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前几日的强降雨天气中涌现出无数凡人善举,为行动不便的邻居买药、给独居老人送饭、在塌陷地面前守护……面对汛情,“西城好邻居”伸出援手,通过点滴善举汇聚成涓涓暖流,平凡举动凝聚强大伟力,“邻居”这个词,在这场暴雨中被重新诠释。
为独居老人送饭
暖胃又暖心
7月30日,暴雨来袭,一上午都没有要停的迹象。家住德胜街道新街口外大街28号院学2号楼的刘和平心里忐忑不安。虽然已做好了午饭,但她始终没有动筷,因为心里一直挂念着斜对面屋的89岁独居老人郭兴。“老人平时都是出去买饭吃,今天雨下这么大,中午怎么办?”刘和平和老伴嘀咕着,第三次走到老人家门口敲门,但屋里始终没人应。“老人听力不好,就算在屋里也听不见,还是回屋安心等着吧。”刘和平把做好的米饭和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汤放回蒸锅里,听着老人屋里的动静。半个小时后,刘和平听到了老人开门的声音,急忙跑出屋,看到老人提着把伞正准备出门。“郭叔,外面雨这么大,您别出去吃了,我专门给您留了饭,这会儿还热乎着。”刘和平一边说,一边把饭菜端到了老人面前。郭兴这才反应过来,双手接过饭菜,看着清香软烂的豆腐汤,郭兴心里说不出的感动,“你总是这么帮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邻里街坊的,这都是应该的。”说罢,刘和平的身影就消失在了楼道长廊里。在这条长廊里,像刘和平这样的“热心肠”不止一个。下午五点,同在一个楼层的包德昌从外面回来,他提着一袋水果,里面有香蕉,苹果,还有几串葡萄,他把水果悄悄放在郭兴家门口,便转身离开。新街口外大街28号院学2号楼是个老旧楼房,这一层共居住了22户居民,大多数都是年轻租户。“白天在家的也就我们这几家退休老人,谁家有什么事在走廊里吆喝一声,大家都会相互帮衬。”68岁的刘和平说,郭老常年独居,是我们几个“小老”的重点关注对象,她和隔壁包师傅会轮流去他家,看看缺不缺东西,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跑腿的。有时候几天不见,隔着门打声招呼,也能让她心里踏实。“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在这生活了几十年,街坊四邻都成了我的家人,有他们在身边,我安全感十足,幸福感满满。”郭兴笑着说。
暴雨坚守4小时
看护小区塌陷点
7月30日,大雨连续下了一整天。晚上6点30分,在雨水的侵蚀下,白纸坊街道半步桥社区13号院6号楼3单元门前出现了一块约6平方米的塌陷,几辆自行车陷了进去。71岁的岳建新刚好路过,第一时间发现了此处隐患,赶紧联系抢修。他打电话叫来了老街坊张学银,二人又联系了社区居委会,不久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现场支援,“我们找来了6个警示锥筒放在周边,在方圆2米外拉出一条警戒线,并将塌陷处附近的非机动车搬移,为抢修工作做好准备。”岳建新说道。“大家注意脚下,远离塌陷处。”现场暴雨如注,路面湿滑,岳建新和张学银对路过的居民进行引导,并提示该单元居民这几天出行注意安全。当晚7点15分,产权单位宣房三分的抢修队赶到现场,立即对塌陷位置进行填埋。岳建新一行人则一直在暴雨中疏散行人,引导过往车辆绕行,维护现场施工秩序。晚上10点30分,塌陷处的填埋工作基本结束。经过4小时坚守,所有人的鞋子都湿透了。顾不上打理,这支应急志愿小分队的成员们挽起裤管,又同社区值班人员对小区其它区域开展巡查,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产权单位,直至深夜几人才回家。完成抢修后,接下来的几日抢修队完成对塌陷处的地砖铺设,岳建新和张学银没事还会到现场看看进展。“13号院是个老旧小区,平日里要格外注意防灾减灾,这次塌陷给我们所有人提了个了醒,地底下的安全同样不能忽视。”岳建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小区有什么事岳建新总是冲在前面,为维护社区和谐出了不少力。他的老朋友——60岁的张学银是一名退伍军人,当过22年兵。“军人的职责就是守护百姓安宁,邻居间更应该互相帮助,为了让大家在暴风雨中安心入梦,这点付出没什么。”张学银笑笑说。“有这支应急小分队的执着坚守,我们十分安心,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为我们撑起了一把‘安全伞’,小分队们好样的!”抢修完成后,6号楼的居民微信群里纷纷是街坊邻居对他们的感谢,这些话语化作暖流注入岳建新的心里,滋味比蜜还甜。
