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的权力传承进程中,现任国王老萨勒曼与王储小萨勒曼面临着一项极为关键且艰巨的任务,即推动继承制度从传统的兄终弟及向父终子继转变。这一变革绝非轻而易举之事,它需要全方位、多层次的改革举措作为支撑。
底比斯古城的修建以及出埃及叙事的构建,无疑是在国家叙事层面所展开的重要动作。这些举措旨在从文化与历史传承的维度,为沙特的转型奠定一定的基础,重塑国家的精神内核与民众的认同感。
然而,仅靠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沙特社会结构这一深层次的问题犹如一座大山,横亘在改革的道路中央。沙特的社会结构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只要在沙特驾车行驶一番,便能深切体会到当地发展制造业所面临的巨大困境。
极度缺水、干旱肆虐以及酷热难耐是这片土地的显著特征,夏季气温高达60度也并非罕见现象。即便在相对不那么炎热的时候前往,也依然会遭遇45度的高温考验。在这样的绿洲环境下,大规模制造业集聚区的建设几乎成为奢望,地理与气候条件从根本上限制了这种可能性。
而缺乏制造业的支撑,沙特的社会结构不可避免地呈现出部落化的特征。现代公民社会与个体化社会的形成,是以现代化大工业为基石的。
现代化大工业犹如一把利刃,能够将人们从传统的宗族部落结构中剥离出来,使他们在城市中依据工业生产的需求与逻辑重新组织起来,进而塑造出个体化的个人与社会形态。
然而,沙特由于先天的地理局限,缺失建设现代化大工业的条件,这就导致其社会结构长期被困在部落制的框架之中。对于王储小萨勒曼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为严峻的现实挑战。倘若部落制结构无法得到有效改变,那么他的继位之路恐怕将会荆棘丛生,充满变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沙特在其国土北部的一项宏大规划——“line”城市的建设计划应运而生,也便有了其合理性与必然性,或许不少朋友曾在网络上目睹过这一规划的蓝图,这份设计理念可谓是脑洞大开。
这座城市规划长达170公里,宽度却仅有200米,宛如一条细长的线条,故而得名“line”。在城市内部,规划有地下磁悬浮列车,如此一来,即便从城市的一端前往另一端,通勤时间也能够被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
真正令人震撼之处在于这座城市的人口承载规划。它预计容纳的人口总量高达900万,这一数字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而言或许不足为奇,但对于沙特来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沙特现有人口约3200万,其中相当比例为外劳。若剔除外劳因素,900万人口几乎接近沙特本土人口的一半。一旦大量人口迁入“line”城市,由于其独特的空间结构,人们将难以再以部落的方式进行组织生活,而只能以原子化的个体形式存在。
从某种程度上看,“line”城市的建设颇有几分类似于一场深刻的“土改运动”。回顾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1949年之后的土地改革无疑是极为关键的历史环节。
通过土改,传统的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碎,为后续以现代工业化方式重塑社会结构开辟了道路,从而奠定了今日中国繁荣发展的坚实基础。
对于小萨勒曼而言,不论他是否主观上有这样明确的类比意识,“line”城市的建设在客观上确实具备改变社会结构的巨大潜力。若这一“土改”步骤得以顺利推进,那么社会结构改造的重要前提便能够初步达成。
然而,小萨勒曼的改革之路依然漫长。即便社会结构能够通过“line”城市的建设得到一定程度的重塑,但沙特王室与大家族的改造依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王室与大家族在沙特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利益诉求、权力格局以及传统观念都与改革的目标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冲突与矛盾。
如何在保障国家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下,对王室与大家族进行适度且有效的改造,使其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积极融入改革的浪潮之中,将是小萨勒曼需要深入思考并精心谋划的重要课题。
这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继位之路是否顺畅,更关乎沙特整个国家在未来全球格局中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沙特能否在小萨勒曼的领导下成功突破传统的束缚,实现从社会结构到政治体制的全面转型与升级,让我们拭目以待。#历史#\u0002#沙特#\u0002#国际#\u0002#社会#\u0002#改革#\u0002
文本来源:@施展世界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