们对僧人的固有印象,展示了一种全新的修行方式,她的故事告诉人们,成为僧人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脱离世俗。
相反,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在世间的种种烦恼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寂听的思想也在不断深化,她开始思考更多关于生命和死亡的问题。
【九十高龄,笔耕不辍】
寂听的晚年生活,与普通老人大不相同,即使年过九旬,她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和对生活的热情,在90岁之后,寂听出版了《为死做准备》和《命》等作品。
这些作品不再局限于她早年擅长的情爱主题,而是深入探讨了生死问题,在《为死做准备》中,寂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基础,探讨了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她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好好活过,寂听的这些晚年作品,展现了一个历经沧桑的智者对生命的深刻洞察,她用平实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在日本引起了广泛讨论,也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影响了全世界的读者,除了创作,寂听晚年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
她鼓励年轻人追求自由和爱情,不要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寂听的这种态度,使她成为了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
她的作品大胆描写女性的情感和欲望,挑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她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创作,倡导女性独立和自主。
她的影响力跨越了几代日本女性,激励她们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寂听依然保持着开放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她不仅熟练使用现代科技,还经常在社交媒体上与年轻人互动,她的推特账号拥有数十万粉丝,她常常在上面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2021年11月9日,99岁的寂听在医院安详离世,消息传出后,日本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人们缅怀的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和尼姑的离去,更是一个时代的终结。
寂听的一生,就像是一部跨越世纪的传奇史诗,她经历了战争的苦难,见证了日本社会的变迁,也参与塑造了现代日本文化,她的人生充满矛盾与挣扎,却也彰显着独特的魅力。
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在寂听看来,人生就是一场不断探索和成长的旅程,或许就是她一生的写照。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都不应该停止对生活的探索和思考,正是这种精神,让寂听的生命在99岁高龄时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结语】
濑户内寂听的一生,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她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体验了信仰的力量,也感受了创作的快乐。
她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和争议,但正是这些矛盾造就了她独特的魅力,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真正的信仰。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遵循世俗的规则,而在于忠于自己的内心,勇敢地追求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无论是她对中国的愧疚之情,还是她在佛门中的独特作为。
都体现了她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濑户内寂听的一生,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去追求一种更自由、更真实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凤凰网汽车 2020-10-24《98岁日本尼姑吃肉喝酒,沉溺男色,她到底有多彪悍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