电路故障无法做饭
邻居帮助联系维修
“武姐,我家厨房的插线板好像坏了,现在做不了饭也洗不了澡,你可以来帮我看看吗?”8月1日一早,牛街街道钢院社区“石榴助老志愿队”的队员武秀贞收到这样一则微信消息,她暂时放下自家客厅吊顶漏水问题,对爱人嘱咐了两句后,便马不停蹄来到救助人家查看情况。
向她求助的小李是名听障人士,40多年前两家便成了邻居。前年9月,小李父母住进了敬老院,武秀贞便更加关注小李的日常生活,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对待,平日帮着买菜、缴费,照料日常生活。小李生活中有困难便会通过短信、微信向武秀贞求助。来到小李家,武秀贞发现厨房里的热水器、抽烟机等电器都不能正常使用了,不仅仅是插线板的原因,于是她立即打电话向社区求助,并联系与自己同在钢院社区“石榴助老志愿队”的邻居吴之英,一起安抚居民情绪,“下这么大雨,厨房还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做饭,这样的事儿发生在谁身上都会着急……”武秀贞回忆道。经物业公司专业维修工人检查,发现是厨房的总面板电路损坏。一个多小时的维修过程中,武秀贞始终手持电筒为工人照明。由于武秀贞是一路小跑赶到居民家中,汗珠滴滴嗒嗒落个不停,鞋里灌满了积水。一个多小时过去,她的双脚早已冰凉。问题解决了,武秀贞松了口气,嘱咐小李要注意规范用电,这几天天气不好,生活中有什么需要帮着代买的可以跟她说。提及武秀贞对自己的好,小李眼里泛起了泪花,手指在手机上颤巍巍地敲着:“我们俩成为邻居有40多年了,她就像个亲妹妹一样一直照顾着我。”“我是一名党员,也是志愿者,只要还有能力就要给需要的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面对赞誉,武秀贞说:“邻里互帮互助,都是应该的。”“安全管家”冒雨巡查
为房屋全面体检
当风雨横扫城市的时候,什刹海街道“海心”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正冒雨向高龄老人家中走去。
赵宝光今年64岁,是“海心”志愿服务队的一员,也是前海社区助老服务队的队长,83岁老人牛德庆是他的志愿服务对象。两个人相识已有7年的时间,赵宝光每周都要去看望老人,了解下老人需求,陪着聊聊天、打扫卫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无论风雨,无论寒暑。
7月31日一早,走到老人家时,赵宝光的裤腿已经湿透了。敲了一会儿门,才听到里面微弱的回应。推门进入,他看了一下院墙,发现只有墙根处有少许积水,悬着的心这才放下。
“宝光,你怎么冒这么大雨来了?”窗外风雨交加,老人躺在床上,声音有些颤抖。“我来看看您家有没有漏水,院子里有没有积水。下雨天,您可千万别出门了。养老驿站今天送饭可能慢点,您别着急。”赵宝光一边问候老人,一边仔细检查了屋内的各个角落。和老人聊了一会儿,确定一切安全后,他才告别。临走时,再次叮嘱老人不要冒雨外出。
“我这里没什么大问题,你放心吧。”赵宝光的问候让老人感到一阵温暖,风雨中还有人惦念着他。
当天下午,社区高龄老人高宝全家出现漏水情况。接到求助电话后,赵宝光马上通知社区工作者一起前往。快步走进院子,推开门,赵宝光一眼就注意到了暖气上面盖着一层塑料袋。“您别着急了,我们先帮您清理,一会儿让维修师傅过来看看。”赵宝光和工作人员用塑料布堵住了缝隙,又清理了积水。
高宝全家里的厨房有一个台阶,虽然不高,但是下雨天地滑,对老人来说也是一大安全隐患。“雨下得这么大,屋顶还漏水,您这两天最好不要去厨房了,我们来给您送饭。”赵宝光指着台阶说,“这里太滑了,尤其是您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是摔倒可不好!”“行,听你的。”赵宝光和工作人员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屋里积水被清理干净。维修师傅赶到后检查了屋顶,决定先做些临时措施等雨停后再彻底修理。
“下这么大雨谁也不愿意出门,可是想到老人还等着你。这就是我们做志愿服务的动力。”赵宝光说。
*北京西城报